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楚高速公路大红田隧道口驻扎着这样一群人

昆楚高速公路大红田隧道口驻扎着这样一群人

全程37公里,三个长下坡、三个隧道路段(大红田2785米、细细坡550米‘省级挂牌督办’、彩云735米),日均车辆流量47560余辆次,云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交巡警昆楚大队大红田警区负责人李健标和他的7名战友、8名辅警兄弟、4名施救急救人员常年驻守在这里。这里是被喻为滇西大动脉的要塞,这里是昆楚高速公路大红田警区民警、辅警和急救人员严防死守的阵地。

昆楚高速公路大红田隧道口驻扎着这样一群人

自从2005年6月27日昆楚高速公路开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双向流量剧增,保畅压力巨大,预防三个长下坡、三个隧道事故风险增高,加之路况不熟悉外省籍大货车和大件运输车较多,因长下坡大货车制动系统衰退致使车辆失控,因无淋水系统长时间刹车引发大货车起火等事故层出不穷,有580余辆大、小货冲入自救匝道或翻车到路外。前往滇西9个州(市)的驾驶人对这里最大的印象就是——堵。误机误事让驾驶人苦不堪言,投诉电话屡屡增多,警区民警和辅警也是疲于奔命。

在这样的状态下,李健标和他的战友除了严防死守,必须得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在管理上琢磨研究,防患于未然。2019年,大红田警区交管工作悄然发生了变化,事故数同比下降32.54%,死亡人数下降25%,特别是大货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0.50%,临时交通管制次数同比减少38.60%,“交通要塞”已经不是曾经那个让人生畏的“咽喉”。

那么,面对如此战绩,李健标和他的战友又是如何在这个被称为高支队辖区“环境最恶劣、出警最艰险、工作最艰苦、生活最寂寞”的警区积极开展工作的呢?

昆楚高速公路大红田隧道口驻扎着这样一群人

“三诀”助力交管工作 各项工作喜人

今年来,大红田警区充实警力和装备,转变思想、改进作风、更新观念,改革勤务模式,事故现场的处置念好“快”字诀;在危险路段现场处置人员自身和他人安全防护念好“安”字诀;消除隐患积极预防念好“防”字诀,从以往的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同时,联动昆明西管理处大红田隧道管理所,实现人力、物力、设备共用,信息共享。警区民警全天候24小时固守,主动巡逻、巡查、抽查、整治,联合隧道管理所人员开展对行人、故障车、以路为市等进行流动循环整治。2019年以来,劝离行人126人,清理故障车257辆,驱赶羊牛300只(头),联合管理处、路政和当地派出所整治以路为市6次,收缴假野生菌120余公斤,假野生动物30余只。

昆楚高速公路大红田隧道口驻扎着这样一群人
昆楚高速公路大红田隧道口驻扎着这样一群人

科技手段统统上马 宣传教育双举并进

通过对警区交通事故形态、发生原因,以及所涉车辆、人员、时间、天气、路段等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大红田警区负责人李健标发现事故原因多为车辆失控,外省籍大货车、超限车、违法装载小货车居多;人员多为路况不熟、对路况的复杂性、危险性估计不足;时间一般在夜间10点至凌晨1点之间的货车较集中时段,下雨等恶劣天气更明显;路段以隧道和长下坡路段为主,而上述车辆一般会到加水站加水。

发现问题,就必须立即解决问题,警区民警、辅警立即尝试着在大红田加水站夜间10点至12点对外省籍重型大货车和大件运输车进行路况介绍和口头安全提示,经过反复的实验,很多被提示到驾驶员未在辖区发生事故。

同时,在考虑到口口相传提示面不大,警区配置定向扩音器,每天下午6点到凌晨1点放置在楚雄方向隧道口,驾驶人总会听到这样的播报“前方20公里范围内路况复杂,事故多发,谨慎驾驶”。另外,警区民警在每晚10点至12点,在加水站人工对重点车辆进行安全提示,对进入加水站的大货车进行尾部明牌亮化,对大货车尾部防追尾横梁安装开展检查,同时力所能及查处和消除危害他人安全的超长超高、违法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2019年以来,近88.2余万辆过路货车受到语音安全提示,近7.2万辆大型货车被交警一对一的口头提示,发放安全宣传单近15000余份,扫黑除恶宣传单5000余份,张贴爱心贴5000余张,登记大件超限运输车500余辆,安全提示期间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32起,为过往驾乘人员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200余起,上百万驾乘人员感受到了高速交警的良苦用心。

昆楚高速公路大红田隧道口驻扎着这样一群人
昆楚高速公路大红田隧道口驻扎着这样一群人

2019年以来,楚雄方向大红田隧道、大红田长下坡、细细坡长下坡夜间出警率下降了80%,夜间发生交通事故次数同比下降32.54%,特别是大货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0.50%,临时交通管制次数减少38.60%。交通中断造成楚雄方向路面车辆大量滞留的情况下降46.38%。警区各项工作赢得了驾驶员们好评、赢得了乘客们称赞、赢得领导们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