二戰太平洋戰爭是怎樣發動的?太平洋戰場有多慘烈?

瀟泊兔


在二戰期間的太平洋戰爭中,交戰雙方主要是美日進行的海戰,包括島嶼爭奪戰。

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後,迫使美國對日宣戰。大規模的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最著名的海戰有珊瑚海戰,中途島海戰,包括菲律賓萊特灣海戰等。經過幾次大海戰後,日本航母編隊及有艦載機飛行經驗的飛行員基本就傷失殆盡,神風突擊隊也就此消聲匿跡。

太平洋戰場最慘烈要數沖繩戰役!美軍在攻戰沖繩戰鬥中遭到日軍拼死抵抗,傷亡近5萬人。日軍近11萬人死亡,7千多人被俘,其中寧為"玉碎″切腹,後引爆手榴彈自殺至死的,另外,還有約2萬人是被悶死在地道中。在沖繩戰役中,平民被炸死和強迫應徵充當戰士兵,包括被日軍強迫集體自殺的平民約14萬,佔沖繩人口1/3。

至1945年3月,美軍發起沖繩登陸作戰開始,日軍就強迫未滿兵源年齡的男學生加入"鐵血勤皇隊″。並強迫女學生加入野戰醫院做隨軍護士,這些學生都成了無辜戰爭的犧牲品!

縱觀整個太平洋戰爭,日本軍國主義從戰爭初期的海上軍事強國,逐漸退縮到本土防禦。太平洋戰爭也是敲響了日本軍國主義滅亡的喪鐘。



風清滴露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是一場冒險行動,也可以說是被美國逼出來!

日本“明治維新”改革成功後,軍國主義勢力興起,走上向東亞大陸侵略擴張的道路。

日本吞併了朝鮮半島,控制了滿洲,接下來發起了對華全面戰爭。日本還發起“諾門坎”戰役,嘗試進攻蒙古和蘇聯。

當時,日本的心思還不在太平洋上,不打算驚動強大的美國。

但美國已感受到日本與德國勾結對美國、對世界的威脅,開始出手制約日本在東亞的侵略擴張。

美國要求日本停止對華侵略戰爭,從中國全面撤軍,並對日本發起“石油”、“廢舊鋼鐵”禁運制裁。

美國的經濟制裁擊中了日本資源匱乏的軟肋。

在美日曠日持久的談判未果前提下,日本放棄應德國要求“北上”夾擊蘇聯的要求,決定“南下”太平洋搶奪東南亞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

日本狗急跳牆,決定冒險發動太平洋戰爭,與美國決一雌雄!

日本入侵東南亞,將觸動美英的“奶酪”,必定引發美英在太平洋對日開戰。日本為了維持戰爭機器運轉的資源,為了捍衛在東亞的侵略成果,已顧不上這些。決定先南下搶佔東南亞,並不惜與強大的美國一戰!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構想

按反美“急先鋒”、日本海軍部長永野修身的戰略構想;日本先佔領東南亞攫取到戰略資源,然後聯合艦隊以逸待勞,與前來討伐報復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在其個海域展開決戰。

但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太平洋那麼大,日美兩國艦隊決戰地點不易確定。要決戰的最佳地點就是;——日本聯合艦隊長途奔襲,把美國太平洋艦隊殲滅在它的珍珠港基地內。

接下來日本就這樣幹了!

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了美國珍珠港,並對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日本炸沉炸傷了美國太平洋艦隊除航母以外的全部主力戰艦,接下來在西太平洋炸沉了英國遠東艦隊,將英國不可一世的“威爾士親王號”、“反擊號”戰列艦送入了海底。日軍發起登陸作戰佔領了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

歷時近4年的太平洋戰爭相當慘烈!

世界實力第三的日本聯合艦隊逐漸被打入了海底,日本空軍精華之海軍航空隊也損失殆盡。

中途島海戰

最後,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大和號”戰列艦在註定有去無回的自殺進攻被炸沉沖繩海底,日本殘存的飛機死於無所畏懼的自殺“特攻”中。

“神風”特攻,日軍機撞向美艦瞬間

在瓜島戰役(瓜達爾卡納爾群島)長達5個月的消耗戰役中,3.6日本守軍餓成“皮包骨”,將島上噁心的蜥蜴吃成了瀕危物種,後來竟食用戰友的屍體充飢,直至全部戰死餓死。


在硫磺島戰役,日軍2.37萬守軍有22,703人戰死,美軍也付出1。9萬人傷亡,其中陣亡6821人代價。創造了二戰中一場戰役的最大傷亡密度。


在沖繩島戰役,12萬日軍戰死11.3萬,45萬沖繩居民死亡9.4萬人。其中許多人被日軍強迫用手榴彈或跳海自殺殉國。

美國對日本實施戰略轟炸。1945年3月10日,334架戰機用燃燒彈轟炸東京2個小時,燒燬房屋30萬棟,燒死10萬居民。美戰機駕駛員在空中都能聞到燒焦的人肉氣味。


美國對日本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瞬間被毀滅。

日本最終被美國打跪下了!至今在美國面前扮演溫順“家狗”。但美國從不敢掉以輕心,隨時提防著“家狗”重新變成兇殘頑強的“鬣狗”。

諶人


二戰發生後,美國處於中立,向兩方出售軍火,但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的存在對日本稱霸太平洋沿岸的目標構成巨大威脅,於是在日本政府授意下,山本五十六大將策劃了珍珠港襲擊,重創太平洋艦隊,但未能全殲。美國當即宣佈對日,對法西斯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戰爭經過 1941年12月8日黎明,日本出動飛機約360架、軍艦55艘,由南雲忠一率領,連續兩次猛襲珍珠港的美國軍艦和機場,擊沉、擊傷軍艦19艘 ,其中有戰列艦8艘 ,擊毀、擊傷飛機260餘架 。美軍猝不及防 ,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被摧毀,死傷3000多人。同時,由寺內壽一指揮的日本南方軍40餘萬人,分兵數路進攻香港、馬來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緬甸。日軍還向盟國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戰略島嶼,如關島、威克島、俾斯麥群島、新不列顛島等地進攻,達到了建立空軍前進基地的目的。

太平洋戰爭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時間是從1941年12月8日到1945年8月15日,標誌性事件是日本偷襲美軍的珍珠港。但是除了日軍偷襲美軍珍珠港之外,關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因。太平洋戰爭的起源要追溯到中國的抗日戰爭以及更早以前日本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累積的宿怨


因為日本在中國侵略時間過長,國力已經漸漸難以跟上軍事輸出,並且由於日本不肯在國際上談和,使得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斷絕了與日本的經濟往來,對其進行了經濟制裁。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戰爭物資,日本向歐美諸強發動了戰爭,並且試圖奪取歐美諸強在亞洲的殖民地。

在1941年12月7日的時候,日本軍隊不宣而戰,主動偷襲了美軍在太平洋珍珠港的海軍基地,並且同事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發起攻擊,因此在第二天的時候太平洋戰爭就爆發了,並且在第三天中英美向日本帝國宣戰,同時和日本穿一條褲子的意大利與德國也向美軍宣戰,歐亞兩大戰場開始合流。

戰爭一開始,日軍以有心算無心,取得了戰爭初期的極大優勢,但由於兩軍實力方面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美軍漸漸穩住了頹勢,並且後來由於日本的堅決不投降,將兩顆原子彈丟到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這也是後來日軍簽署無條件投降的主演原因之一。

太平洋戰爭是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導火索開戰的,整個戰爭經歷了三年八個月,參戰國高達37個,涉及人口超過15億人,最終同盟國擊敗日本獲得勝利。在太平洋戰場上也是相當的慘烈,如果大家有看過相關的電影應該也都瞭解,不管是軸心國還是同盟國都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最後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直接投降。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教訓已經足夠多了,沒有一個人類希望生活在戰火當中。


日本空襲珍珠港

兩個小時的偷襲,令美軍損失慘重。美軍共有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8艘戰列艦和其他4艘戰艦被炸沉,另有188架飛機被毀。人員的損失更為慘重,共2000餘人葬身珍珠港,還有700人受傷。不過,有令美國人感到安慰的事情,那就是日軍並未將瓦胡島上的海軍修理廠和油料庫炸燬;而且美國的3艘航空母艦因執行任務不在珍珠港,避免了更大的損失。這一切都令美國重建太平洋艦隊成為可能。

1941年12月25日,這個聖誕節的早晨,1架水上飛機突然從低低的雲中俯衝下來。它降落在珍珠港那漂滿油汙的海面上,然後又繼續滑行了一段距離才停下來。這時,1艘捕鯨船駛近飛機,從飛機上接下來一位權威人物。這就是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W. 尼米茲海軍上將。他紅光滿面,身著便衣、儀表堂堂。就在8天之前,他儘管已經看過關於珍珠港遭受日軍嚴重破壞的報告,但眼前所見的情景仍然使他十分震驚。在那些船隻停泊的地方,他看見“亞利桑那”號只露出了三角桅杆、“俄克拉荷馬”號則早已底朝天……可以說,到處都漂浮著水兵、海軍陸戰隊們那腫脹的屍體。尼米茲自言自語道:“真是太可怕?了。”

如下山猛虎一般,日本在東亞地區和太平洋地區如此迅速地擴大其佔領區域,其速度和規模連他們自己都感到吃驚。在襲擊珍珠港以後的幾周內,他們入侵了菲律賓,繼而佔領關島、威克島等,然後又拿下了泰國和中國香港,進而就是進逼新加坡和東印度群島。

為了使海軍恢復元氣和信心,羅斯福總統改組了高級指揮機構:大西洋艦隊的總司令、海軍上將歐內斯特·J. 金被任命擔任新成立的美國艦隊總司令,並讓他來兼任海軍作戰部部長,使他成為海軍的高級領導人。實際上,像金將軍這樣閱歷豐富的人為數極少。金將軍在領導機關裡、飛機上、潛艇上都任過職。

尼米茲則超越了比他資歷更深的28名軍官,直接被提升為太平洋艦隊的總司令,以取代時任總司令赫斯本德·金梅爾之位。金梅爾這時正因為珍珠港發生的災難而受到多方譴責。就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那一天,其實他也中了榴彈。他經常懊悔地說:“如果那天把我也打死,就真是太好了。”


實際上,在美國海軍中再也無法選出如同金和尼米茲這樣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了。如莫斯森就曾評價說:“金,那個63歲的人是個毫無幽默感的傢伙,他在海軍中收到的尊敬遠遠多於愛戴。而尼米茲則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據說有個笑話在當時的海軍中很流行:金將軍去了天國,不久後又有一名海軍軍官也去了。在天國,聖彼得告訴海軍軍官說:“自從金將軍來了以後,就對天國進行了改組,而且隨時處於戰備狀態。”海軍軍官說:“沒什麼驚訝的,因為金將軍經常認為自己就是全能的上帝。”聖彼得搖搖頭:“這不是最可怕的,麻煩的是全能上帝認為自己是金將軍。”

且不管金將軍與尼米茲將軍這兩個人在性格上的差異多麼大,也不管他們兩人一個身處華盛頓、一個身處珍珠港,此時他們共同制訂新的作戰計劃,要把日本人打個落花流水。就在金將軍上任後第一次的演講中表述的一樣“通向勝利的道路是漫長的,日本也是非常艱苦的。我們必須竭盡所能,做出最大的努力。我們必須儘快擁有大批的軍艦和飛機,然後我們再大舉反擊,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美國與太平洋轉入反攻看起來還是非常遙遠的事情。因為搶修珍珠港被炸燬的軍艦還需要時間,製造足夠數量的軍艦和飛機也需要時間,而募集更多的軍官、水手、飛行員等更需要時間。也就是說,美國現在需要大把的時間做準備。

更何況,在“珍珠港事件”後,德國也向美國宣戰了。大西洋的反潛艇戰業已拉開帷幕。就這樣,美國海軍承擔起了兩大洋作戰的任務。在日本方面,很顯然已經贏得了足夠多的時間用以加強的“共榮圈”,它已經擁有了物資運輸補給線,即使是遭到美國的襲擊也有恃無恐。在同盟國方面,美國與英國、加拿大三國制訂了一份“ABC計劃”,即要求美國在攻打日本之前,必須將兵力全部用於攻打德國。從這一計劃出發,美國的任務就變成了先保證中途島—薩摩亞—斐濟—澳大利亞這條海上交通線的暢通,用金將軍的話來說,就是“防禦為主,進攻為輔”。

同盟國發表《華盛頓宣言》

1942年1月1日,同盟國的代表齊聚在華盛頓,發表了著名的《華盛頓宣言》。其中明確了同盟國的戰略目標:先將戰爭力量集中在大西洋戰場上,全力對付希特勒。然後等歐洲戰局平定下來後,再進入太平洋戰場。很顯然,當時德國的力量過於強大,它幾乎在四個戰場上都取得了勝利,所以打破德國的威脅,成為同盟國的當務之?急。

美國軍隊開始反擊

1942年年初,尼米茲命令航空母艦打擊日本在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的先遣基地。一支由海軍中將小威廉·F. 哈爾西率領的以“企業”號為旗艦的航空母艦部隊在馬紹爾群島和誇賈林島襲擊了日本的艦隊,這次襲擊炸沉日軍運輸船1艘、小型船隻8艘以及其他船隻2艘。另有一隊以“列剋星敦”號為旗艦的部隊則襲擊了日本在澳大利亞東北的新不列顛島上的拉包爾基地。2月11日,日本的飛機開始還擊,但美國飛行員愛德華·H. 奧赫爾上尉一人便擊落了5架日本戰機。這些都是美國海軍對日本的首次反擊。

4月18日,更為壯觀的一場惡戰開始,也就是著名的杜立特轟炸東京。那一天16架雙引擎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上起飛,徑直飛向668海里外的東京。此次使用的轟炸機是陸軍轟炸機,並非海軍自己的轟炸機。這些轟炸機在中校詹姆斯·H. 杜立特領導下曾進行過短暫的起飛訓練,但卻沒有進行過在航空母艦上降落。因此,他們只能在轟炸任務完成後飛到約1100海里外的中國機場上降落。

第一次的戰鬥發生在1942年1月24日夜間。該艦隊的“福特”號、“波普”號、“帕洛特”號和“保羅·瓊斯”號4艘驅逐艦,在印度尼亞的望加錫海峽襲擊了一支龐大的日本護航艦隊。當時,日本艦隊正處於錨泊狀態。美國的驅逐艦群立刻衝上去,用最快的速度橫衝直撞,不僅打炮,還發射魚雷,等日本人反應過來,這4艘驅逐艦早就逃之夭夭了。可以說,這是從1898年以來,美國的驅逐艦所進行的第一次戰鬥。雖然激勵了同盟國的士氣,但沒令日本減弱入侵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勢頭。僅僅幾天後,日本的轟炸機就到達爪哇的機場,將停在這裡的盟軍飛機悉數炸燬。作為反擊,“休斯敦”號、“馬博爾赫得”號巡洋艦以及2艘荷蘭巡洋艦,另外還有7艘驅逐艦,一起於2月4日對望加錫海峽對面的另外一支日本艦隊發動了襲擊。當時,日本的轟炸機對它們進行俯衝式的狂轟濫炸,各艦採用曲折規避航行的辦法,減少了被日本轟炸機炸到的可能性。同時,各艦也使用對空火力,炮火在上空嚴密交織。儘管這樣,“馬博爾赫德”號還是被炸得體無完膚,只能勉勉強強回到美國本土維修。“休斯敦”號的8英寸炮塔被掀翻,傷亡慘重。

此時,ABDA艦隊的殘存兵力改為由荷蘭皇家海軍少將杜爾曼率領,於2月27日離開索拉巴加基地後又去爪哇攻擊了另一支更大規模的日本艦隊。當時杜爾曼少將手下除了旗艦“德魯伊特”號外,還有4艘巡洋艦,即美國的“休斯敦”號、英國的“埃塞克斯”號、澳大利亞的“佩斯”號和荷蘭的“爪哇”號。其中,美國的“休斯敦”號曾被宣告已經被擊沉,不過後來它就像幽靈一樣,竟然又頑強地挺了過來。上面提到的這4艘巡洋艦與另外9艘驅逐艦一起在黑暗的掩護下航行。從航速來說,4艘老式的驅逐艦行駛非常慢,它們只能拼盡全力才能跟得上那9艘巡洋艦。

杜爾曼少將一心想讓日本艦隊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卻苦於無法突破日本護航艦隊的屏障:2艘重型巡洋艦、2艘輕型巡洋艦以及4艘驅逐艦。要知道這一帶的制空權也掌握在日本人的手中。而且日本人的艦隊維修狀況良好,艦員精力充沛。可是,杜爾曼的艦隊都是需要徹底維修的,每一名船員疲於奔命,早已萎靡不振。所以說,從軍艦的數量上來看,雙方的兵力大致相等。可從士氣上來說,卻是高下立判。


快樂擺渡人


戰爭狂人東條英機組閣後,是戰時權力達到頂峰的首相。自張鼓峰,諾門坎戰役後,日本定下了北守南進的大戰略,並快速實施。東南亞是美英的利益勢力範圍,要佔領控制掠奪該區域的土地資源,日本軍部深知將與美英決裂,必有一戰。為此,裕仁,東條,山衫元,甚至包括反對激怒美國的山本五十六等日本大本營,三軍統帥,一致做出了延遲美軍增援,遲滯美國進入東亞佈局,以及摧毀美太平洋艦隊的最後決策。從而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打開了波瀾壯闊的正與邪的歷史畫卷,直至日本玩火自焚,無條件投降。


寬容2406686


打蘇聯試了一下,被毛子按地上摩擦,覺得不划算,海軍堅決認為不能跟陸軍那群馬鹿一樣,北進就更不能顯示皇軍威武了,又眼饞東南亞的資源,只能跟東南亞的保護國美英拼一下了,再說當時英美注意力都在歐洲,抓好時間差未嘗不能實現日本的大東亞共榮。所以海軍那群馬鹿也就賭上了帝國的國運,可惜這次天照大神沒能幹過上帝。


俗人128088262


二戰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戰爭,就是利益的戰鬥,當然和平的呼喚優先,維護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也優先,到現代的戰爭都也是為利益而戰,所以‘’利益優先‘’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