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98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A+电气工程A+机械工程A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为A-以上的学科多达14个。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哲学B-、理论经济学C-、应用经济学A-、法学B-、社会学B-、马克思主义理论A-、外国语言文学B-、新闻传播学C、数学A、物理学B+、化学C+、生物学B-、统计学B、力学A、机械工程A、仪器科学与技术B+、材料科学与工程A-、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A+、电气工程A+、电子科学与技术A-、信息与通信工程B+、控制科学与工程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建筑学C-、土木工程C+、化学工程与技术B+、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C、核科学与技术B+、环境科学与工程B-、生物医学工程B+、软件工程B、基础医学B、临床医学B、口腔医学C+、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C+、中西医结合C-、药学B、护理学B-、管理科学与工程A-、工商管理 A、公共管理 A-。
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赴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教、艺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26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20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教工6137人,其中专任教师3081人。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入选者9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3名。现有(2018年底)全日制在校生40346人,其中研究生19629人。本科专业8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29个。建有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学校15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2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进入前1‱。西迁以来培养了林宗虎、蔡睿贤、曹春晓、蒋新松、39位两院院士以及高华健、锁志刚、姜晶等美国国家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

学校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2006年,实行了“书院制”,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2017年,学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从1985年开始,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等,以钱学森学院为载体,把钱学森精神和智慧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1门,拥有1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7篇、提名奖46篇。迁校以来,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迁校以来,学校创造了29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37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应。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230个文化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纵论四海”“思源大讲堂”“学而论坛”“新港报告”等成为师生开拓视野的经典品牌。 国际交往广泛。2000年至今,已邀请25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及2000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更高达2万余人;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2.8万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2000余人;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4个国家和地区逾300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18年,有来自136个国家的2800余名外国留学生就读于西安交大。现有兴庆、雁塔、曲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800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图书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为“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6394平方米,阅览座位3036席;累计藏书近563万册(件),印刷型报刊累计10000余种、现刊1500余种;国内外电子平台资源118个,共计320个子库,中外文电子期刊11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超过160万种。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在4个领域上建立了8大平台、26个研究院和100多个科研基地,将服务学科交叉、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领衔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4余所大学加盟。

西安交通大学,98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A+电气工程A+机械工程A

西安交通大学,98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A+电气工程A+机械工程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