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電力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小小五味苗帶來脫貧新希望

本報訊(記者 葉瑛 通訊員 王森)

深秋時節的山陽縣楊地鎮白馬村,秋風習習,滿山紅葉,火紅的柿子掛滿枝頭,金黃的豆子曬滿場院。在海拔1000餘米的外坡組田間地頭上,群眾正在滿臉堆笑的栽種著一顆顆嫩綠的五味子種苗,挖坑、下苗、培土、覆蓋薄膜,一道道工序都顯得那樣的小心翼翼。

包抓白馬村脫貧攻堅近四年來,山陽縣電力局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協助該村住房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制定產業幫扶規劃,針對該村具備野生中藥材生長得天獨厚的條件,先後投資65萬餘元,建成村屬50畝連翹育苗基地,發展成片連翹944畝;扶持該村建立了寶山榨杆酒合作社和榨油廠,發展油葵種植1000畝、甘蔗300畝及五味子300畝。

2019年,國網陝西省電力公司又為白馬村撥付專項資金45萬元,扶持發展五味子450畝。群眾以自有土地入股,種苗、化肥、人工等費用由項目資金支出。產出後,按照群眾70%、村集體30%的比例分紅。這一項目始終牽掛著領導的心,為確保項目按期高質量實施,山陽縣電力局成立了項目管理小組,制定了詳細的實施計劃,主抓扶貧工作的幹部長期駐村,與鎮村幹部、駐村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共同推進土地流轉、與群眾合同簽訂、土地平整和種苗購置、栽種的事項,該局黨政負責人多次深入現場督查指導。

10月30日一大早,該局負責人再次前往白馬村外坡組五味子基地栽種現場,與駐村工作隊、村組幹部和群眾謀劃產業發展,查看種苗栽種情況,要求一定要把這項承載著上級領導的關懷和群眾希望的好事辦好、辦實,要注重栽植質量,加強後期科學管理,確保種苗的成活率,讓貧困群眾有幹勁、有盼頭,最終得到實惠。

負責栽種的副村長王世祿信心滿滿:“450畝五味子基地項目的建成,將成為白馬村群眾後期增收的一個主導產業,成為我們脫貧致富的新希望,在去年整村退出貧困村的基礎上,我們致富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

據瞭解,新栽的種苗3-5年後掛果,每年產生的經濟效益預計在200萬元以上,將帶動5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山陽電力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小小五味苗帶來脫貧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