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難防難治?就中醫角度來看,並非如此

前幾天有朋友在平臺留言,想知道子宮肌瘤防治方面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好好講一講。

子宮肌瘤難防難治?就中醫角度來看,並非如此

什麼是子宮肌瘤?

古語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防治子宮肌瘤,當然要先了解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的一種良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之一。子宮肌瘤發病率非常高,大部分資料顯示其整體患病率為10%左右,主要發病人群為40歲以上的圍絕經期婦女,在這個年齡的人群中,其發病率可達到32%~45%。

子宮肌瘤難防難治?就中醫角度來看,並非如此

既然是腫瘤,子宮肌瘤當然也有惡變的可能,而且其一旦惡變為平滑肌肉瘤就會非常致命,有生存率低、複發率高、對放化療不敏感的特點,患者一般預後較差。所幸的是,子宮肌瘤惡變的幾率很低,國內報道在0.4%~0.8%的範圍,也就是1000個患者中才可能有4到8個惡變,絕大多數子宮肌瘤生長緩慢,不會危及生命。

但是,惡變率低不代表可以疏忽防治,很多子宮肌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但會引起子宮出血、疼痛、白帶增多、貧血等症狀,嚴重者甚至能導致不孕或流產,為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帶來很大困擾,所以對子宮肌瘤的積極防治還是很有意義的。

子宮肌瘤難防難治?就中醫角度來看,並非如此

如何預防子宮肌瘤?

不少子宮肌瘤患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如此常見又會造成嚴重症狀的疾病,現在發病率還連年升高,就不能想點辦法預防麼?

就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子宮肌瘤的一級預防,也就是沒得病之前的先期預防目前沒有什麼有效手段,最多隻能通過微創手段在肌瘤發展初期提前干預,防止其繼續生長。究其原因,是因為子宮肌瘤的病因頗為詭異,西醫學術界眾說紛紜,但並沒有一個定論。

子宮肌瘤難防難治?就中醫角度來看,並非如此

現代中醫常以體質學說應用於疾病預防,很多醫家都對子宮肌瘤的易患體質進行過研究,指出瘀血質、氣鬱質、痰溼質這三種體質的人群最易患子宮肌瘤,其中以瘀血體質者患病人數最多。

中醫體質是先天和後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可以通過外部手段進行調整。如瘀血、氣鬱、痰溼這些體質的人群很多雖然沒有發病,但具備形體、面色、脈象、舌象、性格等特徵,中醫醫師可以結合面診情況判斷其體質特徵,然後通過飲食調養、藥物治療、精神調節、體育鍛煉等手段將這些不好的體質調整回來,從而達到“未病先治”的效果。

子宮肌瘤難防難治?就中醫角度來看,並非如此

已經得了子宮肌瘤該怎麼辦?

剛才介紹了子宮肌瘤的概念和預防手段,但看這篇文章的朋友想必也有很多已經得了子宮肌瘤,那麼下一步應該怎樣治療呢?

剛才說了,現代醫學並沒有發現子宮肌瘤發病的確切原因,但西醫學界有一個統一的認識,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生、成長與女性激素水平有關,所以西醫常用米非司酮這種激素藥物治療子宮肌瘤,效果確實是比較好的。但是,作為激素類藥物的米非司酮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會出現停經、潮熱汗出、頭暈等症狀,而且米非司酮也有避孕和藥物流產的功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宜長期使用。而對於比較大的子宮肌瘤,西醫基本就會推薦手術治療了。

子宮肌瘤難防難治?就中醫角度來看,並非如此

中醫學將子宮肌瘤歸為“癓瘕”範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對該病有所記載,後面一代代醫家都在不斷探究其治療方法。現代中醫認為,子宮肌瘤的患病原因大多是氣滯引起的血瘀內結,故常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原則進行治療。臨床不少醫家都曾做過對比研究,在辨證論治的情況下進行中藥湯劑治療,與同期進行米非司酮激素治療的患者相比,中藥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更佳,而且治療後肌瘤不易復發,也基本沒有毒副作用。

所以,就我看來,子宮肌瘤的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嘗試先選擇中醫方法,但一定要面診專業中醫師,在準確辨證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中藥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