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標題: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

作者: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形勢分析組

指導:劉尚希

組長:石英華

成員:王志剛 王宏利 張鵬 武靖州 李靖 蘇京春 劉天琦

刊期:《財政科學》2019年第8期

本刊2019年第5期刊登的《2019年一季度宏觀形勢分析報告》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與好評,近期將繼續為讀者呈現該系列的相關成果——《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本報告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組織並撰寫,是對我國宏觀經濟各個領域2019年上半年的重要指標進行持續跟蹤與深入分析的系列研究報告,包括總報告製造業、基建投資、房地產、消費、出口、就業、價格、能源、金融、財政收支、地方經濟形勢等十二個領域分報告

本次推出《分報告二: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

正文

分報告二: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實現GDP13.29萬億元,佔工業GDP的87%,佔總GDP的29%。在此期間,製造業規模增速回歸併企穩,私營企業及中小企業經營狀況邊際改善;工業企業盈利能力在經歷了年初的顯著下滑後逐漸修復。製造業總體運行較平穩,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

一、製造業規模增速企穩,但外資工業企業規模增速首次負增長

(一)總體規模增速回歸

2019年1-6月製造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速6.4%,較2019一季度末下降0.8%,較2018年年末及同期分別下降0.1和0.5個百分點;6月當月同比增速6.2%,較2019年一季度末下降2.8%,較2018年年末及同期分別上升0.7和0.2個百分點。

製造業規模增速自2018年中期以來一直處於較低的水平,但2019年一季度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反彈(圖2-1)。其原因有年初開工的季節性刺激因素,還有企業為應對2019年4月1日的增值稅減稅政策而提前備貨的影響,當這些特殊性因素在二季度消失後,製造業規模增速回落到了此前的水平上。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圖2-1 製造業增加累計同比及當月同比增速

(二)不同類型工業企業的規模增速新變化

製造業是工業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於缺少不同類型製造業企業的數據,這裡用不同類型工業企業的數據說明情況。

國有工業企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在2019年5月下滑至3.7%,結束了此前延續了4個月的上揚趨勢,但其增速又在6月份得以反彈,達到6.2%,較2018年末上升2.6%,2019年上半年國有企業的規模增速說明其經營狀況總體呈好轉趨勢(圖2-2);相較而言,私營企業規模增速整體高於國有企業,但在2019年一季度後,其增速也經歷了顯著下滑,2019年4月當月同比增速由3月份的14.2%驟降至5.1%,降幅達9.1%,但這一下滑趨勢並未延續,私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在2019年二季度的三個月間連續上升,在6月份回升至8.3%,較2018年年末及同期分別上升0.5和3.2個百分點,經營狀況與國有企業同步向好。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圖2-2 國有及私營企業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

(三)外資工業企業當月同比規模增速出現自199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工業企業出現規模負增長。2019年5月,外資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3%,這是該指標自1998發佈以來首次出現的負值。其增速雖然在6月份恢復至1.8%,但外資工業企業規模增長的疲軟態勢仍未改變。

實際上,從大趨勢看,2009年年底以來,我國外資企業的規模增速總體呈下滑趨勢(圖2-3黑色箭頭所示),這一大趨勢與我國經濟結構、人口結構轉變以及全球產業鏈的演進密切相關。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勢必會擠佔一部分外資企業的市場空間,人口結構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會增加外資企業的運營成本,全球產業鏈的演進也會使部分外資企業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這樣的大趨勢變化是正常的。但不能排除貿易摩擦給外資企業帶來的影響,中美貿易摩擦使得部分外資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並降低了其對中國市場環境穩定性的預期,這也是當前外資企業規模增速疲軟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製造業效益邊際有所改善

鑑於數據可獲得性,製造業效益主要通過工業企業效益指標說明。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圖2-3 外企工業企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

(一)

利潤下滑局面趨於緩和

2019年1-5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速-2.3%,主要受1-2月利潤累計同比下降14%影響,而上半年後期的工業企業利潤實現能力改善不足,使得增速仍未轉正。但從積極的方面看,利潤下滑的形勢在不斷被遏制,下滑幅度越來越小。這說明在規模增速基本回落至以前水平的前提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這其中,2019年4月份落地的增值稅減稅政策應該有所貢獻。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圖2-4 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速

(二)利潤增速與PPI有較強的相關性

由於製造業受上下游產業鏈影響非常大,通過數據亦可顯示PPI與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的關聯性(如圖2-5)。PPI在上半年基本運行在低值區間,在此情況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也呈走低態勢。

PPI目前的低值運行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前期鋼材原材料快速增產拖動PPI向下,貿易摩擦影響企業生產拉低了需求。但預計2019年下半年,環保工作將繼續加強推進,可能會拉昇PPI向上運行,結合利潤下滑在上半年逐步收窄的態勢,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在下半年修復為正的可能性較大。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圖2-5 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與PPI走勢

(三)降成本依舊是增強制造業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徑

由於製造業營業收入受價格影響較大,而價格又與上下游產業鏈的供求情況、國際大宗商品相關,所以增強制造業盈利能力的關鍵還是降成本。前期的減稅降費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仍未見明顯下降。

如表2-1所示,2019年一季度,非金融企業部門及個人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票據融資成本以及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分別為5.69%、6.04%、3.64%和5.68%,相較2018年分別變化0.06個百分點、0.13個百分點、-0.22個百分點和-0.07個百分點。

可以看到,票據融資成本下降得比較快速,這說明短期融資市場的利率水平實際上並不高;但同時,中長期貸款利率水平仍穩定在較高水平,這意味著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主要由中長期貸款利率抬高。

表2-1 非金融企業部門及個人各類貸款利率水平

單位:%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三、景氣指數顯示製造業總體較低迷

(一)PMI顯示製造業總體較低迷但需求下行的局面有所改善

2019年6月製造業PMI指數49.4%,環比無變動,較2018年末亦無變動,仍低於榮枯線。

2019年6月PMI生產指數51.3%,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6.3%。需求方面,新訂單指數49.6%,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同比回落3.6個百分點;但在手訂單指數44.5%,環比、同比分別回升0.2、回落1.0個百分點。由於新訂單和在手訂單指數有很強的關聯性,近期在手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環比回升,或顯示總需求下行的壓力會出現改善。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圖2-6 PMI及其分享數據走勢

(二)出口形勢仍較嚴峻

新出口訂單指數46.3%,環比、同比分別回落0.2%、3.5%,連續13個月在榮枯線以下(圖2-7)。說明貿易摩擦背景下企業出口確實受到了較大影響。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圖2-7 PMI新出口訂單指數

(三)中小企業的景氣指數環比小幅回升有助於穩定就業

2019年6月大、中、小企業PMI分別為49.9%、49.1%、48.3%,環比分別變動-0.4%、0.3%、0.5%,同比分別變動-3.0%、-0.8%、-1.5%,雖均低於榮枯線,但中小企業PMI指數在6月份環比上升,說明其經營狀況邊際好轉,這有助於就業形勢的穩定。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圖2-8 大、中、小企業PMI指數

四、總結及建議

總結2019年上半年的製造業數據。在規模方面,可以看出製造業總體規模增速雖未在二季度延續一季度末的回升態勢,但表現依舊平穩;且私營工業企業規模增速回升,加之PMI顯示中小企業狀況邊際改善,可以證明支撐就業的經濟部門的運行狀態較為健康,穩就業壓力較為可控。

效益方面,工業部門盈利能力正在逐漸修復中,利潤下滑的趨勢逐漸減弱,降成本仍有較大空間。這其中,減稅降費應繼續大力推進。還要關注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降低,一是要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儘快使貨幣市場利率與貸款市場利率並軌,完善利率傳導機制;二是要降低商業銀行負債成本,為降低利率創造空間;三是需要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用財政政策激發實體經濟中微觀主體的活力,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使寬貨幣能變成製造業的寬信用。

最後,外資工業企業的經營狀況顯著下滑,在當前形勢下值得重點關注。貿易摩擦背景下,應在政策上托住外向型企業經營的生存底線,保障外資企業在華的合理經營權益,減少貿易摩擦對其帶來的不利影響。

(蘇京春、盛中明 執筆)

全文刊載《財政科學》2019年第8期,歡迎訂閱!

閱讀推薦:

2019年上半年製造業運行分析:總體運行較平穩 且有進一步改善的跡象(2019年上半年宏觀形勢分析報告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