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水稻需肥特性可避免倒伏

瞭解水稻需肥特性可避免倒伏

今年一場颱風“利奇馬”過後,相當一部分水稻倒伏,造成減產。倒伏的原因絕大多數是因為氮肥施用過量,水稻貪青所致。農民必須瞭解水稻的需肥規律,這種現象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

水稻除對必需的16種營養元素之外,對硅吸收量較多。各種元素之間不能相互替代,但它們在水稻體內的作用並非孤立,而是通過有機物的形成與轉化達到相互聯繫。水稻生長髮育所需的各類營養元素,主要依賴其根系從土壤中吸收。一般來說,每生產100千克稻穀,需從土壤中吸收 N:1.6-2.5千克、P2O5:0.6-1.3千克、K2O:1.4-3.8千克,氮、磷、鉀的比例為1:0.5:1.3。通常雜交水稻對鉀的需求高於常規稻,粳稻較秈稻需氮、鉀多。

水稻的整個生育過程分為營養生長期和生殖生長期。

瞭解水稻需肥特性可避免倒伏

營養生長期主要是根、莖、葉的生長,併為生殖生長積累養分。此期以氮素旺盛吸收和同化作用為主導,以擴大型代謝為主,施肥目標在於促進分櫱,形成壯苗,確保單位面積有足夠的穗數。生殖生長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分化、形成,此期是擴大型代謝逐漸減弱,貯藏型代謝逐漸增強至旺盛,以碳素同化作用為主,施肥應以促穗大、粒多、粒飽為中心。這兩個時期是相互聯繫的,只有在良好的營養生長基礎上才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長。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階段的生長和營養特點,合理施肥,才能獲得高產。水稻不同生育期對氮、磷、鉀的吸收規律是:分櫱期由於苗小,稻株同化面積小,幹物質積累較少,因而吸收養分數量也較少。這一時期,氮的吸收率約佔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為16%-18%,鉀的吸收率為20%左右。幼穗分化至抽穗期,葉面積逐漸增大,幹物質積累相應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養分數量最多和強度最大時期。吸收氮、磷、鉀養分的量佔總量的一半以上。水稻抽穗到成熟,由於根系吸收能力減弱,吸收養分的數量顯著減少,氮的吸收率為16%-19%,磷的吸收率為24%-36%,鉀的吸收率為16%-27%。生產上常常採取合理施用穗肥和酌情施用粒肥,滿足水稻後期對養分的需要。

東北地區粳稻由於生育期較長,對氮磷鉀三元素的吸收量一般分別在分櫱盛期和幼穗分化後期形成兩個吸肥高峰。因此,施肥必須根據水稻營養規律和需肥特性,滿足水稻吸肥的需要。

來源 吉林農村報

總編 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