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告别“重名”现象!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近日调整完成

《测绘学报》

构建与学术的桥梁 拉近与权威的距离

高速公路告别“重名”现象!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近日调整完成

来源: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

| 本文约 1600 字,阅读约需 3 分钟 |

近一年来,开车出行时您会发现,路上指路标牌上很多公路的名称和编号在逐渐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科学。比如一些相同起讫点间存在多条公路时,标牌上使用了“复线”“第二高速”等表述方式;再比如南京绕城高速和杭州绕城高速,原编号均为G2501,现在分别修改为G2503、G2504。这些变化都源自于交通运输部去年3月份启动的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顺利完成。

近日,在交通运输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周荣峰表示,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于日前完成,国家高速公路及国道共新增或调整交通标志28.3万块,实现互联网和导航服务数据同步更新。

高速公路告别“重名”现象!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近日调整完成

每条国家公路均有独立名称

周荣峰介绍,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我国国家公路网规划总规模40.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网由原规划的“7射、9纵、18横”,调整为“7射、11纵、18横”,以及6条地区环线、16条并行线和104条联络线,总规模约11.8万公里,另有规划远期展望线约1.8万公里。

此次对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中,共新增或调整交通标志28.3万块,涉及国家高速公路里程约8.4万公里,新增或调整交通标志7.6万块。调整除了完善路线编号、行驶方向、控制性地点和距离四大信息外,还采用了多路径公路指引、间接到达信息指引、双标识信息指引的方法。

命名编号调整后,每个城市绕城环线均有全国唯一的编号,每条国家公路均有独立名称。

高速公路告别“重名”现象!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近日调整完成

周荣峰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工作情况。图源:央广网(王子衿 摄)

此外,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编号体系也将更为科学,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网城市绕城、联络线和并行线编号结构一致,体现国家高速的层次性。具体来说,国家高速主线编号为GX、GXX,其中G后面紧跟着主线编号,1—9为首都放射线,10—90偶数为东西横线,11—89奇数为南北纵线,91—99为地区环线。

高速公路告别“重名”现象!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近日调整完成

图源:北京日报

不安全驾驶行为大幅度减少

周荣峰表示,命名编号调整后,驾驶员行驶在国道上将能感受到以下几方面便利:

一是指路标志连续,路更好认。在普通国道的重要平交口,驾驶员能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编号标志,显示这条路的编号和前行方向,沿线的里程碑也会不断显示该路的里程桩号。

二是编号规则优化,更易理解。这次调整后,城市绕城高速公路的编号进行了全国统排,编号全国唯一;并行线编号和联络线、城市绕城环线一样,采用全数字编码方式,取消了中英混排,如用G1522代替G15W。

三是指引信息科学,走得更准。这次调整,除完善路线编号、行驶方向、控制性地点和距离等信息外,还提出了多路径公路指引、间接到达信息指引、双标识信息指引的方法。

四是导航工具同步更新,使用更方便。本次调整工作建立了适合于我国驾驶员出行习惯的路网指引技术体系,高德等导航企业第一时间更新导航数据,确保导航播报与指路标志相协同。

高速公路告别“重名”现象!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近日调整完成

资料图。图源:北京青年报

“命名编号调整后,每一个重要道路节点都会有明显的标志,让每一位上路的朋友都能够认得清、看得懂、行得通,走得对。”

发布会上,周荣峰还介绍,本次调整工作依托“图像识别AI算法”“数字化电子地图”“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大范围海量路网数据的快速采集,建设了基于数字化电子地图的交通标志资产管理系统,构建了路上指路标志和移动互联网导航的协同引导体系,有力提升了工程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据悉,在命名编号调整工作开展期间,高德、百度等多个社会企业更是以“监督员、观察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建立了适合于中国驾驶员出行习惯的路网指引技术体系。

“互联网出行行为大数据显示,本次调整工作完成后,驾驶员转换行驶方向的行动点普遍提前,急减速、急换道等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大幅度减少。”周荣峰说。

目前,国家公路网以外的公路和城市道路还存在没有协同调整完的路段,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推动全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工作,同时推动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工作。

权威 | 专业 | 学术 | 前沿微信投稿邮箱 | song_qi_fan@163.com

欢迎加入《测绘学报》作者QQ群: 297834524

进群请备注:姓名+单位+稿件编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