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死前为何要单独召见梅驸马?梅驸马完成嘱托了吗?

王路


在朱元璋的晚年,他的嫡长子、当时的太子朱标不幸去世。



(朱标)

“太子乃国之根本,太子稳则国家稳”,痛苦之余,朱元璋权衡再三立朱标的儿子,自己的长孙朱允炆为太子,这就意味着,朱元璋百年之后由孙子朱允文接替他的皇位。

这一年朱元璋64岁,朱允炆15岁。

转眼6年过去了,此时70岁的朱元璋病入膏肓。临死前把女婿梅驸马叫到龙床前,断断续续叮嘱道:“我马上要归天了,朱允炆就交给你辅佐了,其他人我不信任,只有你忠厚老实又文武兼备,不要辜负我的希望啊!”

梅驸马望着面容枯槁的老丈人,强忍泪水忙不迭地答应:“陛下请放心,吾当肝脑涂地辅佐幼主!”朱元璋含笑而逝。

朱元璋为何要单独召见梅驸马呢?

原来朱元璋最喜欢这个“三女婿”,平时称赞他“老成忠信,是值得托付之人”。

梅驸马本名叫梅殷,今商丘夏邑人(古称归德下邑),他是老朱的第三个女儿宁阳公主的丈夫,迎娶公主后,任驸马都尉,加封荣国公。



(梅驸马——梅殷)

话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称帝,史称明惠帝。梅殷成了新主的托孤重臣。

就在朱允炆称帝的当年,由于他不顾实际情况推行削藩政策,这就触动了他的叔叔燕王朱棣的利益,朱棣在黑衣宰相姚广孝的辅佐下发动了“靖难之役”。

所谓的“靖难”就是打着“清君侧”的幌子行篡位之实。

朱棣声称侄子朱允炆这样做受到了他的谋士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挑拨离间,要诛杀这些人。其实都是扯淡,朱棣借此理由夺取侄子的江山。

朱元璋死前所担心的就是这个第四子,所以嘱咐女婿梅殷要好好保护朱允炆,梅殷有没有辜负老丈人的嘱托呢?亲们接着往下看。



(朱棣)

朱棣从自己的封地北平(北京)率军队往南进发,他要攻占朱允炆的所居住的首都南京。

朱棣造反早在朱元璋生前预料之中,老朱为了孙子的江山,在晚年曾大肆屠杀功臣,目的就是清除隐患。但他也长了一个心眼,为孙子留下了一员猛将,此人名叫耿炳文。

讲真朱元璋留下老将耿炳文和单独召见梅驸马就是用来对付朱棣的,老朱的远见卓识没人能及,然而千算万算老朱还是算错了。为什么呢?

朱棣造反后,不知为什么朱允炆没有启用老将耿炳文,而是让“草包将军”李景隆带着全部家底——70万大军去迎击朱棣。

谁也不会想到,李景隆率领的70万大军竟然打不过朱棣率领的10万大军。就这样朱允炆的全部家底葬送在了李景隆手上。

李景隆的这一行为被后世史学家戏称“这个草包将军好像是朱棣的内奸和卧底。”哈哈……



(朱棣和姚广孝)

朱棣消灭了朱允炆的主力部队,兵锋很快攻到了淮安。

此时梅殷奉建文帝率20万大军驻守淮安。朱棣是梅殷的大舅哥,于是朱棣想利用这层关系借道进击南京。

朱棣亲自带着重金去见小舅子梅殷,见到梅殷后说:“我想打此借道进南京为老爷子上香祭祖,能否通融一下”。

梅殷果断回绝了朱棣:“没有建文帝的诏书进南京就是不忠不孝,你还是咋来的咋回吧”。

朱棣碰了一鼻子灰无奈走了。

不过朱棣没有回北京,而是饶过淮安进击南京。行文至此大家是不是认为梅殷没有辜负老丈人的嘱托呢?

这样认为就错了,朱棣如果回北京也就罢了,毕竟都是亲戚之间的内讧。



(建文帝——朱允炆)

其实朱棣并没有回心转意,他是铁定心要夺侄子江山。从这点来看,梅殷此时率20万大军从后面追击朱棣,在他和朱允炆前后夹击下朱棣必定失败,然而梅殷却坐视不管。

我不知道梅驸马心中咋想的,难道这就是朱元璋口中老成忠信吗?老成却很老成,甚至有点圆滑,至于“忠信”吗?我只能冷笑“呵呵”两声。

我试着分析一下梅殷的心理活动,兴许他认为反正朱棣没从我管辖的地方通过,我尽到了“忠诚”的义务,至于从其他地方过去和我无关。

也许他想示好朱棣,脚踩两只船,不管谁做天下都有他的一席之地,反正一笔写不出俩“朱”来。讲真这就是典型的左右逢源,在国难来临之际,出现这样的人最多。

果然如梅殷所料,他暗暗庆幸没有追击朱棣,朱棣最终击败了侄子朱允文,朱允文在北京失守当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说他跑到云南当了和尚,各种传说都有,莫衷一是。



(明成祖——朱棣)

随后朱棣称帝,史称明成祖。

注意此时的梅殷不但没有为朱允炆尽忠徇国,反而被朱棣招降进宫了。但朱棣对这种人并没有好感,欲除之而后快。

梅殷进宫不久,在一次上朝过桥时,被锦衣卫指挥史赵曦派人挤入水中溺死。这就是梅殷最后的下场。


秉烛读春秋


朱元璋临死前单独召见梅驸马,留下来九字密诏: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幼主当然就是朱允炆,这份沉甸甸的嘱托单凭一个驸马的身份实在完成不了。

首先,我想朱元璋在决定由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时,已经想到了各地藩王的反应。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多出生在他与陈友谅、张士诚等敌人们争夺天下的期间,舞刀弄枪,带兵打仗,为大明朝的开创立下过汗马功劳。觊觎皇位的儿子们也不仅仅是朱棣一人,谁知朱元璋硬是凭着对朱允炆的溺爱,就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

其次,朱元璋在临死前之所以单独召见梅驸马,可见梅驸马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很重,印象很好。梅驸马曾被朱元璋放了外任,在地方担任学政的职务,这起点还真不是一般的高。不光外派,朱元璋还经常找他回来给自己汇报思想工作、地方见闻。而这梅驸马也从不恃宠而骄,从不在那些大臣面前显摆,这更让朱元璋对他另眼相看了,还专门派他到地方上去巡视各位藩王的军队。

最后,说说这九个字的密诏。众所周知,单凭梅驸马的实力,是无论如何也抵抗不过燕王朱棣的,所以他收到的那份嘱托也实难完成。


历史杂货店


朱元璋临死前单独召见梅驸马,并对他说:“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复出遗诏授之道:“敢有违天者,汝讨之。”意思很明显,朱元璋临死前单独召见他就是让他好好辅佐未来的新皇帝朱允炆。


梅驸马是何许人也,竟然受到朱元璋如此信任?

梅驸马就是梅殷,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从子,也是中国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的女婿。他天性恭谨,能骑马射箭,洪武十一年(1378年)娶朱元璋的次女宁国公主,封荣国公,任山东学政。

朱元璋共有16位驸马都尉,他最喜爱的,却是梅殷。做了皇帝以后的朱元璋,非常重视文治,尝以梅殷为山东学政,还嘉奖梅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可见朱元璋对他如此看重。



尽管如此,但梅驸马并没有完成太祖皇帝的嘱托。

靖难之役时,梅殷受命领兵抗燕,驻守 淮安,募兵四十万,朱棣攻入南京城,以宁国公主及其家人的性命相威胁,梅殷不得已而归降,但他始终对朱棣爱答不理。而幼主朱允炆却不知所踪,反而是朱棣登上了皇位,永乐三年,梅殷与锦衣卫并排走在桥上,结果挤入河中溺水而亡,很显然这是朱棣指使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知古鉴今


当初朱元璋临死前单独召见梅驸马,是想要起到保卫皇太孙的作用。但是他并没有起到保护皇太孙的任何作用。

梅殷,字伯殷,归德下邑人,明朝初年外戚、将领,汝南侯梅思祖之侄。洪武十一年,梅殷18岁时,娶了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大女儿宁国公主,成为大明朝的驸马,任驸马都尉,加封荣国公。

梅殷可不是一般的人。当时朱元璋外甥李文忠任上公,主管国学,而梅殷任山东学政,朱元璋专门赐诏赞美梅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当时可见梅驸马至少在学识上是高人一等的。由于梅殷的不一般,朱元璋对这个女婿是喜爱有加。要知道,朱元璋和马皇后亲生女儿只有两个,也就是女婿只有两个。可见梅殷在朱元璋的心中占的地位。

梅殷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弥留之际,皇太孙朱允炆和女婿梅殷在一旁服侍。朱元璋颤颤巍巍的手,一只轻轻搭在了22岁的孙子朱允炆手上,一只轻轻搭在了38岁的女婿梅殷手上,先对朱允炆说:“对于燕王,你可不要放松警惕!”然后转过头来,对梅殷嘱咐道:“爱婿啊,你老成忠信,朕将幼主托付给你了……”。又叫来一旁战战兢兢的小太监,拟旨写道:“有人敢违背誓书、遗诏,你可代我讨伐杀之”,然后让女婿梅殷接过圣旨。

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不久,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从北京带兵南下,直奔南京而来,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先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后又改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朱棣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了南军主力。1401年12月,建文帝朱允炆让姑父梅殷披上战袍,率领40万人镇守淮安。在这个护卫南京的战略要地,梅姑丈对防御之事倒也很上心,发布号令都很严明,他所面对的是朱棣北来15万兵马。

朱棣派遣使者以进香为借口,想借道淮安向南京进攻,梅殷说:"进香之事,先帝有禁令,不遵守的人可是不孝。"朱棣听闻大怒,写信给梅殷说:"如今我兴兵清君侧,是顺应天命,不是常人所能阻挡的。"梅殷毫不客气,割去送信使者的耳、鼻后,将其放归朱棣,并对他说:"留下你的嘴巴,好让你对朱棣说什么叫做君臣大义。"朱棣气得不行,,但又不想与梅的40万军队开仗,只得从扬州进军南京。

建文四年,朱棣攻下帝都应天 。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又称永乐皇帝。

野史记载,朱棣不得已而治谭、赵之罪,这俩人当时在法庭上不平地说:“此上命也,奈何杀臣?”朱棣为了灭口,令力士打掉两人牙齿,并斩首示众。而梅殷有个老仆人叫做瓦剌灰,他证实是谭深、赵曦故意杀了梅殷,请求朱棣将二人手足砍断,剖出二人肠子以祭奠梅殷。朱棣同意后,这位老仆人上吊自杀。

当初朱元璋临死前单独召见梅驸马,没有起到保卫皇太孙的任何作用。


历史传播者张小飞


梅殷到底是何许人也 为何朱元璋死前要单独召见他呢?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躺在龙床上的朱元璋,自知大限将至,但宫中的御医还在忙碌着,希望能通过高超的医术,让皇帝多活一段时间。奄奄一息的朱元璋挥了挥手,御医看出他有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都识趣的离开了。随后,朱元璋几乎用尽全身力气,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意思是要单独召见此人,他就是驸马梅殷。

  梅殷出身比较显赫,叔叔梅思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很早就跟着朱元璋征战四方,凭借着出色的战功获封汝南侯。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为了防止外戚干预朝政,朱元璋曾立下规矩,公主只能嫁给平民,或者官职非常低微之人,却把爱女宁国公主许配给梅殷,这一点不同寻常。

  当上驸马之后,梅殷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更重要的是,在那么多驸马当中,其他人都不怎么受待见,唯独梅殷深得老丈人朱元璋和丈母娘马皇后的喜爱。既然得到了老丈人的认可,梅殷的前途自然一片光明,直接被派到山东担任学政,主要负责教育、科举方面的工作。

  每隔一段时间,朱元璋就会让女婿梅殷入朝汇报工作,并留他小住几日。梅殷没有因官职的提升而骄横,反而比以前更加低调,除了工作所需,基本不与大臣太过来往,把大部分时间用来研读经史、兵法,这或许正是朱元璋格外器重他的原因,若是他与所有大臣关系都很好,估计早就受到猜忌了。

  梅殷并非是纸上谈兵的书生,他能够学以致用,多次被派到各地赈灾,取得的成果让老丈人朱元璋非常满意。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把梅殷调入京城,并让他巡视藩王的军队,由此可看出,朱元璋对梅殷的信任,同时也担心藩王闹出什么幺蛾子。

  经过多年的治理,大明江山相当稳固,虽然北方还有元朝的残余势力,却掀不起大的风浪,唯一让朱元璋放心担忧的是孙子朱允炆。毕竟朱允炆当时太年轻,是否能镇住那些手握重兵的叔叔,的确是未知数,这也是朱元璋死前单独召见梅殷的原因。

  梅殷跪在朱元璋的窗前,眼泪止不住的流出,朱元璋拿出写好的密诏递给他,梅殷打开密诏,上面只写了9个字:“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意思很明显,朱元璋让他好好辅佐未来的新皇帝朱允炆。于公,梅殷是朱允炆的姑父;于私,他又是臣子,定当竭尽全力。

  只可惜,朱允炆并没有重用梅殷,还将他调离京城,在靖难之役期间,把几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怂包李景隆。朱棣攻入南京城,以宁国公主及其家人的性命相威胁,梅殷不得已而归降,但他始终对朱棣爱答不理。永乐三年,梅殷与锦衣卫并排走在桥上,结果被挤入河中溺水而亡,难道只是锦衣卫不小心做的吗?十有八九是朱棣安排的,你觉得呢?







马克李吖


宁国公主夫婿即梅驸马之死,怎么看都感觉不值,这是因为朱元璋让梅驸马辅佐允炆的意思是巩固允炆地位,乃至壮大朱家力量,巩固朱家江山,但梅驸马脑子不拐弯,朱棣上位后,虽然江山移了主,但仍然是朱家江山,不管是允炆坐天下还是朱棣据龙盘,都是人家朱家的天下,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该死脑筋不开窍,更不该整天嘟嘟囔囔口出怨言了,很可惜,幸运的人生结局只有了一个华丽的开头,结局有点凄凉和滑稽。命好,有福消受得了才是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