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常言道“飲水不忘挖井人、納涼不忘種樹人”,如今隨著地鐵開通運營,地鐵背後的故事開始被慢慢挖掘。

據瞭解,常州地鐵一號線共36列車,其牽引系統、空調系統、信號系統由新譽集團打造,地鐵後勤保障車由江蘇今創車輛有限公司“量身定製”,而這兩家軌道交通領域的龍頭企業都來自武高新,為“常州地鐵常州造”提供實力註解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左:新譽集團 右:今創集團

而這僅僅是武高新眾多特色產業中的一隅。

在這片180平方公里土地上,一串串數字成就讓人驚歎……高新技術企業165家,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137家,湧現出了一批行業領軍者、隱形冠軍,成功引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家企業,擁有世界500強投資的項目23個、主板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企業26家……

武高新,無疑是長三角地區最具吸引力和創新活力的智造高地之一

全國縣區國家高新區第一位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武高新,全稱為武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1996年,至今已走過23年。

可誰曾想,23年前,這裡一片“百廢待興”。從一開始規劃3.4平方公里,到現在規劃控制面積達180平方公里;從1996年首家省級高新區到2012年獲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金字招牌,這個位於常州南翼的“高新區”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慢慢走進我們視野。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高新區”一詞,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無論是高新區,還是開發區、科技園、產業基地,都可以概括為“產業園區”,可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建立的研究園,它是最早的高科技研究和成果產業化的科技產業園區。而武高新就定位於現代濱湖科技產業新城。

目前,在全國147個國家高新區中,武高新連續兩年躍居全國縣區國家高新區第一位,這座現代濱湖科技產業新城以實力圈粉,在常州南翼蓬勃發展。

“4+2”產業集群沃土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產業發展是園區的重中之重

。作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八區一園”之一,武高新聚焦於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型交通四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機器人、智電汽車“一人一車”兩張產業新名片,“4+2”的產業格局已崢嶸初顯。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以智電汽車產業為例,園區先後落戶了北汽常州高端產業基地、車和家等整車製造項目,並吸引了法雷奧西門子電機、博世汽車電子等一批配套企業。2018年,園區“4+2”產業規模以上企業207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園區規上產值近九成。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驚喜,遠不止於此。根據官方發佈的武高新成績單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232億元,同比增長8%;規上工業產值超444億元,同比增長7.2%。作為武進副中心,武高新貢獻了全武進近23%的公共財政收入和26%的社會固投,毫無疑問,已是推動武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科技創新項目培養基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項目是園區發展動力,為武高新集聚新動能添加助燃器。上半年,武高新31個市重點項目在建率達84%,42個區級新建重點項目開工率達81%,中汽研、科勒、博世汽車電子二期、恆立鑄造二期等一批項目竣工投運。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上半年新簽約落戶項目49個,引進11個總投資超3億元的重大項目。比如,在每年這兩場大會上,武高新都是“頻頻吸金”大有作為。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第十四屆中國常州先進製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世界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博覽會智慧能源高峰論壇

5·18展洽會上,高端液壓零部件智能製造工廠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戶武高新,為現代濱湖科技產業新城集聚發展新動能。6月世界工博會上,德國傳感器、工業服務軟件、發動機檢測和標定等5個項目又簽約落戶武高新,助力打造“工業互聯網+新能源”產業生態圈,加速智慧能源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憑藉鮮明的產業集群優勢、高水平人才團隊,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項目青睞武高新,紛紛在這裡落地開花。

省級雙創示範基地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創新是園區的靈魂,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強磁場”。目前,武高新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65家,彙集了17家各級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引進了固高智能、阿里巴巴創新中心、華數錦明等一批新型技術服務、項目孵化綜合服務平臺。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武高新引進的部分新型技術服務、項目孵化綜合服務平臺

此外,金融服務上,匯聚創業投資企業63家,各類金融機構100餘家,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3500萬元。人才團隊上,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904個,培育省“雙創團隊”4個、“雙創人才”93名。技術孵化上,集聚新型研發機構、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等機構數量達到41家,省級以上孵化器9家、眾創空間12家,孵化場地面積累計達100萬平方米。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更被省發改委授予“江蘇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這一稱號,匯聚雙創活力,澎湃發展動力,如今的武高新當之無愧。

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常州是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圍繞加快長三角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目標,在知識產權全面創新改革中先行先試。

位於常州南翼的武高新,今年7月,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為常州作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增加一份分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建設驗收中,武高新是以全省第一的分數通過試點驗收,其實力,不言而喻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僅去年,園區就新增授權發明專利818件,PCT專利申請23件,獲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省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2項、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範企業7家,10家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貫標認證或績效評價合格。

如果置身於一定高度,俯瞰整片園區,寬闊的馬路、林立的高樓,多少年前一到夜晚即一片漆黑的土地在今天始終燈火輝煌,武高新有了不一樣的色彩與姿態。

中以常州創新園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是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中以兩國政府簽約共建的創新型園區。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決定搬遷至“科創走廊”,由武高新負責推進建設。在《中以創新合作行動計劃(2018-2021)》框架下,園區迅速編制《中以常州創新園創新體系建設方案》和《2019年度中以常州創新園工作要點》,啟動中以常州創新園啟動區和拓展區規劃設計,深入推廣實施“中以常州創新園共建計劃”。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目前,園區已集聚以色列獨資及中以合資、合作企業80餘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項目20 餘個,涵蓋了生命科學、現代農業、新材料等諸多領域,並建成了以色列中心、以色列創新科技孵化器等創新載體。

23年!看常州這片園區如何蛻變為產業新城?

過去二十餘載,武高新日新月異,武高新人執著前行,從二十年前偏僻的鄉村到如今的產業優勢顯著的現代濱湖科技產業新城,這是武高新給我們交出的一份產業答卷。

如今,隨著常州地鐵1號線通車,蘇南沿江城際鐵路武進站的正式建設,雙鐵經濟圈助力區域騰飛,高端產業成熟發展以及各項配套的逐漸完善,將給武進帶來巨大流量和潛在資源,這個南部中“芯”板塊武高新迎來他的黃金時代

武高新人將繼續緊跟大潮,只爭朝夕,勇當時代弄潮兒。可以預見,這座現代濱湖科技產業新城,正在美麗的西太湖畔閃耀光華。

本文代表克而瑞常州機構觀點,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