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世紀末的"超生游擊隊″如今變成了"畏生隊″?

491617742006


1990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小品《超生游擊隊》大火,使“超生游擊隊”這一稱呼傳遍大江南北,廣為人知。

“超生游擊隊”反映了在計劃生育年代,人們為了生兒子,不惜拋家帶口、東躲西藏也要生育的現象。


我們國人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超生游擊隊”現象,除了彰顯這一傳統觀念之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育願望比較強烈。1990年我國出生率為21.06‰,而到了2018人口出生率竟然只有10.94‰,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為什麼人們由多生多養、甘當“超生游擊隊”,變為不想生不敢生的“畏生隊”呢?通過分析對比,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變化。隨著社會發展,人們逐漸改變了“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的認識,多子不一定多福,少生優育正在成為共識。養兒防老也不是養老的唯一選擇,社區養老、養老院養老、僱請保姆養老等都成為養老選擇。

第二,生育成本大幅提高。上個世紀生育費用較低,產後護理、“坐月子”等費用,一般家庭都可承受。現在,除生育費用漲了數倍外,請月嫂費用過萬,別人都請月嫂,婆家不請月嫂,首先不高興的是孃家人。還有在“月子中心”坐月子,費用數萬。

第三,工作壓力大,生育的機會成本高。職場中的女性,可能會因為生育以及照顧孩子、照顧老人,影響工作精力,導致業績下滑,失去升遷機會,甚至因此失業。

第四,養育孩子成本高。孩子“生的起,養不起”已經成為社會現實。教育費用、醫療費用高漲,房價居高不下,就業難度高,無不影響著人們生兒育女的觀念、生育衝動。想到生育後,孩子上學、看病、找工作、結婚買房等一系列困難,使人們不敢生、不想生。

第五,人們的婚姻觀念、生活觀念等發生了改變。不想結婚、晚婚的人越來越多,離婚率不斷增長,都使生育率下降。年輕人自己享受生活,不想因為生育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出現了許多不要孩子的丁克家庭。工作壓力大、環境汙染、食品添加劑多、不好的生活習慣等,使不育不孕家庭增多。種種因素導致人口出生率下降,新生人口逐年減少。

我國人口政策從多生多育,到嚴控生育,再到優生優育,直到目前的少生少育,使我國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逐步嚴重,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放開後,我國人口出生率不升反降,應該引起國家政府的重視,全面放開生育,提供更多的鼓勵生育政策,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夏日林風輕輕語


題主提到為什麼上世紀未的超生游擊隊,如今變成了畏生隊?

是的這種轉變是想象不到的,作為當年與超生游擊隊交峰過我,又親眼目睹了當今的畏生隊,來談談自已的看法!

一,當年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農民為何寧可當超生游擊隊員原因是什麼?

1,重男輕女根深蒂固不生男孩不罷休,超生游擊隊員都是為生兒子棄家出走。

2,在現實生活中,當年農村家庭沒有男孩支撐,家庭生產,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因為男孩體質比女孩強,許多重體力活沒有男孩是不行的。

3,當年農村宗派勢力,宗派思想還很嚴重,一個家庭在農村沒有男孩不僅被別人看不起,更重要的被別人欺負。

4,當年女性的社會地位不如男性,女孩無權繼承父母的遺產,死後被別人吃絕戶。

5,在生產隊勞動,男女同工不同酬,女孩與男孩幹同樣的活,晚上男孩10分工女孩5分工。

二,如今放開二胎生育,為何又出現畏生隊呢?

1,當代年輕人受計劃生育影響,覺得子女少,父母輕鬆,並非過去養得起,現在養不起,而是現代人缺泛過去父母那種吃苦精神,承受多子女的生活壓力,過去一個婦女生五六個孩子,現在生一個孩子全家人忙得團團轉。

2,現在小孩出生培養費用太驚人,而且社會上家庭之間經濟收入差矩顯著,國人有種攀比心理,使許多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不敢生,這是畏生隊的根源。

3,現在國家法律建全,發發女孩可以繼承父母遺產別人得不到,女人的地位也提高了,主要的現在女孩經濟能獨立,當然人格有尊嚴。

4,主要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有意思的農村修家譜女孩與男孩一樣頂門立戶。而且普遍認為生女孩的家庭優於生男孩的家庭。

三,小結,計劃生育是國策,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起到一定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得到了大力發展,為了國家更好的發展,調整了計劃生育政策,全面放開二胎,作為過來人,衷心期望廣大育齡婦女,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家庭的幸福,完美,再生一胎吧!謝謝你們!↖


蔣山老徐


第一,上世紀末的“超生游擊隊”一代,現在基本上都40多歲了,沒有當成“超生游擊隊”隊員的,就是現在心理上想生,生理上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畢竟大齡婦女要生產是要承擔很大的安全風險的,所以自然是變成“畏生隊”了😛。

第二,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家人能有三五百塊也基本上能過,還能提供子女上學保障,現在三五千塊錢養一個子女都成問題。九幾年的時候,我見過一家人,全家有五個子女、一個老人,老婆還一身病,就靠老公一個人打工過日子,每個月300塊錢,還是過來了,而且還一家子樂樂融融的;而另一個下海經商的同事,當時平均一天就開銷3000塊,還愁眉苦臉的。

第三,現在要考慮的事情太多,除了養育、上學,還得考慮房子、車子什麼的,沒有兩三萬的收入,想生兩三個都難得養。前兩天看到報道,一家人生了五胞胎,實在沒法養,只有出去討飯了。


WILLSON39


上世紀有重男輕女方面影響,想多生,但是能生的起,養的起,現在不同了,現在的年輕人工資不高,小倆口加在一起五六千塊錢,上個託兒所還的3萬多,加上其它費用,一個大人養一個小孩都困難,有幾個敢生二孩,增加年輕人工資待遇,託兒所,幼兒園國家給一定的扶持,必須具備這樣的條件!


孫而運


已經不是一代人了,過去想生的人老了。現在這代人,由於受生育觀念,房子,教育,醫療等高昂費用的壓力,不願生,不想生了。

中國有一句很著名的名言:"三十年河東,三十河西"。三十年前是河東對,河西錯,但三十年之後,又變成河東錯,河西對。這是歷史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很多政策的時效可能是隻能管三十年,如果超過三十年,情況就向反方向運動。看看自己的經歷就知道了。

30年前人們想多生,他們認為養兒防老,多生孩子更保險。但是政府不準生,30年後,到他們的子女時代,政府鼓勵生,人們又不想生,不敢生。


飛飛貓說話


生孩子,你就要養活,雖然說頂多多添一碗水即可,但現實遠非那麼簡單,孩子衣,食,上學,高考,等等,整的家長也是為難,食品菜價,漲的人難以適應,養兩個兒子,就要買兩套房子,老子一生能掙多少錢去買呢?而且房價並不便宜,明知前途不好走,不如少生幾個盡點兒義務算了。


龍井茶葉虎跑水


沒仕麼大道理,上個世紀,只要有人,不論大小都有口糧,人多糧就多,小孩兒能吃多少,所以都多生解決溫飽,是國家幫你,現在不同了,孩子多少都要你自己來照顧,就目前的情況,上不起的學,看不起的病,買不起的房,養不起的老,想生,敢麼?


你若懂我該有多好2863


以前之所以超生是因為在傳統觀念中,認為後代的多少標誌著家族的強弱。當然,即使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多生一個孩子就意味著多一個勞動力。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以前大多數人以種地為生。人多了才能種更多的地。78年之後農村實現承包制。所分土地的多少是跟成年人的數量成正比的,人多了才能分到更多的地。在那個年代,地多意味著可以收穫更多的糧食,也就意味著能換得更多的錢。而且那個時候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並不是很看重,只要健康長大,給娶個媳婦就行,開銷並不是很大。而現在則不一樣,生養子女的成本太高。以前生孩子都是用產婆,順產則萬事大吉,難產則看天意。而現在從懷孕開始,都要定期檢查。以前生下的孩子都是母乳餵養,滿月之後可以用小米湯等喂。現在則是各種奶粉。三歲之後幼兒園,還得報各種學習班,否則自己孩子就可能輸在起跑線上,算下來自己那點工資養一個都有點吃力,就別說再多養一個。所以現在的人都只選擇養一個。


但求無Bug


對於國家,那肯定是財富呀!可養大一個孩子,真的太費勁了,不只是錢的事。我孩子現在在國外讀研,馬上就畢業了。想想孩子小時上過的各種課外班、接送、小時得病在醫院排隊打吊瓶、各種督促寫作業,我的媽呀,就算國家出資養孩子且另贈父母二百萬元養老費,我都不會多要孩子了。真是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zm139682913


那時候看,感覺正常。因為超生多少都能養得起,現在看,就會覺得吹大牛,不正常,養一個孩子都跟頭把式的,像嚴順開那樣生一大堆,怎麼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