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小編致力於將最好的歷史展現出來,但是文獻資料有限,我們會竭盡全力將每一段歷史都展現出來,下面我們開始吧

一·陳廷敬

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陳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山西澤州府陽城(今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清代大臣、學者。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

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秘書院檢討。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充經筵講官,後歷任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任《康熙字典》總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年七十五,諡文貞。

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陳廷敬在家鄉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二·納蘭明珠

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納蘭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葉赫那拉氏,字端範,滿洲正黃旗人。清代康熙朝重臣,詞人納蘭性德父親。

迎娶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起家藍翎侍衛、治儀正,遷為內務府郎中,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一臺灣以及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恢復內大臣、光祿大夫原職,但不再受到重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葬於今北京海淀區上官村。

三·周培公

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四·李光地

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李光地(1642年9月29日—1718年6月26日),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今福建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學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翰林學士、兵部右侍郎、直隸巡撫,協助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因疝疾速發,卒於任所,享年七十七歲,諡號“文貞”。雍正元年(1723年),加贈太子太傅,入祀賢良祠。著有《歷像要義》、《四書解》、《性理精義》、《朱子全書》等書。

五·圖海

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圖海(?—1681年),馬佳氏,字麟洲,世居綏芬河(今黑龍江省東寧市)人,隸滿 洲正黃旗。清朝初期名將。天資忠愨,性情敦篤。順治二年(1645年),起家筆帖式,遷國史院侍讀。順治八年(1651年),擢內秘書院學士,遷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順治十二年(1655年),加太子太保、刑部尚書,因事奪官。

康熙帝即位,起為正黃旗滿洲都統。康熙六年(1667年),拜為弘文院大學士,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充《世祖實錄》總裁官。康熙九年(1670年),改中和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康熙十三年(1674年),隨信郡王鄂札平定察哈爾叛亂。康熙十五年(1676年),拜撫遠大將軍,率領周昌降服王輔臣,平定吳三桂叛亂,封為三等公。

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疾徵還,卒於任上,追贈少保兼太子太傅,諡號文襄。雍正初年,追贈一等忠達公,配享太廟。

六·姚啟聖

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姚啟聖(1624~1683年),字熙止,號憂庵,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隸漢軍鑲紅旗。清朝康熙年間政治家、軍事家,收復臺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康熙二年(1663),鄉試中舉,授廣東香山知縣,因擅開海禁,罷官從商。三藩之亂後,捐資募兵,投入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麾下,署諸暨知縣,屢獻奇謀,擢為浙江溫處僉事。

康熙十五年(1676),勸降耿精忠,遷福建布政使。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任福建總督,負責平臺事宜。康熙十九年(1680),率兵攻克海澄,收復金廈,迫使鄭經退兵澎湖,授兵部尚書銜、少保兼太子太保、右都御史。康熙二十一年(1682),協助水師提督施琅收復臺灣,駐守福州。1683年,因舊疾復發病逝。

姚啟聖為政統軍執法嚴明,在收復臺灣過程中功勳卓著。著有《憂畏軒奏疏》、《憂畏軒文告》等。

七·施琅

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施琅早年是鄭芝龍的部將,1646年(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鄭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藉故殺曾德而得罪了鄭成功,鄭成功誅殺了施琅父親與兄弟。由於親人被鄭成功殺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後,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被提升為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採納了李光地的意見,授施琅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積極進行攻討臺灣的部署準備。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決定攻臺,命施琅與福建總督姚啟聖一起進取澎湖、臺灣。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臺灣水師獲得大勝。上疏籲請清廷在臺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臺灣、守衛臺灣。因功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賜諡襄莊,贈太子少傅銜。施琅死後與其妻王氏、黃氏合葬。泉州城內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東郊有績光銅柱坊,現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八·田文鏡

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田文鏡 (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時大臣。原隸籍漢軍正藍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漢軍正黃旗。監生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十二歲的田文鏡出仕縣丞,升知縣、知州,歷二十餘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官內閣侍讀學士。雍正帝即位後,深受寵待。

雍正元年(1723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調任河南布政使,擢升巡撫。田文鏡憑藉多年擔任地方官的經驗,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針,以整飭弊政。清查積欠,實行耗羨提解;限制紳衿特權,嚴限交納錢糧;嚴行保甲制度等。但引起一些官員不滿,先後受直隸總督李紱、監察御史謝濟世參劾。然而雍正帝以其實心任事,稱之為“模範疆吏”,任用如故。

九·李衛

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李衛(1688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銅山(今江蘇徐州豐縣大沙河鎮李寨)人,清代名臣。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衛捐資員外郎,隨後入朝為官,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賞識,歷任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為官清廉,不畏權貴,不論所任何職,在位時能體察民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十·赫舍裡·索額圖

康熙十大名臣都有哪些?1分鐘快速瞭解忠臣良將

赫舍裡·索額圖(1636年-1703年),號愚庵,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索尼第三子(庶子),孝誠仁皇后叔父。清代康熙年間權臣。

崇德元年(1636年)前後,生於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帝繼位之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故深受信任。平定三藩時,贊畫圖謀,頗有功勞。康熙中期,代表滿清朝廷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從徵謀反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後期因參與皇太子之爭,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飢餓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