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巨额盘缠哪里来?路子广到让人羡慕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无数场考试,有的是在考场里静静答题,有的是在生活中遇到难题,还有的是面对未知的挑战,它们都是我们人生中的“考试”。不过比起现代考生,古代考生可没有那么多选择,很多人的一辈子,就耗在了科举上。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巨额盘缠哪里来?路子广到让人羡慕

比如唐朝的尹枢,考到了70多岁才中状元;乾隆时期的沈德潜,67岁才考中,刘起振80岁考中;再看看《范进中举》里的范进,54岁才中了个举人(等级从高到低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就高兴到发疯。当年他的岳父可是上路的盘缠都不肯给范进,天天嫌他穷。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巨额盘缠哪里来?路子广到让人羡慕

那么问题来了,平时想要全身心读书,不去务农、干活,这就已经非常耗钱了,穷得叮当响还要从家里千里迢迢去进京考试,随便就是几个月,那些寒门考生又该怎么办呢?别担心,古人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第1个方法,国家给钱。比如汉代,就明文规定:参加科举的考生由公家车马接送,路上开支由政府承担;清朝规定:考生到布政使那里领钱,地方布政使根据考生们家里到考试点的距离,给出不同的银两补助。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巨额盘缠哪里来?路子广到让人羡慕

如果你是从广东赶去北京,可以获得30两白银;如果是河北、天津这种比较近的,就只要1、2两银子。可别小看这“点”钱,清朝时期,1两银子可以购买2000斤大米,够你吃很久了。

此外,如果你家在云南、新疆这种非常远的地区,政府还给你提供免费的驿马,你要先去领取“火牌”,带着这个牌子你就能去任何一个驿站换乘马匹或马车,车上插着“礼部会试”的黄色旗帜,连土匪看了都不敢上前抢劫。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巨额盘缠哪里来?路子广到让人羡慕

第2个方法,当地乡绅地主或亲家的资助。以《范进中举》为例,岳父胡屠夫虽然有钱,但他瞧不起范进这个穷酸读书人,范进要去参加考试了,向岳父借点钱,胡屠夫竟然朝他吐了一口痰,大骂他一顿,一毛钱都没给他。

范进没有办法,向一起考试的同伴借了点钱,赶到不算远的城里考试,饿了几天没吃饭,因为没钱啊!结果胡屠夫知道了,还骂他蠢。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巨额盘缠哪里来?路子广到让人羡慕

结果这一次,范进高中举人,知道消息的村民们全都赶来他家,没钱的送鸡蛋、米,有钱的直接送房子!比如张乡绅,他先给了范进50两银子,然后说范进是自己的亲弟兄,他在东门大街给范进准备了一间大房子,送给范进,田地也准备了好几亩。

就连那个朝范进吐口水的岳父胡屠夫,都把压箱底的5000多钱掏了出来,恭恭敬敬送给了他眼里的“癞蛤蟆”范进。

其实,中举人并不等于当上了官,因为举人只是“被推举之人”,还得进京考试,登科以后才能成为官员,张乡绅的50两银子,足够范进舒舒服服去到京城,其他考生也一样,地主、乡绅们会提前和他们搞好关系,根本不用担心盘缠。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路途遥远,巨额盘缠哪里来?路子广到让人羡慕

这就是为什么进京赶考的费用那么贵,穷书生们还能有钱参加,像范进,不止有了巨额路费,房子和田地都有了,根本不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