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村民用手“走路”,靠自制竹編,建30多萬“豪宅”


家住桂林市興安縣湘漓鎮力頭村的“60後”村民彭定雙,因幼時疾病導致雙腿發育畸形,從沒體驗過走路的滋味。但是,他身殘志堅,以手代腿,做家務、幹農活、開店鋪……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帶領全家成功脫貧,還給家裡蓋起了總價30多萬的新樓房,走出了一條令人佩服的致富之路。

彭定雙說,小時候,父母專門為他做了一個小拖車,由妹妹拖著他在村裡四處玩耍。到了上學的年紀,彭定雙雖然非常渴望上學,但是最終還是因為腿部的問題沒能如願。

“沒有腿,我還有手呀。”彭定雙說,他決定自己練習以手代腳,撐起整個身體往前移動。就這樣,每次想要移動,他就用雙手分別握住一隻腳,用手搬扯著腳往前邁開步子。下雨天地上很多泥土,冬天凍得手生疼,彭定雙都堅定不移地用手撐在腳上行走。因為手跟地面接觸得近,經常被泥土和沙子、石頭弄疼、弄破,他都咬牙堅持。隨著手掌上的繭一天天增厚,他移動也越來越靈活了。


12歲那年,趁著父母下地幹農活,彭定雙給自己找了一個活幹——— 利用家裡的竹子,幫父親做撒稻穀種子需要的竹棍子。那一天,當父母回來看到一捆削得光滑、平整的竹棍子時,都誇獎彭定雙手工活做得不錯。

“那一次小小的鼓勵,給我增添了無窮的信心,讓我知道,只要我去努力,很多事情我都可以做得到,做得好。”彭定雙說,後來,他主動幫家裡做家務活,甚至幹農活,包括種菜、給柑橘施肥等。儘管因為腿部不便,幹起活來比別人累很多很多,但是他覺得很充實。

28歲那年,彭定雙收養了一個女孩,取名彭小妹。為了女兒,彭定雙又給自己定下了奮鬥的目標。考慮到自己的竹編工藝做得不錯,他便去華江的一些竹編廠打工。由於他肯吃苦、手巧、愛動腦筋,他改變了當地傳統的竹蓆編制品沒有花紋的做法,在席子上編制“福”字、“囍”字、龍鳳圖案等,產品受到了老闆和顧客的青睞。當時,有不少竹編廠開出高薪請他去工作。


再後來,由於需要照顧家裡,彭定雙回到家鄉,開了一間小鋪子,幫人補鞋。他補鞋的水平也得到當地很多人的稱讚。為了增加收入,補鞋之餘,他又幫別人補一些竹編的農具,比如籮筐等,憑藉著好手藝漸漸地在本地積攢了一些名氣。

後來,他開始製作起花圈來了。彭定雙開心地算了一筆賬:每一個花圈骨架可以賣2.8元,扣除購買竹子等的成本,每一個的淨利潤是1.7元,每天可以做150個左右,也就是說他一天在家裡就可以掙250多元錢。

正是憑著自己的吃苦耐勞、手藝過硬,2017年,彭定雙帶領全家順利脫貧致富。也就是這一年,彭定雙又給全家帶來了一件大喜事——— 一棟2層的小洋樓建成了。彭定雙自豪地說:“一共花了32萬元左右,全部都是我靠雙手賺的錢。”

彭定雙在本地是人人稱讚的能人,“他雖然因為肢體殘疾帶來了很多不便,但是身殘志堅。幾十年來,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奮鬥,給一家老小過上了安穩的日子,還蓋上了新房,非常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