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安東·鄧尼金,從沙俄白軍總司令到自由撰稿人

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的父親原來是個農奴,年輕時加入了俄國軍隊,從二等兵開始,幹了26年以少校軍銜退休,老鄧尼金是正統的俄羅斯軍人,這也影響了鄧尼金的一生,鄧尼金小的時候全家就靠父親的微薄軍餉過日子,13歲時父親去世沒了生活來源,他就靠給小學生輔導功課賺取生活費,18歲時他考上了軍校,應該說鄧是沒有任何後臺和背景的軍人,一步步從排長做到了一戰時的集團軍總司令。

真實的安東·鄧尼金,從沙俄白軍總司令到自由撰稿人

鄧尼金(左)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鄧尼金逃到了北高加索,在這裡組織了一支志願軍,這支部隊是個大雜燴,有陸軍,水兵,軍校學生,工廠主,富農,以及抗議蘇維埃糧食徵收政策的農民,1918年7月,在歐美列強的大力支持下,鄧尼金率領志願軍自頓河由南向北進攻,在第二次庫班戰役消滅紅軍最精銳的三萬人,繳獲裝甲列車三輛,大炮五十門,飛機,坦克以及彈藥無數,一萬八千名紅軍俘虜加入了白軍,這對並不富裕的紅軍是及其慘重的打擊,從此南俄再無大戰,1919年9月,鄧尼金的前鋒抵達莫斯科幾百公里的地方,眼看勢在必得,一個月後卻爆發了雪崩般的潰敗。

真實的安東·鄧尼金,從沙俄白軍總司令到自由撰稿人

沙俄白衛軍

很多歷史學家對鄧尼金的潰敗原因各有看法,綜合起來主要有三點,第一,紅軍總司令托洛斯基緊急聯合了“黑軍”,除了紅軍白軍之外,俄國內戰時期還活躍著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黑軍,人數最多時達到了十萬人,他們的命運以後開篇再講(那種馬拉重機槍是他們發明的)。第二點,鄧尼金部隊對猶太人的屠殺,引起了歐美列強的強烈不滿,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是公認的猶太同情者,美國時任總統威爾遜就是個猶太人,法國乾脆判決謀殺烏克蘭前總統彼得留拉的猶太人無罪(彼得留拉在任時烏克蘭發生猶太人大屠殺),這導致對鄧尼金的援助大大減少。第三,是最重要的一點,鄧尼金的志願軍在高加索成立的時候,由於山窮水盡可以稱得上眾志成城,但到了莫斯科城下勝利指日可待,這支富農商人貴族為主體的軍隊老毛病就又犯了,貪汙腐敗,巧取豪奪,上樑不正下樑歪,士兵也開始搶劫老百姓,而鄧尼金又沒有認識到內戰對農業商業的巨大傷害,為了部隊的團結,居然默許了這些行為,結果是他的軍隊越打越少,紅軍越打越多。

真實的安東·鄧尼金,從沙俄白軍總司令到自由撰稿人

鄧尼金的勁敵紅軍統帥托洛斯基

1919年,鄧尼金迫於內外的壓力辭職,輾轉逃亡到法國定居,這時候他的經濟已經十分拮据(鄧尼金一生都沒什麼錢),即使許多反布爾什維克團體拉他入夥,他也謹慎的保持距離,這緣於他父親的正統教育,他很害怕當俄奸,因此只能靠寫文章賺錢養家了,鄧尼金的後半生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偶爾也做演講賺點錢,這也救了他的命,直到1937年,還有叛國的沙俄將領被蘇聯追殺,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法國,請他出山組織反俄政府,鄧尼金未加考慮就拒絕了,納粹也沒有難為他,他和家人就在鄉下等到了戰爭結束,1945年他曾致信羅斯福和丘吉爾,請盟軍不要將加入德軍的蘇聯戰俘送還給斯大林,但未被重視。

真實的安東·鄧尼金,從沙俄白軍總司令到自由撰稿人

鄧尼金和女兒在法國

1947年,鄧尼金由於心臟病發作病逝於美國密西根州的旅行中,享年74歲,2005年,根據他的遺願,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靈柩遷回俄羅斯安葬,2009年5月,普京在參觀安葬鄧尼金的修道院時,引用了這位白軍統帥的一句話:“沒有人可以分開我們,俄羅斯和烏克蘭,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真實的安東·鄧尼金,從沙俄白軍總司令到自由撰稿人

鄧尼金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