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进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钛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智慧金属”,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金属。2008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2019年10月,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支持下,宝鸡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进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标志着陕西省先进结构材料产业已纳入国家战略工程。

宝鸡钛产业集群的核心区位于宝鸡高新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核心区12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宝鸡·中国钛谷钛产业基地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民营企业跟进,集群优势凸显的发展态势。2019年1—6月,宝鸡钛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7亿元,特色产业比重97%,基地企业数504家,规模以上企业65家、年产值近20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20家,建成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钛产业专业孵化器1个,拥有“钛谷”和“宝钛”2个国际知名品牌,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7家,聚集各类科技人才资源近2万人。

宝钛集团是宝鸡钛产业集群的龙头,作为钛材料领域国军标制订单位,累计承担了尖端科技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8000多项新材料试制生产任务,其研发能力和制造装备代表了行业水平,承担着国防用钛95%保障和国储钛的重任。宝钛生产的材料在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的胜利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嫦娥”奔月系列,C919大型客机、CZ-5大推力运载火箭、4500米深潜器载人球壳研制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关键性支撑作用。

据悉,宝鸡钛领域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集群从业7万人,拥有国内一流的钛领域专家和高素质人员约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3257人,中级职称9391人,结合宝钛职工培训中心、宝鸡文理材料化学院和宝鸡技工品牌的支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梯次人才支撑体系,文化底蕴丰厚。

基础设施完备,在钛产业集群45平方公里规划区和眉县霸王河工业园22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除暖通工程完成50%外,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宝鸡高新区经工信部批准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远期将扩展到100平方公里。

营商环境优良,按照中省安排稳步推进,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业务办理区、自助上网区、等候区、填单区及24小时无人自助区5个功能区域,同时设置项目代办、投诉咨询、信息数据3个服务中心。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中心)成立后,将原来分散在城建、国土、农业、卫计等17个部门办理的386项政务服务事项统一集中办理,形成一枚印章审批、一个大厅办证、一支队伍服务、一个平台保障的行政审批体制机制。通过审批与监管的分离,全面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使办事群众和企业实现线下“进一门”、线上“进一网”、办事“跑一次”。

品牌效应突出,2015年以来,集群综合研发投入年均维持50亿元,技术交易额从7.2亿元增长到9.97亿元,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413件(发明专利1537件);拥有“钛谷”和“宝钛”2个知名品牌,作为中国500强品牌之一的宝钛是集群支撑。钛谷品牌是高新区注册的全域公用商标,目前正在认定使用;为推动钛产业集群向高端化发展。

研发平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科研生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了国家钛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钛谷新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新成立5.05亿元的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创投基金,引进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金属表面功能涂层制备与应用研究中心等机构,为钛产业集群的研发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新产品产值年均保持了10%增长、跨境交易8400万美元。2018年宝鸡高新区全国排名中列52位,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第23名,钛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政策支持力度大,宝鸡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钛产业集群的发展,始终将钛产业作为宝鸡的新名片予以打造,要求宝鸡高新区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发展。陆续颁布出台了《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2008—2015)》《宝鸡市“十三五”工业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宝鸡市“十三五”钛谷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对宝鸡钛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据悉,宝鸡市将以此次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为契机,补强产业链条,加强新产品创新研发,健全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搭建更多产业创新平台、提供更多创新资金、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的完善。建设集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综合体系,建立龙头企业项目、产业链配套项目和公共支撑项目储备库,积极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领军企业、重点创新孵化机构和产业高技能人才,探索建设产学研用两合提和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心,注重发挥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本“双轮驱动”作用。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统计监测体系,总结提炼典型实践和先进经验,做好集群发展耿总分析、监督检查和量化评估。

围绕钛产业集群发展既定目标,按照“建设丝路钛谷,辐射一带一路”的策略发展方针,系统推进五大工程建设:通过创新产品制造工程扩展钛材料应用;通过产业培优工程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补链工程提升集群竞争力;通过智能装备制造工程支撑产业升级;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保证产业循环可持续发展。(来源:陕西传媒网 记者 王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