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熟悉《红楼梦》的读者应该记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曾经在正堂中看到一幅对联:

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对联的大意还好理解,说在此厅堂之上,主客佩戴的珠玉可与日月争光,身穿的礼服如云霞般夺目。寓指高朋满座,气度谈吐不俗。

然而其中“黼黻”(fǔ fú)二字,对今天的人来说则有些生僻。这是一个同声词,具体当什么讲呢?

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黼黻之衣,官高爵显的象征

黼黻,是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同时也可代指高贵的礼服。如:

《晏子春秋》:“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汉纪·武帝纪六》:“天子负黼黻,袭翠被。”

这里“黼黻”是指一个国君服装上的图案。又,

《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於杼轴。”

《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短褐而袭黼黻。”

这里“黼黻”是指高官所穿之衣服。

在古代,不同身份之人所穿服装和纹饰绝不相同,都有严格规定。黼黻之衣,为高官显爵之衣。荣国府对联用到这个词,完全是在理直气壮地宣称“我家门楣高贵”。而黼黻的另一个引申含义是指辞藻华美的文辞。如:

《北齐书·文苑传序》:“摛黼黻於生知,问珪璋於先觉。”

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黼黻纹的样式

那么,黼黻花纹具体什么样呢?

高诱注《淮南子》:“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

也就是说,黑白相兼的图案为黼,青红相兼的图案为黻。可这也只说了颜色,并没有说明具体图案。

而在《周礼·春官·司服》和其注释中有这样的记述:

《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汉郑玄注:“《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绣。’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

即天子之服上会绣有十二种纹章图样: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其中,衣(上身衣服)绘的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称上六章;裳(下身衣服)绣的是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称下六章。

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十二章纹及篆书注释

既然在先秦典籍中就有十二章纹的记载,说明它的起源很早,然而准确起于何时却失考。所以有传说,上古时黄帝挑选了这十二种有特别意义的图案,把它们作为天子衣服的专有装饰,从此便流传到了后世。

清恽敬 《十二章图说序》:“古者十二章之制始于轩辕 ,著于有虞 ,垂于夏殷 ,详于有周 ,盖二千有余年。”

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汉服上的十二章纹

两千年来,服装历经变迁,黼黻等十二章纹却始终不变

十二章纹作为中国古代舆服礼仪的重要标志,曾在秦代被弃用过一段时间,到了东汉,才又再度恢复并从此彻底固定下来。

之后,十二章纹便跨越了不同的王朝,被历代帝王所遵从坚守,直至袁世凯复辟之时依然使用。就连北洋政府的国徽中,也有了十二章纹。

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明代十二章纹样式及名称

当时,鲁迅作为北洋国徽设计者之一,曾在 《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说明:

“考诸载籍,源之古者,莫如龙,然已横受抵排,不容作绘,更思其次,则有十二章。”

鲁迅认为源远流长的龙是国徽的首选图案,但是因为反对意见较多,那么其次便应该考虑历史悠久的十二章纹。

确实,可以说中国各个封建王朝的服装样式都各有不同,只有龙和十二章纹始终保持不变,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由此也可见,这十二个图案是多么的重要,其所代表的礼仪信仰又是多么的重要。

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北洋国徽

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那么,被历代帝王无比看重的这十二个图案都代表什么呢?

日、月、星辰,象征王者有光照之功;

山,能兴云雨,象征王者有膏泽下土之功;

龙,变化无穷,象征取应时有道;

华虫,即花和虫,都是斑纹色彩之物,象征体合五常,有文明之功;

宗彝,是祭祀的酒器,上绣一虎与一蜼。蜼,即一种长尾猿猴,传说它很孝顺。象征行事威猛、刚强又能供奉、孝顺祖先之功。

藻,能追逐水波上下,象征顺从变化;

火,象征日益进取;

粉米,取粉和米有所生养之意;

黼,是一把斧子的样子,取其割断之意, 象征有决断力;

黻,是两张向背的弓,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

以上这些象征含义,可参见《大唐郊祀录》所引《三礼义宗》。关于十二章纹的象征之意也有一些不同说法,大同而小异,取其大意即可。

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明代《三才图会》中的十二章纹

黼黻,变形后就是“福”字纹

十二章纹作为最尊贵的图案,古来只有天子才能够全部拥有,而天子之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等等区别,按品位递减。而黼黻这两种图案,可以分给低品级的官员使用。所以,在荣国府中对联中提到“黼黻”也很合理的,并不属于僭越礼制的夸张说法。

而黼黻,无论是字形还是发音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这两个图案一直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就如同“日月”图案关系更近是一个道理。

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无论是斧形图案(黼),还是两弓相背的图案(黻),不但出现在天子高官的服装上,也会经过变形,出现在民间的迹象图案之中。

我发现,民间吉祥图案的“福”字纹,里面常常会看到有“弓”的变体,其实这就是十二章纹的“黻”。

荣国府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是什么?

《红楼梦》一字不虚设,“珠玑黼黻”对联亦有深意

最后还回到荣国府里,那副提到“黼黻”的对联。

《红楼梦》一书的特点,就在于其中诗文皆有出处,无一字虚设。而“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副对联也并非随意写出,它源于《荀子》中的一句话:

“故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荀子·非相》

意指赠送给人美好的言语,感觉比赠人金珠美玉还有价值,仔细思考美好的言语,会感觉比欣赏黼黻文章还要美妙。

《荀子》这句话,恰恰便是以珠玉和黼黻相对而说。

而荣国府正堂高悬这样一幅对联,暗示着此地一定蕴藏着无比美妙的语言与文章,值得仔细聆听、品读与回味。

参考书目:

《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舆服论丛》 孙机著 文物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