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名蘇軍將領,德國元首為何和丘吉爾在電臺上爭吵起來

因為一名蘇軍將領,德國元首為何和丘吉爾在電臺上爭吵起來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場上講究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但戰場上如果有人善於將散兵遊勇組織成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併成為抗擊敵軍的主力,這樣的將領可謂是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了。在二戰蘇德戰爭期間,蘇軍中就出現了這樣一位英雄人物,他和朱可夫一樣,也被稱為戰場上的救火隊長,所不同的是,這位被叫做盧金的中將,他是白手起家靠組織潰退的散兵與德軍抗衡,不僅阻擋住了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甚至還讓德國元首和英國首相因為他是否還在前線戰鬥而在電臺上爭吵了起來。而當盧金重傷被俘從德軍戰俘營回來後,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從名不見經傳到引起斯大林重視,盧金靠的是堅強的理想信念和自信的必勝決心,他以一個將軍的責任感組織起了一支“盧金集群”

盧金被世人注目是他在任蘇軍西南方面軍預備隊第16集團軍軍長時,當德軍對斯摩稜斯克發起進攻戰鬥時,盧金所在的第16集團軍被劃歸蘇軍西方方面軍,但當他接到命令指揮部隊時,才發現16集團軍僅僅是個空架子,部隊被打散打殘,只有司令部和兩支編制嚴重缺額的步兵師可供調遣。

因為一名蘇軍將領,德國元首為何和丘吉爾在電臺上爭吵起來

但盧金是個責任心非常強的人,他認真的分析了戰場形勢,並沒有象其它將領那樣伸手向上級要人要裝備,而是來到舍佩托夫卡,這是一個卡在斯摩稜斯克和莫斯科之間的一處中轉車站,封死這裡,德軍進攻斯摩稜斯克和進攻莫斯科都要多走彎路,因此,盧金決定在這裡打一場艱鉅的阻擊戰。

盧金之所以選在舍佩托夫卡阻擊德軍,原因是這個重要的據點居然沒有蘇軍重點防守,面對撲面而來的德軍裝甲集團,盧金要想堵住德軍的進攻,必須要有足夠的兵力和裝備,看著從前線潰退的散兵和丟棄滿地的物資,他以手中僅有的兩支部隊為核心組建了一條舍佩托夫卡防線,兵力不夠就把潰退的散兵集結起來重新編組,給他們指派軍官和分發武器給養;裝備缺乏,他命令將舍佩托夫卡的幾個軍用倉庫打開,重新武裝了一支東拼西湊起來的部隊。

這是一支在蘇軍編制上有編無兵的部隊,當蘇軍統帥部得知盧金的16集團軍不在斯摩稜斯克而在舍佩托夫卡阻擊了德軍十多天後,驚喜之餘對盧金的重要作用重新有了新的認識。經蘇軍西南方面軍確認再呈報蘇軍統帥部,斯大林喜出望外,當其它部隊節節敗退時,盧金的部隊卻孤軍阻擋了德軍近半個月時間,這不僅是奇蹟,簡直就是天降奇兵,於是,蘇軍統帥部將這支部隊稱為“盧金集群”,以示對他的褒獎。

因為一名蘇軍將領,德國元首為何和丘吉爾在電臺上爭吵起來

從舍佩托夫卡到斯摩稜斯克,盧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把德軍阻擋在眼前,決不讓德軍前進一步,哪怕承擔被上軍事法庭的風險

作為盧金軍旅生涯創造的三個奇蹟之一,舍佩托夫卡防線的建立有力的阻擊了德軍佔領這個軍事要點的企圖。但盧金並沒有被這條防線的成功阻擊衝昏頭腦,他仍然記得第16集團軍的任務是前往斯摩稜斯克,只不過在舍佩托夫卡阻擊的這幾天,德軍的裝甲部隊已經成鉗形攻勢挺進到了斯摩稜斯克城區了。

第16集團軍和盧金的任務是為斯摩稜斯克堅守的蘇軍第20集團軍擔負助攻,並確保蘇軍西方方面軍與第20集團軍的通信和聯繫。盧金到達斯摩稜斯克後,發現城中唯一的一座橋樑被炸燬,第聶伯河將城南和城北一分為二,德軍的步兵已經佔領城南,並在對岸向河北開炮。但德軍的裝甲部隊卻在作迂迴包抄,企圖繞過第聶伯河或渡過河向北岸進發。

這是一個攻與守交替進行的戰役,盧金來不及考慮,他迅速用手中有限的兵力組織起防禦,一方面把城中的工人居民組織起來,組建了三個民兵團,又利用蘇軍後援趕來的第129步兵師為主力,建立起了一條堅強的防禦防線。

因為一名蘇軍將領,德國元首為何和丘吉爾在電臺上爭吵起來

僅僅在7月15到7月17日這三天,對於盧金來說,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忘記的72個小時。一方面,因為第聶伯河大橋的被毀,蘇軍統帥部從追究責任到提出表彰,盧金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作為蘇軍統帥部來講,第聶伯河大橋的存在,不僅可為蘇軍後援部隊提供就近快捷的救援道路,還能為組織斯摩稜斯克城南的反攻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時間。

而作為戰場指揮員來說,盧金觀察形勢後發現,在德軍已經佔領城南的狀況下,第聶伯河大橋的存在同樣對德軍更有利,因為蘇德兩軍的快速進攻力量中,德軍的裝甲部隊明顯佔據優勢,一旦突破大橋,城北的蘇軍將面臨不守自破的境地,因此,他非常慶幸蘇軍的一名軍官擅自指揮炸掉了這座橋樑,當鐵木辛哥元帥質問誰炸燬了大橋並要送交軍事法庭時,盧金挺身而出宣稱是他下令炸燬的,表現出了一名戰場指揮員敢於承擔責任和替部屬分憂的高尚品德。

正是在盧金的堅決命令和品格影響下,第16集團軍堅強的阻擊了德軍的瘋狂進攻,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德國元首和英國首相都在時刻關注斯摩稜斯克戰役的戰況,當蘇軍命令第20集團軍和第16集團軍向東突圍時,盧金仍然在與德軍作戰,丘吉爾藉此向外界宣稱斯摩稜斯克仍然掌握在蘇軍手中,德國元首聽到後,馬上通過無線廣播向丘吉爾質問:“請丘吉爾先生去問問那位蘇聯第16集團軍的盧金將軍,斯摩稜斯克到底在誰手中?”

因為一名蘇軍將領,德國元首為何和丘吉爾在電臺上爭吵起來

實際上,當兩國首腦在電臺吵架的時候,盧金一直都在斯摩稜斯克指揮戰鬥,直到8月3日,蘇軍兩個集團軍成功從德軍的包圍圈中撤退出來,並在羅科索夫斯基的率領下還組織了一次成功的反擊行動,極大的鼓舞了蘇軍士氣。

盧金指揮第16集團軍在斯摩稜斯克成功組織防禦並確保了第20集團軍不被德軍包圍,還使兩個集團軍成功從包圍圈突圍,這是盧金軍旅生涯創造的第二個奇蹟。這次突圍也是蘇德戰爭中,蘇軍首次從德軍重圍中脫險,德軍元帥在空中看到蘇軍撤離的情況後,大聲質問德軍戰場指揮官,為什麼不把口袋紮緊,可他們哪裡知道,在斯摩稜斯克較量中,德軍的裝甲部隊也遭到了重創,進攻中的德軍同樣遭到重大損失。

斯摩稜斯克戰役雖然最終德軍裝甲部隊強渡了第聶伯河,蘇軍也下令撤離斯摩稜斯克,但盧金的部隊成功拖延了德軍的進攻時間,消耗了德軍的兵力和能源,為莫斯科戰役贏得了時間。

因為一名蘇軍將領,德國元首為何和丘吉爾在電臺上爭吵起來

從斯摩稜斯科防線退守到莫斯科防線,盧金用血肉之軀擋住了德軍31個師的進攻道路,成為與朱可夫齊名的戰場“救火隊長”

經過舍佩托夫卡和斯摩稜斯科兩次交鋒,盧金的名氣大增,不僅在蘇軍中享有很高聲譽,也受到德軍高級將領們的關注。因此,在短暫休整後,第16集團軍受命向莫斯科防禦戰線收縮,但由於蘇軍指揮上的原因,德軍裝甲集群對蘇軍西方方面軍發動了一次合圍戰鬥,致使盧金所在的預備方面軍和蘇西方方面軍被德軍包圍。

在這種危急情況下,斯大林和最高統帥部仍然希望盧金能第三次創造戰場奇蹟,他們命令盧金想盡千方百計從包圍圈中突圍出來,並命令朱可夫抓緊組織莫斯科大反攻。這是蘇軍企圖用盧金的部隊來拖住德軍進攻莫斯科的兵力,從而為蘇軍大反攻爭取時間。

從9月份被德軍圍困到10月10日,盧金的部隊已經多次打退德軍的進攻,部隊傷亡大增,給養和後勤保障缺乏,無論是兵力和裝備都無力支撐有效的突圍。盧金明白眼前的處境只有死守拖延德軍進攻主力,為朱可夫爭取時間,他抱著戰鬥到底的決心向統帥部發了一封電文:“彈藥所剩無幾,糧食則已經耗盡,部隊靠當地居民提供的糧食和屠宰戰馬為食,醫療用品已全部用完,剩下的帳篷留給了傷員,部隊只能露宿。”

因為一名蘇軍將領,德國元首為何和丘吉爾在電臺上爭吵起來

雖然這條電報內容很平淡,卻真實的反應了盧金在艱苦環境下的堅強意志,在餘下的時間裡,盧金帶領被圍困的部隊與德軍苦戰三個多星期,最終在德軍的炮擊中部隊受到嚴重損失,他本人也被炸斷雙腿身負重傷被俘。但在盧金部隊的眼前,德軍25個步兵師、4個裝甲師和2個摩托化師被拖住了二十多天。

盧金與德軍苦戰的這三個星期,也是朱可夫與德軍展開大智大勇較量的三個星期,正是在盧金所率部隊的犧牲和朱可夫的堅強反擊下,莫斯科戰役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都說家貧思賢妻,國難思良將。盧金正是在國家處於最危急關頭,蘇軍處於最危險境地挺身而出,他的英雄行為並沒有因為他的被俘而失去光澤,相反,當二戰結束,盧金從德軍集中營回來後,他受到了蘇聯人民英雄般的歡迎,並升任敖德薩軍區副司令員,可惜的是,由於健康原因他於1946年離開了部隊。

雖然盧金象一顆流星在二戰名將中稍逝即過,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廣為傳播,戰後,他的事蹟被稱為戰場“救火隊長”,是繼朱可夫後第二個享有這個讚譽的蘇軍將領。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斯摩稜斯克戰役》

作者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