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加索地區的“飛地”戰爭再來一次,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嗎?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一場戰爭長什麼樣?金戈鐵馬?槍林彈雨?在和平年代全靠想象。

戰爭是不確定的藝術。在和平年代,對於不確定性的把控能力可能會由於遠離戰場而日漸生疏或者漏洞百出。“兵棋推演能夠在非實戰情況下,找到系統漏洞。”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兵棋推演專業委員會首席專家楊南征表示,例如,某基地水警區用兵棋推演的方式就曾經彌補了作戰方案中的六十多個漏洞。

在全國第三屆兵棋推演大賽北京賽區決賽現場,隨著裁判員的一聲戰令,北京理工大學的一間教室瞬間變成外高加索地區的野外,一眾武器陣列整齊,從蘇-25到米格-29、從薩姆防空導彈營到大鳥雷達……風雲呼嘯、遠程偵察、調動打擊,沒有純拼體力的短兵相接、廝殺格鬥,更考驗指揮官對於武器性能、打擊距離等關鍵要素的組合的調派。

AGAIN!真實再戰

“這是一場模擬2016年發生在外高加索地區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飛地’的戰爭。一方武器、彈藥眾多,但裝備並不先進,而另一方武器、彈藥受限,但裝備是升級版。”楊南征解釋,“飛地”顧名思義是飛出來的地方,一般指不與本國主體相毗鄰的一部分領土。

外高加索地區的“飛地”戰爭再來一次,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嗎?

歷史上,2016年4月2日,外高加索納卡地區發生軍事衝突。阿亞雙方出動坦克、直升機和迫擊炮等重型武器,發生了數日激戰,造成約300人喪生。

“決賽想定(模擬情景)被命名為‘飛地戰雲’,在美國兵棋專家設計的‘阿亞衝突’想定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現代化武器裝備,使選手能夠更真切地體驗未來作戰的技術特點、戰法運用,從失敗中學習打仗。”楊南征說。

“與前兩屆不同,這次的系統更加仿真,這也是它能夠讓人著迷的地方。”大賽總導演、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馬宏賓介紹,例如防空導彈營受損,生命值還餘下90%,之前只能體現生命值,但現在,如果是它的制導雷達已經被摧毀了,就會體現出來它在現實戰爭中有對應的功能喪失,即便生命值餘下90%也情況不妙。在兵棋推演過程中,具體到航線航速、甚至雷達的命中概率都有詳細的系統計算並進行仿真。

外高加索地區的“飛地”戰爭再來一次,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嗎?

再來一次,一切將不一樣

“如果我作為戰爭的指揮官指揮一次,可能會利用一架米格飛機的損失誘敵,來提高己方得分。”觀摩決賽時。一名現場同學躍躍欲試。

“紅方戰機優勢,是在遙遠的地方也能對對方實施打擊,而藍方飛機數量多,卻很可能是劣勢,為對手送分。”決賽的解說員對整個戰場的風雲詭譎和稍縱即逝的機會做出推測,但戰爭走勢並不明朗。

直到最後關頭,藍隊意外打掉紅隊的地空導彈營,將大比分落後的局勢扭轉,才鎖定上半場比賽的勝利。

除了高仿真度的模擬讓比賽者身臨其境,戰爭中體現的高智商、高反應速度、綜合策略和能力的比拼也吸引了更多同學參與到兵棋推演比賽中。

現代戰爭是陸海空火天電的綜合較量,兵棋推演給了很多院校學習的平臺,今年的大賽已經成為很多同學和院校學業的一部分。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王曉峰介紹,學校通過教育改革和創新競賽來推動優秀軍地兩用人才的培養。兵棋推演比賽的考驗和洗禮,幫助學生理解戰爭決勝的主要要素,對國防事業產生興趣。“作為軍地兩用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學校將會繼續不斷推動該項賽事的發展,推動兵棋推演項目在學生中普及,培養新時代的國防科技人才。”

除了解決怎麼打的問題,很多實踐過程中,只有軟實力的震懾作用,很難發動實戰對抗。“一些執法並不能實施武器打擊,如何判斷無形力量能夠發揮作用,戰術的制定尤顯重要,兵器推演系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楊南征表示,以後的比賽將通過加入人工智能系統,開展人機大戰,讓選手與過往的戰例通過機器學習練成的機器人系統開展,更好地進行戰術訓練。

時間倒轉、戰爭重來,又或許交戰雙方會選擇在談判桌上甚至兵棋推演場上解決問題,也不會有2016年阿亞衝突中的300名遇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