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

忠肝义胆岳老三


邬思道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杜撰的一个人物形象,真实历史上并不存在。很多人牵强附会地将其与清世宗潜邸时期的旧人戴铎联系在了一起,说什么邬思道的原型就是戴铎。且不说已故凌先生原著《雍正皇帝》里已经有戴铎这个人物了,仅就电视路《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这个人物而言,他的遭遇与真实历史上的戴铎相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因此,邬思道就是一个杜撰的人物形象,根本没有什么原型。



邬思道为何要离开雍正帝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邬思道是雍正帝潜邸时期的首席谋士。可以这么说,雍正帝之所以能够在一众兄弟中脱颖而出、直到最终顺利接班,邬思道功不可没!那么,为什么雍正帝即位之后邬思道却选择了离开呢?



剧中邬思道给出的理由是:自己是先帝钦定的罪人,而且是残疾之身。雍正帝让一个残疾之身位居朝堂之上,实在有碍观瞻。更何况,雍正帝如果用了自己,是先帝关自己关错了,还是雍正帝用自己用错了?无处不是设身处地在为雍正帝着想,无处不是冠冕堂皇!可实际上呢?他只是在打苦情牌,为的就是能够脱身……



作为雍正帝潜邸时期的首席谋士,雍正帝争储期间所有见不得光的东西邬思道都一清二楚!而且,他还为雍正帝顺利接班立下了大功。这样一个人对于帝王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不仅有可能恃功而骄,甚至还可能抓住一些小辫子要挟皇帝,留不得!更何况,雍正帝在成为皇帝之后,要行的是帝王之道,而邬思道却是一个玩弄阴谋诡计的高手,他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利用价值。雍正帝将来一旦无法满足他的要求、将他逼向了对立面,无异于是给自己增加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所以剧中才出现了雍正帝即位当晚返回潜邸的那一幕,雍正帝回家干什么?说白了,就是回家处置邬思道的,其他都只是烟幕而已。



这一点邬思道也心知肚明,所以才打起了苦情牌。但是,这远远不够!于是便有了邬思道暗示雍正帝护驾的五路人马是由自己安排的那一幕,邬思道目的何在?邀功?非也非也,其实邬思道是在向雍正帝隐晦地表达另一层意思:“你能保证你周围没有我的人?你今天弄死我,明天说不定就会天下皆知!退一万步讲,你就那么确定你身边的侍卫里没有我的人?你能杀我,我未见得就杀不了你!”在赤裸裸的威胁之后,邬思道又打起了苦情牌,说什么十几年君臣际遇,与雍正帝感情深厚云云……云里雾里兜了一大圈,邬思道这才说出了自己想表达的核心内容——半隐!什么意思?“我隐退,但是我愿意终生接受你的监视!既不给你找事儿,又让你什么都能看得见。”最终,二人做成了这笔买卖,雍正帝这才放过了邬思道。



邬思道为何要投奔李卫而不是年羹尧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年羹尧和李卫都是雍正帝潜邸的奴才,也是剧中人物里彼时仅有的两个外放任职的雍正帝亲信。邬思道要半隐、接受雍正帝的终生监视只有他们两个选择。那么,为什么邬思道要选择李卫而不是年羹尧呢?



首先,剧中李卫与邬思道的关系更加亲近,并且还时常受到邬思道的教导、点拨,而邬思道与年羹尧的交集相对少得多。更重要的是,彼时的李卫还只是一个基层小官,年羹尧却已经是“国舅爷”、抚远大将军兼川陕总督了!邬思道想要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加舒心一些,李卫自然是首选。



其次,邬思道选择李卫有一个于公于私都说得过去的理由——李卫不识字!邬思道去李卫那里还有发挥余热的空间,起码可以给李卫当当扫盲先生和幕宾。顺带着还可以帮立足未稳的李卫站稳脚跟、干出点名堂。反观年羹尧,他已经是节制三省四地的抚远大将军了,而且还是进士出身,邬思道去他那里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不是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彼时的李卫只是一个基层的小官,直到清查山西藩库时也不过就是一个从二品的布政使而已。邬思道跟着他,雍正帝更加放心,邬思道翻不起什么大浪!去了年羹尧身边就完全不同了,年羹尧身兼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不仅拥有节制三省四地驻军的权限,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如果身边再多出一个邬思道这样的战略性谋士,会引发什么样的“政治化学反应”,恐怕连雍正帝自己都不敢想!一旦年羹尧生出野心,加上邬思道推波助澜,后果不堪设想……邬思道何等聪明之人,他怎么可能想不到?提都不要提!如果邬思道向雍正帝提起自己想去年羹尧那里,只能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命丧当场。雍正帝绝对不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即便起初没有起杀心,这时候邬思道也已经是必死无疑了!



综上所述,彼时邬思道看似有两个选择,实际上他别无选择,只能去李卫那里。年羹尧就是一枚定时炸弹,手握三省四地、十几万大军,已经遭到雍正帝忌惮了,再加上一个才比诸葛的邬思道,雍正帝还能睡得着觉吗?邬思道如果选择去年羹尧那里,只能是个死!即便雍正帝不将他当场斩杀,他也不可能活着走到青海,不是吗?邬思道何等聪明之人,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首先,我们看一下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的原因。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物,比当年的诸葛亮、刘伯温还强悍。雍正皇帝与其他兄弟博弈的时候,邬思道屡屡帮雍正皇帝解决问题,为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年羹尧、李卫等人对邬思道毕恭毕敬,就连老十三胤祥也非常尊敬邬思道。不过,在雍正皇帝上台之后,邬思道却选择了离开。因为,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皇室上台之后,参与夺嫡的手下们都被除掉了。



邬思道选择离开,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但他没有逃跑,而是投靠了雍正皇帝的心腹李卫,表示“自己仍在雍正皇帝的监视之下。” 在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那就是年羹尧。当时,年羹尧已经出任了抚远大将军,负责统帅20多万军队。但邬思道没有选择年羹尧,而是选择了担任陕西布政使的李卫。由此可见,邬思道并不看好年羹尧。年羹尧的问题很多,年羹尧这个人狂傲、嗜杀,而且参与了很多机密。对于这样的人,雍正皇帝早晚必须除掉。



更何况年羹尧已经位极人臣,自己如果投靠年羹尧,根本得到不什么好处。年羹尧一旦垮台,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后来的事实证明,年羹尧垮台之后,牵连了一大群人。在邬思道刚刚进入王府的时候,年羹尧就看不惯邬思道,只是碍于雍正皇帝的态度,不得不尊敬邬思道。 与狂傲的年羹尧相比,年轻的李卫要靠谱得多。李卫进入王府的时候,只有10多岁。由于邬思道的作用越来越大,李卫对邬思道毕恭毕敬。包括让李卫外出为官,也是邬思道向雍正皇帝建议的。



在邬思道看来,李卫是一个潜力股,最少能够保证自己衣食无忧。由于李卫是雍正皇帝的心腹,自己投靠了李卫,也是向雍正皇帝表示“自己没有逃跑。”李卫从陕西布政使升为江苏巡抚的时候,为了帮助河南巡抚田文镜,邬思道曾经暂时留在了河南。田文镜是一个清官,同时而是一个刻薄的酷吏。田文镜虽然是雍正皇帝的重臣,但并不了解邬思道的重要性,准备按照其他师爷的标准,一年付给邬思道300两的工资。



鉴于田文镜的态度和实际情况,邬思道感觉自己没有什么作用,随后离开了河南,重新投靠了李卫。在离开田文镜之前,邬思道曾经前往西北战场,帮助年羹尧确定青海蒙古骑兵的准确位置。重新投靠李卫以后,此时的李卫正在为摊丁入亩的问题发愁,邬思道又帮了李卫很大的忙。但有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之后,曾经又与雍正皇帝再次见面的机会,可是邬思道总是躲着雍正皇帝。作为雍正皇帝的心腹谋士,邬思道了解雍正皇帝的阴暗面,因此一直不愿意见雍正皇帝。在电视剧中,邬思道后来消失了,没有任何的消息,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团。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如题所问,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主要是为了自保,但也有另外一层的原因,即“扶君上马,再送一程”。下面最知之就以上两个原因分析邬思道为什么选择李卫,而不选年羹尧。

自保

自古功臣难逃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局,邬思道岂会不知这个道理。雍正即位当晚,本应宫中守灵的雍正却以宫中形势不明为由回到了潜邸。雍正返回潜邸本无可厚非,但是雍正却顺带说了一句来看看邬思道的话语。邬思道虽然助雍正上位,但是尚不用雍正如此高礼遇的看望他,即使想论功行赏,那也是正式登基之后的事情。

话里有话。宫中形势不明,但不如身边知道自己阴暗手段的人重要。雍正即位虽是康熙钦定,但是九子夺嫡的争夺战,每个人并非都是行的光明磊落之事。如今雍正龙袍加身,行的自是光明磊落之事,如邬思道般行的阴暗手段岂能于世人所知。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除非当事人已不存在,因此雍正杀邬思道之心已明。

自保是邬思道的唯一出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邬思道逃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能选择安静的活在雍正眼皮子底下,即半隐。

半隐之意可以理解为隐而不藏,说白了就是活在雍正的监视之下。雍正自己肯定不会主动监视他的,因此邬思道需要选取一位能够让雍正和自己放心的“监视者”。虽同为雍正心腹,但是邬思道为何选择了李卫,而不是选择待遇更优的年羹尧。最知之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年羹尧包藏祸心,难以善终

年羹尧对于邬思道有救命举荐之恩,但是邬思道最后却没有选择年羹尧,主要还是因为年羹尧的处事行为,早晚会激怒雍正。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件事判断年羹尧的处事人品。

  • 血洗江夏镇

年羹尧去江夏镇本是为了取得《百官行述》以及替雍正挽回面子,但是年羹尧却将江夏镇几百口无辜百姓灭口,期间更是秘密取得了巨额的财富。到头来此事还是雍正替他扛了下来,并且年羹尧绝口未提所贪财富之事。

  • 陕甘总督

年羹尧任陕甘总督乃是雍正为了牵制十四阿哥。可是年羹尧进京入职,竟直奔八阿哥和张廷玉家去了。陕甘总督只是雍正的一粒棋子,年羹尧就算感谢也是感谢自己的主子,可偏偏去了最强劲的对手家里去了。也正是因为年羹尧的吃里扒外,雍正早有提防之心。

通过以上两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年羹尧并非雍正的忠臣,雍正也并非信任年羹尧,两者只是相互利用而已。所以邬思道如果选择年羹尧,先不要说会不会让年羹尧连累致死,光从年羹尧嘴里说出的话就可能引得雍正立刻除掉邬思道。

二、准确定位,孺子可教

相比于年羹尧的吃里扒外,李卫虽是叫花子出身,但是却更懂得感恩。邬思道对于李卫有知遇之恩,李卫本是粗人,但是经过邬思道的点拨,却能快速升任地方大员。更重要的是,李卫无异心,所做之事都是以雍正为中心,且办事灵活,深的雍正的信赖。

三、职场得意,情场失意

邬思道开局便是年羹尧之妹年秋月服侍他,二人久生情愫。但是为了雍正能够牵制住年羹尧,邬思道献计雍正娶年秋月,从而将年羹尧牢牢的拴住。邬思道如果去往年羹尧处,势必会让雍正猜忌其用意,不去年羹尧处也是为了避嫌。

四、如虎添翼,必遭猜忌

雍正即位之初,局势不稳,八爷党虎视眈眈,而年羹尧已经手握大权,如果此时邬思道投奔年羹尧势必会让雍正担心。邬思道的本领雍正最是了解,如果他与年羹尧一文一武结合,外加八爷党推波助澜,那么雍正帝位不久矣。

扶君上马,再送一程

雍正对于邬思道有知遇之恩,且救其于大牢之中。如果没有雍正,邬思道也许就是牢中的一个废人,定不会有今天这般出息。

雍正即位之初,大局未稳,内有八爷从中作梗,外有西北烽火叛乱。邬思道深知雍正的难处,但是雍正现已登基大宝,邬思道无法辅佐其左右,因此邬思道就选取辅佐雍正最为信赖之臣李卫、田文镜,间接的帮助雍正革除弊政,整肃纲纪。

无论是邬思道赴西北助年羹尧找出叛军(实际是帮助田文镜)还是李卫谏言杀年羹尧,他们的身后都有邬思道的影子,这也恰恰说明,邬思道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帮助雍正。当雍正大权在握之时,也是邬思道消失之际。

综上所述,邬思道无论出于自保还是报恩雍正,李卫都是其最佳人选。

以上为个人所见,还请踊跃发言,共同探讨。


最知之


在雍亲王胤禛初登大位的那天晚上,他冒雪回到了潜邸,说是宫中情况不明,回来住一晚上,顺便看看邬先生。

回来看邬先生啥?其实是回来试探邬先生的态度。

功成名就之后,雍正想知道邬思道何去何从。他对邬思道说:“邬先生居功至伟,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在知道雍亲王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邬先生已经想好了全身而退的策略。

像他这种谋士,最好的结局就是退隐,做官是不可能了。所以邬思道对雍正说:“臣有三不可用。

一是臣身体有疾,做官讲究五官端正,我一个瘸子出来做官,会丢了朝廷脸面;

二不可用:臣是先帝朝犯人,皇上若是启用臣,那是先帝抓臣抓错了,还是皇上用臣用错了?于公不公,于私有私。

三不可用:臣多出阴谋诡计,而皇上治国,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臣纵使有些才华,也早就耗光用尽了。”

雍正:“那就依了你。但凡圣贤,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邬先生想怎么个隐法?”


邬思道:“臣想半隐。臣若全隐,必然饿死。再说,你我君臣相识十几年,如果皇上找不到臣,难免挂念,臣心不安。所以,既要找到一个吃饭的地方,有能让皇上找到臣,了了我们之间的这份情谊。”

雍正应允。

邬思道为何半隐?因为他知道,像他这种多谋善变之人,如果全隐,一下子从雍正的视线中消失,雍正能睡的安稳?

不能。初登大位,朝局不稳。八阿哥、十四阿哥虎视眈眈,如果邬先生被他们请了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如果邬先生想要全隐,必死无疑。

那邬先生到哪里去半隐?雍正的宠臣有三位:李卫、年羹尧、田文镜。

田文镜是雍正在当皇子时,去江南赈灾收入的得力助手,属于半路入伙。与雍正的亲近程度要远一些。


而年羹尧哪里是绝对不能去的。回想年羹尧的妹妹秋月侍奉邬先生多年,想要嫁给他。结果邬先生做媒,把她嫁给了雍亲王。

假如那时邬先生娶了秋月,就意味着和年羹尧联姻结盟,一个带兵,一个足智智谋,两人一联合,能量有多大?所以,当初邬先生一旦娶了秋月,必死无疑。

有了秋月的教训,现在邬思道是不能到年羹尧那里“半隐”的。

只有李卫处最合适。李卫是雍正的家奴,称呼雍正为“主子”,对雍正忠心耿耿。只有到他那里,让他把自己监视起来,自己才最安全。

后来的演绎,也是如此。邬思道先是到了李卫那里,后又去了田文镜那里,在田文镜困顿的时候,在和田文镜索要做幕僚的酬劳,开口就要八千两银子。田文镜气急败坏,把邬思道扫地出门。

最后,邬思道领着如月姑娘全身而退,不知所踪。


品读春秋001


导读:皇四子胤禛得以有惊无险地接过大清皇位以后,为了维护皇帝形象,第一件事就是要除掉掌握了自己太多负面信息和阴谋使用的“智囊”邬思道。但邬思道到底是“大智近妖”的人物,一番“功成身退,绝不留恋”的说辞和一个能够让雍正皇帝严密控制和监视自己的“半隐”计划,让雍正皇帝暂时对自己放下了杀心。

所以,用“半隐”计划侥幸脱离虎口的邬思道,在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以后,也并没有落得一个轻松的状态,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再次唤醒雍正皇帝对自己的生杀予夺。

于是,邬思道离开京城、离开雍正皇帝之后的目的地选择,就至关重要!


在邬思道的“半隐”计划设定中,有这样的说明:

“第一,臣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倘若全隐,必然饿死;第二,臣和皇上君臣遇迹十几年,一朝离别,皇上一定会想念臣的,臣也一定会想念皇上的!臣若全隐了,万一皇上想起臣来,却找不到臣,臣心何安呐。因此,臣想找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上找到臣的地方,半隐起来。既使臣在有生之年有所依靠,又全了我们君臣这段恩遇。”

如此合情合理、不容辩驳的“半隐”计划,再加上邬思道在这句话以后的哭腔,雍正皇帝能够对邬思道暂时放下杀心,也是人性所致、君臣情感使然。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邬思道将原本用以自称的“邬某”改成了以“臣”自称。

邬思道为何刻意改变自称?

这也是邬思道用以“自我救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邬思道用以和自己“半隐”计划的相互呼应。

“邬某”乃系孑然一身、独来独往乃至被皇四子胤禛封为座上宾客,略带自豪的自称;而“臣”的自称,则让邬思道充分表明了对昔日“亦徒亦友”之雍正皇帝的充分尊重,还表明了不会远离雍正皇帝,始终做雍正皇帝臣子的打算。

为何将这个自称单独拿出来说明,这和雍正皇帝刚刚接过皇位,对于“我”和“朕”的自称之词使用还不习惯一样,自称乃系一个人出自下意识的心理表现,能够直接探知一个人心里真实的想法。

邬思道对于自称的精确把握和变换,也很大程度上让雍正皇帝看到了邬思道的“真实想法”,也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保全了邬思道的性命。

我们再说回邬思道的“半隐”计划。

在邬思道对于“半隐”计划的详尽说明中,可供邬思道选择的地方并不多,能够满足既让雍正皇帝随时掌握邬思道动态,又能防止邬思道制造雍正皇帝“负面舆论”的目的地所在,只有选择出自雍正皇帝潜邸的臣属所在地。

而且,从邬思道“孑然一身、身无分文,必须保证能够吃上饭”的条件限制中,“半隐”之处的选择,就必须能够支付起自己幕酬的较高官职。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地方,只有两个:

1、出身雍正皇帝潜邸、时任江苏布政使的李卫处;

2、出身雍正皇帝潜邸、时任陕甘总督的年羹尧处;

结果我们都很清楚,邬思道选择了李卫处,舍弃了条件更为优渥的年羹尧处。

邬思道为什么这样选择?

一个目的,消除雍正皇帝对于自己的猜疑和忌惮,达到自保的目的。

李卫作为一个出身江湖、流氓行骗的小混混,被皇四子胤禛收在身边以后,经过胤禛和邬思道的可以培养,逐渐成长、成熟起来,成功逆袭成为一省省级领导,主管钱粮、民政的分管省长——承宣布政使。

李卫对于雍正皇帝的忠诚和感恩之心,可以预见。

而且,早在李卫步入仕途,雍正皇帝登基之前,邬思道就已经对于李卫看待忠诚的态度,进行过了解。

担任四品粮道以后,李卫返回京城述职,来到了四爷府。从高福的房间中出来以后,邬思道和李卫之间有过一次深入的谈话。

邬思道说道:

“多少人十年寒窗,求这个顶子而不可得啊。狗儿,你可要好自为之啊!”

李卫回道:

“邬先生,您说的意思我明白,做人和做官一个理,就是不能忘本。”

然后,就是李卫对于“忠于四爷、以四爷为本”的完美解释,邬思道给予了“孺子可教也”的高度评价。

这是李卫能够在仕途一帆风顺并且步步高升的关键因素所在,更是邬思道看重李卫的原因所在,只有忠于雍正皇帝的臣子,才是雍正皇帝给够给予绝对信任的所在。

而对于年羹尧,早在皇八子胤禩举荐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的时候,皇四子胤禛就已经开始了对年羹尧忠诚度和其站位观望态度的质疑和不满。再加上,年羹尧后来在“血洗江夏镇”以后刻意隐瞒巨额财富的表现;出任陕甘总督后,年羹尧绕开皇四子胤禛,先行拜会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的表现;都让皇四子胤禛将年羹尧这个潜邸奴才当成了一把“双刃剑”,时刻提防、刻意管控。

利用李卫上演一出“苦肉计”后,将李卫派往四川监视年羹尧,就是皇四子胤禛对于年羹尧不再绝对信任的最好证明。

邬思道在“半隐”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何才能被雍正皇帝随时掌握,并且深信不疑?

只有从雍正皇帝绝对信任的臣子口中得到相关消息,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所以,邬思道只能选择雍正皇帝绝对信任的李卫,而决不能选择相对信任的年羹尧。

另外,皇四子胤禛为何硬生生拆散了暗生情愫、两厢情愿的邬思道和年秋月,将年秋月纳为了自己的侧福晋?

注意:皇四子胤禛是在年羹尧刚刚出任陕甘总督之时,在邬思道保媒的前提下,将年秋月纳为侧福晋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皇四子胤禛用迎娶年秋月的方式,拉拢和安抚年羹尧,将其牢牢的绑在自己的大船上。

只是这一个目的吗?

如果只有这一个目的,还需要邬思道“保媒”吗?

当然不是!

皇四子胤禛用“联姻”的方式拉拢和安抚年羹尧的目的,邬思道非常清楚,反正年秋月“早晚是四爷的人”,邬思道还不如主动“保媒”,做个顺水人情。

但更重要的是,邬思道明白,皇四子胤禛对于自己和年羹尧这“一文一武”可能会结成联盟的忌惮和怀疑,早在自己和年秋月之间发生感情纠葛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

年秋月是年羹尧的亲妹妹,如果邬思道和年秋月结成连理,肯定会和年羹尧发生直接亲属关系,一个年羹尧,皇四子胤禛尚需费力费心防范和管控;如果再加上一个“大智近妖”的邬思道从帮协助,皇四子胤禛还能不能应付?还不能控制住年羹尧,可就真不好说了!

所以,邬思道必须用“保媒”的方式,撇清和年秋月,也就是年羹尧之间的关系,证明和年羹尧之间不会结成联盟的可能。

牺牲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才完成的自我证明和自我保全,邬思道还会主动选择年羹尧处,让雍正皇帝对自己和年羹尧之间联盟的忌惮和怀疑之心,再度生出吗?

当然不会!

另外,李卫虽然出身江湖,但其秉性正直、一心为国;而年羹尧虽然出身科甲,但其野心勃勃、头生反骨;既然选择做别人的幕僚,食人俸禄、为人出力,如果年羹尧让邬思道给出威胁皇权甚至谋逆乱政的建议,邬思道该如何选择?不照办,又会不会被年羹尧怒而杀之呢?

而李卫就断然不会有这样,超出邬思道辅助范围的要求。

所以,离开雍正皇帝而选择投奔李卫处,乃系邬思道基于雍正皇帝、年羹尧、李卫三人的过往了解和秉性掌握做出的理性选择,其目的只有一个——保命!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正说清代十二朝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邬思道在雍正登基的当天夜里离开了雍正,在他后来和十三阿哥的对话中可以体现出邬思道是怕雍正狡兔死走狗烹,最终伴君如伴虎,自己遭遇不测的命运,所以自动选择离开。电视剧在这段情节的处理中要比小说高明的多,小说中明确表示出了雍正要狡兔死,走狗烹他回到潜邸就是把帮助他夺位的一干人全部杀掉。电视剧却没有这样明确的表示,只通过演员的对话和眼神中引起读者无限的猜测。



邬思道离开雍正,按邬思道自己的说法:他曾是个有罪的人而且是个瘸子,擅长的是阴谋,所以出将入相,有失国体。离开雍正只是半隐,在皇上需要他的时候,他还在身边。邬思道离开雍正以后选择了两个地方长待一个是李卫,一个是田文镜,在年羹尧处只是短暂的停留片刻。李卫,年羹尧,田文镜都是雍正宠幸的大臣,其中年羹尧最受宠幸,势力最大,也最富有,那邬思道为什么不选择年羹尧呢?反而选了李卫后来又找了脾气差的田文镜。其中他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自我,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离雍正越来越远。



不选年羹尧的原因就是:从李卫口中我们可以得知,邬思道说年羹尧迟早会惹出天大的乱子来。说明年羹尧的秉性邬思道是知道的,不是久居人下又狂妄自大之人,邬思道在他身边给好的建议不一定会听,可能反而得罪年羹尧。自己既然已经预判到年羹尧肯定会惹出事情来,那么在他身边很可能就会受到牵连,所以未雨绸缪还是不选年羹尧为妙。但是邬思道为什么没有到年羹尧处出谋划策呢?一方面他是为了让雍正安心,自己一直在身边帮助他,并没有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另一方面,年羹尧在西北,久久找不到叛军,朝中怨声载道,雍正登基,位置不稳,选了年羹尧这个汉人当抚远大将军,各种声音让雍正的新江山岌岌可危。这时候急需一场胜利来摆平这样不安稳的事态,所以邬思道就以“灯下黑”来指导年羹尧。



邬思道选择李卫的原因,主要是李卫对雍正是掏心掏肺的忠心,这一个雍正是了然于心的,也是雍正最信任的人之一。第二个李卫这个人机灵会做事做人,心怀感恩之心,对邬思道十分谦虚。电视剧中有一个场景,就是李卫在年羹尧处当官,升到了四品粮道,他回到雍亲王府里看望雍正的时候,得知坎儿死去的消息十分伤心。但是他依然谦逊着,听着邬思道的教诲,要永远的忠于四爷。潜邸的奴才里边除去秋月,李卫,坎儿应该是和邬思道关系最好的两位,也是多次得到邬思道教诲的两位。李卫一直对邬思道很尊敬,李卫这里可以说是最安全的地方。



那么邬思道为什么又从李卫处到了田文镜处呢?一方面邬思道想借李卫之口,告诉雍正,我一直周旋在你的几个宠幸的大臣旁边,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帮你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天下第一巡抚诺敏案非同小可,打赢这场官司,对于雍正,李卫,田文镜都十分重要。还有一点这里也可能是作者为了与历史相符合,因为在一些野史笔记中,邬思道本来就是田文镜的幕僚。还有一点邬思道是为了避开雍正,李卫马上就要进京升职,李卫进京,邬思道如果不去必然会折了雍正的面子,但是他又不想见到雍正。



所以借此机会到田文镜处担任幕僚,帮助田文镜打赢官司,雍正也不会说什么。雍正微服私访的时候到了田文镜处,邬思道正好在前一刻,稳稳当当的离开,没有和雍正碰面。有些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邬思道能够知道雍正要来并且能很快离开?这就涉及到邬思道身边一直有一个丫鬟叫如月,这是雍正和十三爷送给他的丫鬟。雍正几乎对邬思道的行为了如指掌,李卫几乎什么也没有说,雍正就知道了邬思道的去处。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如月给雍正报的密,所以雍正要来,也可能是邬思道从如月的行为中推测到的。所以邬思道才在雍正来的前一天,吵着闹着非要和田文镜要到他的8000两的工资。这就逼着暴脾气的田文镜最后赶走了邬思道,所以一切都在邬思道的掌握之中。


红雨说历史


一部《雍正王朝》看世间人生百态。电视剧《雍正王朝》不下看过五六遍了,在小视频中也频繁看到这里面的剧情片段,虽然看过这么多遍,但是对剧中的很多故事还是看得不够透彻!但是仍然是百看不厌,九子夺嫡这件事情一直贯穿了这部戏的始终,而剧中最具传奇色彩的邬思道也被大家津津有味的议论着!

邬思道从一介书生到一介老书生,忙忙碌碌大半辈子,最终落得个仓皇失措的溜之大吉了!这么聪明的人,为何不能够在朝堂之上绽放自己的光芒呢?他在雍正顺利继承帝位后,先是选择半隐,跟随李卫当了一个师爷,在李卫步步高升之时,他又投靠了田文镜,最后一场洪水直接吓得他逃之夭夭了!当初为什么他不去投奔将他挖掘出来的伯乐年羹尧呢?

愚笨之人有愚笨之人的幸福,聪明之人有聪明之人的烦恼!在夺嫡成功之后,邬思道选择急流勇退,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他跟随雍正年头太久,又帮助雍正谋划过夺嫡大事,而邬思道自己本身却是一个康熙下旨永不录用的才子,身体还有点瘸!这些都是一个为官之人的大忌,雍正不可能把一个定时炸弹放在身边,尤其是刚刚登基,朝局不稳,八阿哥虎视眈眈,边境上还有番邦作乱,此时的雍正怎么会把邬思道这么一个人拟任到朝堂之上当官呢,这必然会给八阿哥胤祀落下口实,八阿哥在深作追查,难保邬思道会遭来灭顶之灾!

邬思道这个时候就好比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雍正夺嫡帮助极大,又满腹经纶,却不能任用,邬思道显然已经成为雍正最为头疼的一件事!还有就是邬思道跟年秋月的爱情对于雍正来说也是一个笑话,即位之前他可以不去计较,但是当上皇帝之后,雍正不可能让自己一直带着一个绿帽子吧!而在邬思道心里,隐隐的已经想到雍正的想法,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那么邬思道为了自保选择了一条半隐之路,他怕雍正学曹操杀杨修,把自己背地里给铲除!

所以邬思道主动提出去做李卫的师爷,一样也是为大清国出力,而他为什么不敢去选年羹尧呢?这就有点意思了,年羹尧此时已经是抚远大将军,手中握有重兵,监管陕甘两省军政大权,这权力可了不得啊!一时间权倾朝野,又是雍正身边的大红人,没人敢招,没人敢惹,这么威风凛凛的一个人若是伙同八阿哥胤祀亦或者自立为王,那么远在天边,雍正也是无可奈何,而对于他的皇位也是极大的威胁,毕竟年羹尧是雍正一把手扶起来的人!

那么邬思道如此有大智慧的人若是到了年羹尧那里,年羹尧岂不是如虎添翼,这两个人联起手来还有谁能够降服得了呢?年羹尧可不是一个善茬子,曾经跟八阿哥以及张廷玉都有过来往,如果这个时候年羹尧有什么风吹草动,雍正死的心都有了!邬思道到年羹尧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而李卫就不一样了,李卫从小不识字,文化水平低,对雍正那真的是忠心耿耿,到了他那他可以教李卫如何做一个好官,同时李卫可以把邬思道的一举一动如实的报告给雍正,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这样一来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李卫的当官之道越来越精,官职也越做越大,那么他就必须得走了,因为李卫不再需要他这么一位老师了,他一直待在李卫身边则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毕竟李卫距离雍正太近了,他的能力对于雍正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在二品三品大员身边,倘若他跟李卫一起欺骗雍正,这根本就不是一件难事,能够做到滴水不漏,而李卫又是一个容易受欺骗的人,所以邬思道提前想到了这一点,他必须得选择一个下家,还必须是雍正特别信任的人,最终选择了田文镜!

邬思道跟田文镜接触不多,这样他无论做什么都不会畏首畏尾,也不会跟田文镜客气,冲着雍正的面子,他狠狠地敲了田文镜一笔,他的工资可谓是师爷这个职业当中最高的,但是他确实也帮助田文镜很多,包括给年羹尧送没凑齐的粮草,也就是邬思道去了能够活着回来,年羹尧还非常开心,换个人恐怕就已经死在了年羹尧的刀下!田文镜还真是不敢得罪这位大师,天天简直就是把他供起来了!

最终一场大雨,黄河泛滥,最终也导致邬思道最终逃之夭夭了!或许是巧合吧,当初雍正结识邬思道的时候也是一场天灾,那个时候雍正还是王爷,受到年羹尧的推荐,两个人一见如故,彼此也算是对上眼了,从此邬思道跟随雍正好些年!如今又是一场大雨,雍正微服出巡,打算来到这里,如今的雍正已经是政权稳固,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他了,而邬思道也已经是暮年残志,这个时候雍正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风,他可以正式启用邬思道了,但是邬思道的心已经不再年轻,对于他那些的宏图大志早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了,他只想要安度晚年,不想像十三阿哥那样为了大清国活活累死!

所以邬思道在一个大雨的夜里向田文镜要工资,此时田文镜还工作在研究抗洪的大事,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闹得不可开交,田文镜忍无可忍直接就把邬思道辞掉了,正中邬思道下怀,拿了工资就跑路了!

这就是邬思道,深谋远虑,曾经胸怀大志,一腔热血报效国家,然而生不逢时,刻苦研习黄老之术,最终在帮助雍正夺嫡的道路上绽放光芒,帮助大清王朝选择了一位好皇帝,为黎民百姓选择了一位好君王,这辈子他绝对值得了,做到了善始善终!


可乐男孩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后,不是选择投奔谁,而是选择被谁“监视”。

雍正继位后,邬思道本来是准备归隐的。但雍正不同意,且露出了杀机,毕竟邬思道知道他太多的秘密,就这样放走他,对雍正将来不利。好在邬思道及时洞悉,提出“半隐”的建议,并认为自己在民间,更有利于帮助雍正,这样才得以保住一条小命。

既然是被监视,自然要选择被雍正原有的门人监视。在原有的门人中,只有二个人和自己打交道最多,是选择的对象,一是年羹尧,二是李卫。邬思道不去找年羹尧而去找李卫其实很容易理解。一则年羹尧此人性格乖戾,没李卫好相处。二则年羹尧胆子太大,一旦触犯雍正,自己必受到牵连。三则自己身体不太好,年羹尧又在西北打战,邬思道自然不想去过苦日子。最关键的是,此时的年羹尧手握重兵,雍正本来对来就不是很放心(比如安排李卫去四川监视他),假如邬思道这个智囊去了,雍正就更不放心了,一定会对他们两人痛下杀手。因此,选择年羹尧,很可能惹来杀身之祸,邬思道这么聪明,怎么可能选择他呢?

不能选择年羹尧,也就只有选择李卫了。后来他在李卫的推荐下,在田文静账下工作,实现了自己半隐的目的,但仍旧没有逃离雍正的控制。


老罗侃史


导读:乌思道是《雍正王朝》前半部九龙夺嫡中的主要配角,在四王爷胤禛夺嫡过程中的许多关键阶段起到过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基本上是胤禛登上皇位的幕后推手。更难的的是他智商高,情商也高。在雍正顺利登基后,他急流勇退回归民间。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邬先生采用了半隐的方式让君臣彼此都放心。而选择李卫而不是年羹尧作为半隐的去处,邬先生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


乌思道半隐的历史背景

乌思道半隐也是无奈之举:虽然他确实不想在掺和到新皇的事务中,但是还是希望无忧无虑的做个自由的富家翁。但是乌思道也知道,这只能是奢望。首先雍正是个刻薄寡恩的君主,在通过黑暗手段登上皇位后自然会和原来的过程做切割。虽然雍正做皇帝确实不错,但是如何登上皇帝这个过程和其他夺嫡阿哥一样腹黑。

其次,雍正登上皇位也很勉强。虽然有张廷玉和隆科多共同见证传位诏书,康熙也确实表明了传位给雍正。但是八爷党怎么能心甘情愿的放弃这把高高在上的椅子呢?如果不是十三阿哥胤祥带着丰台大营的军队杀入畅春园,雍正能顺利的继位?所以老八等人总想板回来,所以乌思道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因为乌思道是雍正登基的总策划,这个老八等人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为保证安全,要么乌思道被杀,要么归隐。

雍正对这个门清,所以继位当夜就赶回雍亲王府处理这件事。乌思道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方面用三不可用表明自己无意为官,打算归隐。另一方面则是往日的君臣恩情和十三爷的交情来做砝码求得半隐的归宿。

既然君臣达成了半隐的协议,那么下来就是去哪儿半隐?

邬先生在获得雍正恩准后,第二天一早就赶紧起身。但雍正还不放心,让老十三趁送行的机会送来了丫鬟如月。至于去哪里半隐,其实乌思道早就想好了那就是李卫处。其实乌思道既然选择了雍正宠臣作为半隐的目的地,那他选择的空间并不大。四王爷做雍郡王时,夹带了里人并不多。除了家生奴才年羹尧以外,只有李卫、高福他们三个从江南收的小叫花子。即使是后来的心腹大将田文镜还是半路捡来的,就这几位你说乌思道有多大的选择空间。


那么我们来看乌思道选择李卫的道理。首先我们排除田文镜,因为田文镜把名声和官位看的很重。说白了所谓雍正的心腹,田文镜绝对算不上。他只是雍正推行新政推出来的样板,但是雍正的心里话或者私事田文镜一件也没有参与过。所以即便是乌思道帮了田文镜一段,那也是乌思道的脱身之计。


半隐的归宿?年羹尧VS李卫

咱们先说年羹尧,他是个私心很重的人。说白了在剧中他是以利益为先的人,即使在九龙夺嫡的时候他都还想着脚踏两只船。到获悉将要担任陕甘总督的时候,在没有告诉四王爷的情况下进京去拜见老十四和老八。左右下注的情况很明显,只不过被胤禛敲打加利益诱惑才最后站到了四王爷一方。因为他也知道,因为包衣的原因别人也不可能把他当心腹,只能利益交换。

除此之外血洗江夏镇数百万两银子私自运回四川,这事一点都没跟四王爷说。在担任抚远大将军后飞扬跋扈,不但杀了孙嘉诚还贪墨了数百万两银子的军饷。这些乌思道都是亲历者,他清楚的知道年羹尧和雍正只不过是互相利用。年羹尧的僭越,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虽然乌思道和年秋月有情,但是涉及到军国大事也无法徇私。况且年羹尧手握重兵,桀骜不驯。雍正不可能不做提防,如果多智近乎妖的乌思道去年羹尧处半隐?那就是不是半隐了,那就是赤果果的逼雍正杀他。你们俩打算干啥?一个手握重兵;一个智谋高绝,雍正是不允许的。如果乌思道去年羹尧处半隐那是找死。

咱们再说李卫,李卫是雍正的铁杆心腹。雍正对李卫是非常放心的。首先李卫从叫花子步步升职到两江总督都是来自雍正的提拔。李卫自己都说“四爷是我的根本”。而且李卫是发自内心的尊重雍正:李卫的儿子叫李忠四爷;李卫进京惊喜的说“到家了”;李卫看到雍正吃不了一碗米饭,心疼的流泪;甚至连弘时参与夺嫡暗害弘历的情况,雍正都和李卫分享。

除此以外,李卫草根出身没有任何势力。他的所有权利都来自雍正,别人拉都拉不走也不敢拉。而且李卫来到四王爷府后,受到邬先生的屡次教导。他对邬先生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这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另外就在李卫在康熙寿诞回京因狗儿(高福)的死触发心事的时候,他和邬先生有过一次交心。虽然很简短,但是非常的深刻。两人交谈浅尝辄止,但是都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眼神交流中明白了双方的表达的忠诚四王爷的意味。李卫也知道邬先生是个难得的智谋大家,所以非常欢迎邬先生到他那里半隐。


小结:

乌思道去李卫那里本来就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他早就清楚年羹尧在雍正心中的印象,所以不可能去年羹尧那里。去李卫那里,邬先生既舒服还让雍正放心。这样一举两得,所以邬先生选择了李卫作为半隐的地点。

至于后来去田文镜处,不过是乌思道打算真正归隐山林耍的小花招。以八千两银子的年薪逼得田文镜赶走了乌思道,从此逍遥江湖。以至于后来雍正巡幸河南要见邬先生的时候都见不到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邬思道离开雍正,是迫不得已;选择李卫,是如鱼得水;如果投奔年羹尧,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康熙架崩,雍正继承大统,十三爷调兵护架,雍正却跑回家见邬思道,名义上是宫中不安全,回家住一晚。邬思道仍以客人之礼见雍正,因此才会有了两人促膝夜话之事。雍正初登皇位,邬思道是得力功臣,提出了“不争为争”的谋略最终得到了康熙的肯定,而与李卫合力办了不少黑事,自污以前种种不堪此事是自己主意,而与雍正不相干,所以邬思道以退为进,拿准了雍正杀伐果断的性情,打了场亲情牌说:“一朝别离,皇上一定会想念臣,臣也一定会想念皇上。”并提出了一个两全的法子:给臣一个既能吃饭又能让皇上找到的地方。人情加实用性终于给自己留下了生路,全了君臣之间的情份,以有条件的离开继续为雍正卖命的策略让君臣相安了又一段时间。


年羹尧在西北战事上确实功劳巨大,与邬思道有交集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主子办事,并且也知道雍正身边这位谋略红人,初见邬思道也是由于主子的关系才对邬思道尊敬,内心里是看不起这个文人的。西北战事时,年羹尧骄横跋扈、生活奢侈,不停开口要粮草军饷,这让刚登位的雍正十分不满,迫切希望以一场军事大胜来稳定政局和民心,加重形象的威慑力,但又不能抛开年羹尧,西北战场还需要其指挥作战,稳定军心。

西北平叛战争相持,年羹尧养寇自重,为的是要安稳大将军位,跟雍正要了不少的军备物资,却又拿不出让人信服的战果,始终都会留下后患。这时邬思道押运军粮而来,其实是来督促尽快结束西北战争。邬思道问战争失败结果,年羹尧为表自己重要性说皇帝将地位不保。邬思道直接敲打他,皇上不惜举一国之力平叛,得罪了所有大臣,如果战事失败,恐怕你这将军做不成,还要人头落地。年羹尧分辨说找不到叛军位置,邬思道就给了位置,这仗还拿不下,你年羹尧的小心思恐怕就得给你带来杀头之罪。

邬思道为同为人臣相助年羹尧,一来是为雍正解忧,新政需要一场胜利来提高雍正威望,二来替主子提点年羹尧。至于年羹尧,拥兵自重,朝廷大军成了其私兵,狂傲,迟早都有大祸临头,自然不是好的投奔之处。


李卫则不同,李卫是真心佩服邬思道,并且有知遇之恩,当初是邬思道将李卫推荐给雍正的。李卫是个粗人,为雍正办事不余遗力,脑袋很聪明,敢于用小手段办大事,加上邬思道的权谋,是雍正不好用光明手段时候的最大助力,所以倚为左右手。李卫办事邬思道大部分知道,两人共事也知根知底,如果让人监视活在雍正眼皮子底下,邬思道当然选择李卫了。

邬思道本就要保命,自然不选择已有不知身份年羹尧,避免因牵连而受累,而是选择深受雍正喜爱的大臣李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