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廁,堪比星級酒店衛生間

讓“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廁,堪比星級酒店衛生間

讓“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廁,堪比星級酒店衛生間

外牆綠植成蔭,外型高端大氣,建築客家風格明顯……如果不是走近查看,很難發現這麼“高大上”的建築是公廁。正如市民所感慨的那樣:如今的公廁猶如星級酒店的衛生間一般,令人舒心、放心。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新建好的老城上西塘公廁。

小公廁,大民生。公共廁所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也越來越關乎城市的形象。近年來,我市以創文為抓手,大力推進市區“廁所革命”,不斷提升公廁人性化設置,讓市區公廁從昔日臭不可聞變成現今舒心如廁,從昔日眾人“掩鼻而走”變成如今人人“點贊稱好”。公廁已經成為河源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展示城市文明的一個窗口,彰顯了民生大情懷,讓市民深切感受到了創文帶來的新變化、新風貌。

在中山廣場旁邊有一座名為“城市公舍”的公廁,遠遠望去黑瓦青磚、飛簷翹角,色彩明亮、風格獨特,如果不走進去還以為這是一間咖啡館。走進這間公廁,統一風格的公廁公示牌和保潔員崗位職責牌格外顯眼,公廁內標識標牌清晰、設施非常齊全,不僅配備了無障礙衛生間,還配置了一個愛心驛站,給附近群眾提供一個休息的場所。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中山廣場旁新建好的“城市公舍”(公共廁所),讓市民舒心如廁。

“城市公舍”的保潔員黃雪燕和另外兩名同事負責這間公廁的衛生保潔工作。“‘眼看乾淨、鼻聞不臭、舒心如廁’是對公廁保潔的基本要求,我們3個保潔員負責2個公廁,實行三班倒,公廁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0點半都有保潔員在,保持公廁時刻乾淨整潔。”黃雪燕說,市民來這裡上廁所後,執勤保潔員會及時進行清潔,絕對不會留下任何汙跡。

正是有這樣一支負責任的保潔員隊伍,市區公廁方能始終保持乾淨整潔。“以前這裡沒有公廁,大家到這裡散步就會覺得很不方便。現在這裡不僅有了公廁,而且還配備了保潔員,環境很乾淨,太方便了。”市民葉女士感慨道。

小公廁擦亮城市文明“大窗口”

在河源,公廁已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自開展創文工作以來,我市順應民心民意對公共廁所進行了改造提質,通過收回社會化承包的公廁以及新建公廁,市區的公廁數量從28間上升到了如今的69間,公廁分佈更加合理。在改造過程中,市區公廁設計注重採光、通風、排水,創新設計“春天綠”指示牌,同時注重人文關懷,藉助

APP和媒體平臺發佈公廁分佈具體位置,增加女性蹲位,積極推廣“第三衛生間”“母嬰室”等人性化服務設施。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公廁保潔員在做日常保潔工作。

公廁管理衡量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為了改善公廁日常保潔工作,市區公廁管理實行“組合包乾制”,不僅減少了公廁對保潔員的需求,保潔員工資待遇也有了實質性提升。該管理制度吸引了更多有責任心的高素質保潔員,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如今,市區公廁保潔員隊伍不僅視廁如家、勤勤懇懇,還樂於助人、拾金不昧,是一支品德高尚的雷鋒式團隊。他們不僅用勤勞工作換來了公廁的宜人環境,而且還積極指出並糾正市民的各種不文明行為,用平凡的行動傳遞社會正能量。小小公廁,已經成為展示河源城市文明的“大窗口”。

積極創建“文明公廁”,引領文明新風尚

2018年起,市創文辦組織評選“文明公廁”活動,市區金溝灣公廁、大同路公廁、新風北公廁、城市公舍獲評市級“文明公廁”。金溝灣公廁就在市區新城汽車站附近,每天都有數百人到公廁方便,但那裡是全市最乾淨的公共廁所之一,它的保潔員之一是“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好人”楊梅。大同路公廁和新風北公廁實施了立體綠化,外牆上爬滿綠色植物,入口處也是綠意盎然,還有各種鮮花綻放,儼然一個小公園。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市區新風路公廁實施立體綠化,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

據市公共衛生間管理中心主任朱鋒介紹,今年以來,我市積極開展文明公廁創建工作,完善了一批公廁崗位職責牌和公廁指示牌,做到每500米範圍內就有一個指示牌。“目前,市區公廁中有4間被評定為市級‘文明公廁’,我們將以這4間公廁為示範,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力爭把剩餘的65間公廁也打造成為‘文明公廁’。”朱鋒說道。

公廁改造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我市公廁數量的增加、質量的提高、檔次的提升,讓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讓市民切實感受到了創文所帶來的生活便利。

記者:郝曉楠 攝影:肖斌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让“方便”更方便!市民:河源的公厕,堪比星级酒店卫生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