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昆明市東川區建立健全“123333”服務體系

11月1日,昆明市東川區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大會,在全區建立健全“123333”服務體系,即制定一個總綱、出臺兩大保障、做實三個平臺、實施三度測評、制定三項制度、強推三項改革,全方位打造“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務服務體系,以立行立改的決心及實際成效踐行初心使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和諧政企關係,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

制定一個總綱

《東川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十二條措施》是東川區優化營商環境的綱領性文件,從十二個方向規劃出和諧政企關係的深改藍圖,即:建立親清政商服務員制度,深化行業許可“一證化”改革,做實行政審批、投資服務和政務服務“三個平臺”,建立“容缺受理”機制,推行“不見面審批”,強力推動“3550”改革,設立“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區,深入開展“三度”測評,強化要素保障服務,提供法治保障,堅持以作風攻堅促進營商環境優化,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負責者撐腰鼓勁。其中,在全省首推“企業吹哨、幹部報到”、建立三級代辦服務體系、開展“三度”測評等一系列“硬核”政策,切實找準並疏通了企業辦事的堵點、痛點,將極大地優化全區的營商環境。

政策亮點解讀:

建立親清政商服務員制度——成立“馬上辦”辦公室,堅持“企業吹哨,幹部報到”,建立縣處級、科級、股級幹部三級聯繫服務企業全覆蓋的工作機制,形成三級聯動、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做到“無事不擾、有事必到、隨喊隨到”,為企業協調解決各類事務、開展信息溝通交流、政策解答和項目落地推進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

強化要素保障服務——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要素保障服務領導小組,圍繞“馬上辦、辦就辦好”的要求,切實幫助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要素制約問題,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質。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梳理要素需求、時限及要素分配預算,及時召開要素保障會議,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實困難。區金融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融資難題,爭取更多中小微企業獲取貸款風險補償金支持。

出臺兩大保障

《東川區政法機關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30條》和《東川區破壞營商環境懲戒暫行辦法》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兩大保障文件,為企業經營者提供司法保障和便捷服務,同時明確劃清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禁止觸碰的紅線,旨在構築政企溝通橋樑,建立和諧政企關係,服務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努力營造法制化、便利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政策亮點解讀:

提供法治保障——充分發揮政法機關司法保障和服務職能作用,提供便捷審批辦證保障、寬嚴相濟法律保障、高效審執監督保障、安全生產經營保障、優質公共法律保障五大保障服務。便捷審批辦證保障服務中,為企業集體用工開設辦理居民身份證、居住證的“綠色通道”,對符合設立集體戶條件的企業,實行上門集中受理,對暫不具備設立集體戶條件的,企業職工也可將戶口落入企業所在地社區集體戶,有效杜絕“落戶難”問題。寬嚴相濟法律保障服務中,對符合破產受理條件但具有運營價值的企業,實行“一企一策”,積極開展破產和解、重整,幫助瀕臨破產企業恢復生機、重返市場,實現企業再生改造。高效審執監督保障服務中,加強對經濟犯罪偵查權等公權力的監督,嚴防將民事糾紛當作刑事案件來辦理。安全生產經營保障服務中,在矛盾糾紛多易發領域、重點行業建立“一站式”糾紛解決平臺,同時建立警民警企聯防聯控機制,根據企業需要,選派公安民警擔任企業內部治安保衛工作“聯絡員”,抓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優質公共法律保障服務中,建立政法機關領導幹部“一對一”掛鉤聯繫企業法律幫扶制度,收集企業司法需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法律問題。

堅持以作風攻堅促進營商環境優化——建立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責任追溯制度,全過程跟蹤招商項目進度,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督,嚴肅查處“紅頂中介”“吃拿卡要”等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建立公職人員“汙點”記錄懲戒機制,對在服務企業過程中“不作為”“亂作為”並造成惡劣影響的,經紀委監委查實後,除依法依紀嚴肅處理外,第一時間調離所在崗位,組織人事部門五年內不得提拔重用或晉升職級。同時,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負責者撐腰鼓勁,對黨員幹部因在服務企業過程中出於公心造成的無心之失,如未造成嚴重影響與後果,要充分發揮容錯糾錯機制,保護幹部幹事創業熱情,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為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做實三個平臺

做實行政審批、投資服務和政務服務三個平臺,出臺《昆明市東川區代辦服務辦法》《昆明市東川區政務服務體系建設辦法》等文件,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政策亮點解讀:

做實“三個平臺”——成立區行政審批局,將全區除區公安局和區自然資源局外的5個部門行使的7項行政許可事項劃轉至區行政審批局,建立統一、高效、快捷、便民的行政審批新體制,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健全投資服務體系,在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分別成立投資服務中心、代辦服務站及代辦服務點,充實投資服務體系代辦員隊伍,為企業和項目提供專業化、規範化的代辦服務。健全政務服務體系,在區政務服務管理局設立東川區政務服務中心,鄉鎮(街道)設立為民服務中心,村(社區)設立為民服務站,負責為投資者辦理涉及行政審批的申報及相關工作。

實施三度測評

出臺《東川區營商環境服務態度、工作力度、辦事滿意度測評實施方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不斷強化服務理念,以調查問卷的形式每個季度開展一次網絡測評和麵對面測評,提高評價工作透明度和公正性,廣泛接受社會監督,找準問題癥結,總結有益經驗,破除制約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政策亮點解讀:

深入開展“三度”測評——堅持以服務企業需求為導向,建立科學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聚焦企業開辦、辦理施工許可、融資信貸、稅費繳納、政府採購、社會服務、勞動力市場監督等方面,在全區範圍內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服務態度、工作力度、辦事滿意度測評工作,通過評價倒逼全區各級各部門不斷強化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品質,加快構建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

制定三項制度

出臺《昆明市東川區服務企業辦法》《東川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管理辦法》《昆明市東川區行政審批容缺受理暫行辦法》,提供資金服務、減負服務、審批服務、人才服務、要素服務,明確了部門審批管理、行政收費與監管、效能監察方面的具體措施,為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和服務效能提供容缺受理辦法,加快項目審批進度、切實推進項目落地。

政策亮點解讀:

建立“容缺受理”機制——對具備基本條件、主要申報材料齊全且符合“合法、安全、環保”要求,但次要條件或手續有欠缺的行政審批事項,由審批服務窗口一次性告知需補正的材料、時限和超期處理辦法,申請人作出相應承諾後,按照正常審批服務流程辦理。在承諾時限內,服務對象補齊補正所有欠缺材料後,予以正常辦結。

強推三項改革

出臺《昆明市東川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及行業許可“一證化”改革試點方案》《昆明市東川區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作方案(企業開辦3個工作日)》《昆明市東川區不動產登記“5個工作日”工作實施方案》《昆明市東川區優化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50”目標工作實施細則(試行)》《昆明市東川區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革實施方案》《昆明市東川區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工作方案》,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支撐,加強審批部門間的協作交流,提高行政審批效率,逐步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力推行業許可“一證化”“3550”“不見面審批”三項改革,著力構建“流程最優、時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務最好”的行政審批機制,助推幸福美麗新銅都建設。

政策亮點解讀:

深化行業許可“一證化”改革——從群眾和企業辦事角度界定“一件事情”,整合從事一個行業經營所需辦理的多個許可事項,以餐飲行業、娛樂行業、印刷經營行業等17個老百姓關心的跨科室審批的熱點行業為切入點,實行“一單申請”“一窗受理”“一次勘查”“一科辦結”“一證覆蓋”“一檔歸併”的模式,做到行業許可“一證一行業,一章全覆蓋”,實現“一件事情”全流程“最多跑一次”。

強力推行“3550”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減少審批事項和環節,縮短審批時間、提升審批效率。“3”個工作日內完成新辦企業的營業執照、刻制公章、開立銀行賬戶、申領稅務發票等辦理事項。“5”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50”個工作日內完成工業建設項目立項及用地規劃許可審批手續。提前介入聯合預審,堅持“提前介入、平行推進、及時轉化”的原則,做到“一窗收件、分發各家、集成服務、部門聯審、一站辦結”。

推行“不見面審批”——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支撐,加強審批部門間的協作交流,通過網絡互通、數據互享、平臺互聯,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完善“網上辦、聯合評、集中審、容缺批、快遞送、一號答、不見面”審批服務模式,推動“最多跑一次”和“不見面審批”成為常態化。企業向行政審批部門提交的請示事項,超過7個工作日無批覆或無答覆的,區政務服務管理局視為審批通過,告知下一單位手續正在辦理中,並按程序進行後續審批。

設立“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區——在區政務服務大廳及8個鄉鎮(街道)建立自助服務區,提供7×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區,依託智能化自助政務服務一體機,為群眾提供包括證明類打印、自助申報、公共服務等服務,助推辦事群眾和政務服務工作人員“雙向減負”,最大限度方便辦事群眾,提升辦事效率。

雲南網記者 茶志福 通訊員 楊丹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