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耿马民间有哪些常见的习俗?

在耿马县境内少数民族风土习俗浓郁,各民族聚族而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富有地域特点的民族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婚俗、通婚和节日等方面。耿马是以傣族、佤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傣族人口为 56330人,占全县人口20.85%,傣族的生活习俗对地方上其他民族影响大,可以说起到着主导作用。

下面就以傣族为例耿马边境人民的婚俗和节日等具体介绍一下耿马县少数民族风俗情况。

1、婚俗

傣族的婚俗有 “串姑娘”、“偷姑娘”和招婿入赘,以孟定傣族为例,傣族男孩女孩都成熟较早,长到十五六岁就可算是成年人结识异性,寻觅配偶的方式主要是傣语叫的“列少”即 “串姑娘”。每当夜晚,傣族小伙会邀约伙伴来到心仪的女孩家中串访,女孩父母会知趣地早早休息,让年轻人们在火塘边互诉衷肠,待双方交往日深,感情成熟后,男方家会请媒人带着烟、茶、酒等礼物登门说亲。有时会以“偷姑娘”的形式向社会和家庭表明男女双方的恋爱关系。男子将心爱的女子趁夜领回家中,男方父母第二天就准备烟、茶请村寨中能说会道、通晓习俗礼仪的长者前去告诉女方父母,向女方父母表示道歉,双方定下提亲的日子。第三天,男方家将女子送回家,并请老人提亲,双方商定聘礼,择定结婚的吉日。

在傣族社会里,招婿入赘也比较普遍。傣族青年男女成婚后,男方会视女方家情况决定是否入赘到女方家,即俗称的“上门”。入赘情况有多种:有的是家庭贫寒办不起婚礼而不得不入赘的;有的是因女方缺乏男劳动力或不愿让自己的女儿出嫁的;或者是男女双方相爱至深而自愿入赘的。入赘婚礼费用较轻,结婚后的丈夫到女方家居住参与生产劳动,但没有财产继承权。入赘三年后,待到妻子弟妹相继成家,同时自己又已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就可分门立户开始自己的小家庭生活。

2、通婚情况

在耿马境内外少数民族同其他民族如汉族、白族、回族等族人通婚历史较长。

3、节日

耿马境内的世居民族,各自有不同的民族节日,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傣族和佤族的民族节日。

傣族民间最突出的有三大节日,即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又叫傣历新年,在每年的清明节后第十天开始,历时3天,活动内容主要是民间举行采花赕佛、浴佛、滴水、堆沙、赕白塔等活动;其次是关门节(即傣语的“毫洼”),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6月15日到9月15日(傣历9月15日到12月15日)。其间主要在寺中举行念大经活动。

再次是开门节(即傣语的“奥洼”),于农历的9月15日(傣历12月15日)为期90天,主要赕佛听经、静思忏悔、赶摆。

佤族的节日主要有青苗节,在每年的5月份,具体时间由佤族老人卜定。活动的内容根据佤族民族间传说开展,主要有拉木鼓、祭祀神灵、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