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縣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大英縣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大英縣金元鎮巒蒼柏村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

決戰脫貧攻堅共享美好生活

——大英縣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金秋十月,瓜果飄香,一個個美麗新村呼之欲出,產業基地建在村民家門口,扶貧車間裡一派繁忙,產銷兩旺……如今的大英縣,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遍了每一個鎮村,處處湧動著脫貧攻堅的熱浪。

10月10日—13日,大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對照“一超六有”對全縣擬脫貧的2112戶、4157人進行了脫貧驗收,達標率為100%;全年計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25戶,已全部封頂;8個計劃退出貧困村中,“一低五有”、集體經濟、村衛生室、文化室、通村硬化路、通訊網絡等已全部達標。

大英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1 高位推進謀篇佈局促攻堅

“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深化‘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成果運用,用好問題臺賬,嚴格對照大排查期間建立的問題臺賬,逐項落實整改責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時限、驗收責任人,確保問題一個不漏、全部銷號。要幫好特殊群體,各鎮及民政、衛健、醫保、教育等部門一定要研究現有政策、整合相關資源,逐戶解決存在的主要困難。要做好對象聯繫,各鎮要在公安等部門緊密配合下,繼續落實專人負責、拓展搜索範圍,確保在規定時間內與大排查無法聯繫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取得聯繫,完成排查問卷更換。”這是大英縣委書記胡道軍主持召開大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十七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今年以來,大英縣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重要講話精神和中、省、市關於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緊緊圍繞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任務和脫貧成果鞏固,著力抓統籌、抓精準、抓落實,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大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嚴格落實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決貫徹“四個親自”要求,及時傳達貫徹中省市脫貧攻堅會議、文件精神;對中省市下發和縣級部門、鎮鄉上報的脫貧攻堅文件、報告、請示等堅持做到每件必閱、每件必批示;堅持定期到鎮鄉、貧困村、貧困戶督導脫貧攻堅工作,切實將脫貧攻堅責任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大英縣精銳出戰,從市縣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鎮鄉選派187名幹部組成45個駐村工作隊全脫產駐村,30名縣級領導、90個單位、45名農技員定點聯繫幫扶貧困村,實現貧困村“五個一”幫扶力量全覆蓋。同時,全縣還採取選派76名非貧困村第一書記、組建23個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小組、組織幹部與貧困戶結親結對等“一對一”“一對多”的方式,實現非貧困村“三個一”幫扶覆蓋到位。

大英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蓬萊鎮花椒採摘季椒農培訓忙(資料圖片)

2 各方參與匯聚力量共扶貧

“以前在東莞打工,現在在扶貧車間就業,既能掙到錢,又把家照顧好了。”在尚藤貿易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裡,玉峰鎮的鐘小群,正熟練地編制著藤椅,說起鄉里的扶貧車間,她掩飾不住自己的喜悅心情。

玉峰鎮“扶貧車間”,以原閒置糧站倉庫為基礎進行改造,車間佔地3000㎡,項目總投資90萬元,下轄藤編車間和竹編車間。扶貧車間的建立,為渴望脫貧增收的村民搭建了一個學藝術、學技能、速就業的平臺,也為全鄉實施就業扶貧拓寬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向。目前,扶貧車間已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60餘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0餘人,讓貧困群眾“足不出戶、就地致富”。

今年來,大英縣大力推進“產聯式”扶貧,吸引159家工商資本下鄉,建成“產聯式合作社”205個,新建和改造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基地0.37萬畝,發展各類優質農作物4.5萬畝,出欄各類牲畜家禽469.5899萬頭(只),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6萬餘畝,建成農副產品加工項目3個、脫貧奔康產業園15個。

就業扶貧方面,大英縣整合各方資源,大力實施就業促進脫貧行動和職業技能培訓脫貧行動,開展貧困人員技能培訓399人,勞務品牌培訓5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453個,組織1185名貧困群眾外出轉移就業。

此外,大英縣還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貧困群眾共享旅遊產業發展紅利。今年已成功舉辦桃花美食節等系列鄉村旅遊活動5次,接待遊客230萬人次,帶動景區景點貧困戶經營瓜果基地、農家樂、休閒農莊、家庭旅館、特色小吃、停車場等增加收入。建成電商扶貧中心4個,通過商務平臺開展“訂單式扶貧”,根據時令特點組織餐飲、酒店等商貿流通企業團體採購貧困村特色農副產品,解決貧困村農產品銷售難題;積極組織優勢農特產品企業、農副加工企業、種養殖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參加“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等活動,幫助農特產品及農副產品進商場、超市、餐飲企業,今年共實現貧困村農特產品銷售金額1000萬元以上。

大英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3 兜底幫扶群眾幸福感更強

“醫生,我又感冒了,咳嗽嚴重,快給我看看吧!”10月9日,大英縣卓筒井鎮吊腳樓村2組村民周俊蘭到吊腳樓村衛生室找醫生看病。

醫生首先問詢了周俊蘭的病情,又認真細緻地進行了檢查,隨後開出藥方,並囑咐到:“你先吃點藥看看效果,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給我打電話,或者到村衛生室來找我,我們再作進一步治療。”吊腳樓村衛生室醫生秦淑芳告訴記者,現在村衛生室各方面的條件較前有了大幅提升,能真正滿足村民小病不出村的醫療服務需求。

今年來,大英縣進一步強化政策落實,保障群眾利益。

健康兜底方面。大英縣全面代繳貧困人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費,新建或整治貧困村衛生室8個,醫療業務用房建築面積均達到60平方米、配備合格鄉村醫生8名;嚴格執行貧困人口住院治療和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費用自付比例控制政策,今年全縣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11398萬人次,住院總費用5361.7977萬元,貧困患者個人自付284.8534萬元、個人支出比例為5.31%;積極開展衛生救助,發放衛生扶貧救助基金176.5737萬元、救助貧困患者481人次,群眾舉債看病、全家受窮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教育兜底方面。全面摸排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前教育至研究生階段學生信息,並分類建立臺賬。通過減免、資助、補助、救助等方式,撥付資金6154.5445萬元、惠及學生5.658萬人次,全力確保了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無因貧輟學、其他階段就讀學生家庭無因貧失學,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幫扶。

低保兜底方面。累計保障農村低保40.6萬人次,發放資金7472.88萬元,其中低保兜底建檔立卡貧困戶累計保障23.36萬人次,累計發放資金4364.35萬元。代繳16—60歲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費1.5611萬人468.33萬元。

大英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4 聚焦重點鄉村面貌煥新顏

一幢幢由小青瓦、紅磚牆構建的新居映入眼簾,一條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通達入戶,水、電、氣、寬帶樣樣齊全。

“現在家裡煮飯有自來水和天然氣灶,洗澡有熱水器,簡直太方便了。”在大英縣蓬萊鎮吊腳樓村,村民朱長貴告訴記者,以前他家的莊稼地都在坡上、土坯房在山腳下,一旦下大雨就要隨時為房子補漏洞、接雨水。不僅如此,每到冬天,寒風就會從窗縫灌進屋子,凍人得很。這兩年,整個村都煥了新顏!

今年以來,大英縣進一步統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土坯房整治三大行動,全縣已脫貧和今年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全面達標。狠抓易地扶貧搬遷,高標準建成貧困戶集中安置點84個,2359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已全部入住新房;紮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共實施改造524戶;穩步推進貧困戶土坯房整治,採取四種方式整治貧困群眾土坯房及土坯混合房15104戶。

農田水利方面。大英縣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投資土地整治項目,在10個貧困村實施土地整治項目8個,通過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間道路等工程,建成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農田3.22萬畝;大力實施安全飲水、骨幹水源、應急水源等工程,新建和整治渠道6.94公里,新建或改造提灌站4座,整治維修山坪塘26口,安裝貧困戶自來水535戶,新打機井762口、明井38口,脫貧人口飲用水水量、水質、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4個指標均達到脫貧標準。

配套服務方面。在村村通公路的基礎上,投資900萬元,對今年8個退出貧困村和2個連接村道路進行加寬和加設錯車道30公里;加快貧困村電力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建設,確保了已脫貧戶、已退出村通電率、電合格率均達到100%;深入實施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貧困村寬帶全覆蓋工程、廣播電視收看收聽效果差專項整治工程,8個退出貧困村均有建築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村文化室、貧困戶戶戶通廣播電視,全縣45個貧困村均實現了光纖寬帶網絡覆蓋。

(全媒體記者 賀建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