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長用“愛”綁住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兩年前,達康書記吳剛在《人民的名義》中大火了一把,兩年後,達康書記帶著兒子吳羽卿參加《一路成年》又火了。

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達康書記夫妻關係很甜蜜,羨煞旁人,夫妻二人對兒子更是“關懷備至”,每次出門,都會對兒子再三叮囑,告訴孩子要做什麼、怎麼做,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然而,兒子卻對父母的這些關心並不領情,臉上明顯掛著不耐煩和厭倦,甚至趁爸爸歇口氣的時候,趕快跑出房子去透氣。

被家長用“愛”綁住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達康書記對孩子千叮萬囑,也是為了兒子好,沒想到孩子根本不領情,還恨不得逃之夭夭,讓人不禁深思,這到底是為什麼?

01 父母的掌控就是對孩子的束縛

據山西的一名精神科醫生介紹,每天他們接診精神類患者6千多,其中一半為青少年和兒童,最小的才9歲。而他們患抑鬱症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的高期待導致他們壓力過大。

被家長用“愛”綁住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抑鬱症,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它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屬。

更讓人痛心的是,除了患上抑鬱症,更有小孩因為承受不了父母的沉重的“關愛”而選擇了自殺。

被家長用“愛”綁住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母親不停責罵孩子,也是想孩子可以意識到錯誤,從此改正,卻沒想到兒子卻承受不住選擇自殺。

美國著名兒童作家莫里斯曾說過,“親子關係上的專橫是最疏忽不得和最普遍的一種專橫。在愛的名義下它播下了仇恨和挫敗的種子。”

無論是“恨鐵不成鋼”也好,還是“愛之深責之切”也罷,父母過度的掌控,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束縛,束縛越緊,孩子越想逃,一直逃不掉就容易產生挫敗或者仇恨的負面情緒。

豆瓣上曾經有一個“父母皆禍害”小組,雖然名字聽起來相當大逆不道,卻有很多組員提到了他們認為50後一代父母最大的問題:控制慾太強,不尊重孩子。

孩子都不喜歡父母的束縛,父母對孩子的束縛越多,掌控越嚴,會慢慢侵蝕掉孩子心中的愛意,讓孩子只想逃得越遠越好,而孩子越想逃,父母就越想抓,這樣下來,也相互成了對方的枷鎖,大家都痛苦不堪。

02 父母的放手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助力

美國作家鄧肯說:“我們給子女最好的遺產就是放手讓他自奔前程,完全依靠他自己的兩條腿走自己的路。”

在知乎上有這麼一個提問:為什麼很多父母對子女有操不完的心?

被家長用“愛”綁住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其中有一個回答寫道:

因為他們總是強迫地給孩子一些孩子不想要的東西或者想根據自己的想法改造孩子,遭到抗拒和抵制之後仍不死心,繼續強迫。

換句話說,他們給的往往不是孩子想要的,然而他們為了自己作為父母的存在感,想要讓孩子在自己的“操心”和“教育”之下變得“聽話”。

的確,很多父母很多時候不願意放手,是怕孩子脫離了自己的掌控,無法確定孩子將來成長會怎麼樣,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設想?

黃磊在談及親子關係時曾經說過,父母對於孩子要捨得放手,對自己也要不屈畏懼成長。

而他在綜藝節目中也多次談到這點,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放手。

被家長用“愛”綁住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正因為是有了黃磊夫妻對孩子的放手,我們才看到瞭如此出色的多多:

12歲,獨立完整的完成了一次話劇演出;並學會了素描,作品讓人稱讚。

13歲,第一次參加正式鋼琴比賽並獲得了一等獎;還可以閱讀中英雙譯繪本。

多才多藝,自信但不自傲,善解人意卻不失天真。這樣的孩子,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父母的放手,是孩子成長最大的助力。

前段時間,沙溢和兒子安吉因為電影《親密旅行》又進入了大家的視野,大家發現當初的小萌娃安吉已經成為帥氣小子了,多才多藝,還是一個小暖男。

母親胡可談起安吉的教育時,表示:“我不喜歡他變成很規矩的小孩,他可以嘗試很多東西”,所以她對孩子堅持“散養”方式,不會過分約束,讓孩子自由探索,自由成長。

被家長用“愛”綁住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清華校長在一次關於孩子教育的演講上說過,為什麼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這一塊很難見到成效?

就是因為有很多父母在孩子應該學會獨立的時候放不開自己的手,總是幫助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幫孩子的每件事都考慮周全,最終家長不知道自己才是最大的因素。

很多時候,父母的放手,是孩子成長背後的加持。

03 父母應該如何放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我們對兒童存在兩種極端的心理,都是有害的: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象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父母對孩子放手,並不是對孩子的放縱,也並不是就此忽視孩子,合適的放手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和鼓舞,是對孩子藏在心底的愛,既不忽視孩子的成長,也不對他期望太切造成壓力。

至於怎麼樣的放手才是合適的呢,可以從管住嘴和管住手兩方面下手。

·管住嘴:三句話不能說

“我都是為你好”

“我說什麼就是什麼”

“別人家的孩子”

相信這三句話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過,企圖讓孩子聽從自己的話,讓孩子成長得更好。然而這些話通常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慮判斷的,並不是孩子自己的思考和選擇,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負擔和壓力。

我們養孩子,並不是要把孩子養成自己的傀儡,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靈魂,對事情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凡事讓孩子必須順從自己,只會把孩子逼成自己的仇人,處處和自己對著幹。

武志紅曾說,沒有一個人,能承受得起 “我都是為你好”。

當然,也沒用孩子願意和別人進行比較。育兒專家張思萊曾經說過,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是最不理智的做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經常把孩子和別人比較,就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評價,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好,很容易就產生自暴自棄,甚至產生怨恨情緒。

教育家陳美齡在採訪時表示,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力,不要拿孩子去和別人比較。

被家長用“愛”綁住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多肯定孩子,讓他們對人生充滿信心和激情。

·管住手:孩子能做的就讓他做

很多父母因為擔心孩子做不好,經常就替孩子把能做的都做了,還覺得這樣是幫助了孩子省了時間,少走彎路,讓他們少出錯。

殊不知,學會失敗也是孩子的一種能力,也正是被父母最容易忽略的能力。

《直覺養育的力量:放下焦慮,培養未來世界的孩子》寫道:

“掌握一項能力需要長期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能認識到毅力與恆心的價值。在孩子失敗時,鼓勵他們不斷嘗試;成功時,給予他們表揚和讚賞,父母由此培養了孩子的毅力。這種自然發生的練習能調動起孩子的整個大腦去學習如何解決未來人生中會遇到的難題。”

孩子在失敗時,可以學習到如何克服沮喪情緒,以及如何改進做得更好,這些都是父母代勞所教不給孩子的。

最近被網友討論帥出天際的景天一,是曾以一首《我的眼裡只有你》紅遍大江南北的景崗山的兒子。

被家長用“愛”綁住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當談到對孩子的教育時,景崗山表示,兒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強,他們完全不用操心。因為他們夫妻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凡事都要兒子自己動手,兒子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都是很獨立的。

所以父母可以放下焦慮,讓孩子多多動手,不要讓孩子習慣性依賴父母,這樣的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都是“巨嬰”。

04 放手,活出各自的精彩

孩子們不需要我們過多的嘮叨和幫助,孩子需要的是我們可以站在他們角度上,認同他們的努力和付出,理解他們的心情和選擇。

過度的愛,會讓孩子無視父母的付出,把這一切都當成是理所當然,忘記了感恩。

過多的掌控,長期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壓抑,越來越想逃,讓孩子漸行漸遠。

最後,我們費盡了心思,孩子卻根本不領情。所以,大膽放手,相信孩子,讓他們走出合適自己的道路,讓他們去展開自己精彩的人生。

—End—

作者簡介:情嬤嬤,80後老母親一枚,正在婚姻和育兒的路上漫步前行,願與大家一起分享家庭的喜怒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