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的這2句識人術,非常經典,可以教你簡單辨別小人與君子

老子在《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說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瞭解他人是聰明,瞭解自己是智慧。聖人孔子更是將人分為兩大類——君子和小人,他還總結了許多關於這兩者的識人術口訣。比如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等等。

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近代的弘一法師李叔同也有自己的看法,畢竟他也是大智慧的得道高僧,正如作家林語堂所說:“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

李叔同早年積極入世,晚年剃度為僧,法號“弘一”,因此他的思想融合了儒家和佛家的精華。比如說,弘一法師的以下2句識人術口訣,非常經典,可以教你簡單辨別小人與君子,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

弘一法師的這2句識人術,非常經典,可以教你簡單辨別小人與君子

1、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佔便宜的便是。——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說話很謙虛,首先強調自己“不知”什麼是君子和小人,這也說明他從儒家到佛家的境界昇華了。就好比我們現代人經常說“成年人的世界裡只有利弊,沒有對錯”,不要動不動就給人貼標籤,說誰是小人或君子。

其次,弘一法師表明瞭對君子和小人的態度:遇到事情,自己肯於吃虧的人,便是君子;遇到利益,喜歡佔小便宜的人,便是小人。這種說法更加務實,也好讓人理解和接受。

弘一法師的這2句識人術,非常經典,可以教你簡單辨別小人與君子

而且,佛家有云:“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做了對別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了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就是惡。我們看一個人是善是惡,是君子還是小人,最重要的是看他的行為動機。正如弘一法師的識人術中所說:經常捨得吃虧是君子,經常喜歡佔便宜是小人。

其實,曾國藩的觀點也和弘一法師如出一轍,他說:“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

因此,我們在識人的時候,要對事不對人,看一個人此時此刻做了什麼事情,而不是一直揪著他的過去耿耿於懷。因為人是在不斷變化的,天下沒有絕對的君子或小人,只有相對的君子行為或小人行為!

弘一法師的這2句識人術,非常經典,可以教你簡單辨別小人與君子

2、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是從“存何居心”來判別君子與小人,他認為:小人嫉妒心強,喜歡聽見君子犯過錯,繼而幸災樂禍,甚至萌發了同流合汙、拉人下馬的念頭;而君子胸懷坦蕩,恥於聽到小人所做的壞事;即便是聽到了,一則希望小人能夠改過自新,二則用小人的過錯來反省自己。最終,這兩者所存的心思一厚一薄,導致人品也有了差別。

弘一法師的這2句識人術,非常經典,可以教你簡單辨別小人與君子

古人云:“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我們若是長存善心,便是春暖花開,處處吉神伴隨左右;我們若是常存歹心,見不得他人好,便是陰霾不散,處處有厲鬼伴隨左右。因此,存心善與惡、厚與薄,直接決定了我們的人品與福禍。

小人最常見的特徵就是嫉妒心強,尖酸刻薄,不懷善意,見不得身邊人好,對君子幸災樂禍。而君子則心胸寬廣,厚德載物,希望身邊人都越來越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所以說,君子是厚德,小人是薄德。

弘一法師的這2句識人術,非常經典,可以教你簡單辨別小人與君子

結語:弘一法師的以上2句識人術口訣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切實可行,我們如果不知道如何辨別君子和小人,不妨借鑑弘一法師的話來觀人,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朋友們,您覺得弘一法師的話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