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平地高起70米的孤峰,山上有座城,每年吸引40多萬人參加活動


河南省浚縣,一座平地70米孤峰,吸引40多萬人參加廟會,會期一個月。

大伾山,位於河南省浚縣縣城東,故又稱東山。因其有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稱於世。大伾山系太行餘脈,東西寬0.95公里,南北長1.75公里,面積約1.6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35米,平地高起70米,是平原突起的孤峰。

浚縣是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公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伾山平自古即為“河朔勝景”。帝王將相、文人學士、登山攬勝者代不乏人。大伾山與浮丘山東西對峙,相去1裡有餘,衛河環城傍繞,“城中有山,山上有城,山下有水,山水輝映”構成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浚縣正月廟會,是全國著名古廟會。因廟會的主要活動在大伾山、浮丘山上進行,所以浚縣正月廟會又稱浚縣山會。由於浚縣正月廟會起會早,時間長,規模盛大,民俗味濃,又被公認為“華北第一古廟會。”

河南省浚縣正月古廟會,會期從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長達一個月,會期長,規模大,保持著明清特色,吸引著晉冀魯鄂皖周邊20個省市以及海內外的數百萬香客遊人,每天從周邊各地來這裡觀光遊覽者多達幾萬人,高峰期時超過40萬人。

浚縣正月古廟會同樣起源於古代的祭祀活動,浚縣是古黃河流經之地,古時候,黃河水經常氾濫,大禹治水到了這裡,水患平息後,當地人們祭祀的是治理水患有功的神靈和英雄人物,他們是大禹、二郎神和鎮河將軍。

傳說大禹到了大伾山,指揮黎民挖河道,洩淤沙,築堤壩。築好的堤壩在一天早上大部塴塌。大禹為查清原因,夜裡躲在山洞裡觀察動靜,三更過後,忽然聽到呼隆、呼隆的響聲,接著小山一樣的大浪一個接一個向堤壩撲來,又一段堤壩塴塌了。

大禹看到一條蛟龍在興風作浪,他縱身躍入洶湧的河水,經過與蛟龍數番搏鬥,終於生摛了蛟龍。為防止蛟龍跑掉再為害此方百姓,大禹就抽出寶劍,將蛟龍斬為三段,三段蛟龍變成了三段石頭,這三段龍脊一樣的石頭,後來被人稱為龍脊石。


浚縣先民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在大伾山東南側建了禹王廟,年年歲歲到此祭祀大禹。康熙十八年,禹王廟被搬遷到了大伾山頂。廟會因廟而生,因廟而興。後來,隨著大伾山、浮丘山上新廟宇的興建,前來祭祀神靈佛祖的人逐步增多,促進了廟會大規模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