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不止TWS,機構還在尋找這些隱形龍頭!附17家公司獲調研

今天相信不需要我再科普TWS了,週末鋪天蓋地,今天市場充分驗證!

今天才告訴你TWS是什麼的自媒體,基本都是後知後覺了。

晚瞭解,就要捱打,這是常識。

所以不但你要在上週4就要發現TWS的邏輯,還要去尋找下一個TWS在哪裡?這就需要了解機構是如何玩轉調倉的。

機構的玩法,最簡單直接的,就是調研。

調研這種上門研究企業的玩法,其實是效率很低的事情,大家聚在一起,吹一下票,然後各自回去寫報告。

有這麼多時間耽誤,股價都已經快翻倍了。

典型例子,就是漫步者。

上週4的集體調研,週末出了兩篇研報,而過去的6個月內沒有任何機構研究!其實你會發現機構也是後知後覺的!

即使這是一種相對落後的方法,我們依然要去尋找調研的機會。

消費電子不止TWS,TWS的爆發只是一個AirPods爆款銷售帶來的機會。

而未來5G產品的發力,會帶來大量類似TWS的機會。

所以機構也在行動,每週你需要看看機構都去調研了誰。

簡單寫一點思路,當作拋磚引玉了,僅供參考。

直接來自公開的數據,過去的一週機構調研了誰。

消費電子不止TWS,機構還在尋找這些隱形龍頭!附17家公司獲調研

從行業分佈來看,被調研公司集中在計算機、電子、化工等行業。

計算機、電子兩大行業成機構調研重點

iFinD數據顯示,個股方面,廣聯達累計接待機構達364家,位居首位;匯川技術累計接待187家機構,排名第二,兆易創新累計接待185家機構,排名第三。

有了公開的數據,接著你要做的是去思考,為何機構要選擇他們。

接下來就是去做行業的分析,從機構行為去思考行業是否有爆款的產品,是否有整個產業鏈的機會。

假設你已經做了TWS的功課,那麼你一定明白這是消費電子的領域。

那麼你在這個表上會發現還有這些消費電子被機構關注。

環旭電子,順絡電子,水晶光電,他們都是同一個產業鏈裡面的不同細分領域。

所以與其你在整個市場的關注中,去追高捱打。

不如好好的想一想,機構還在關注哪些機會。

他們的三季報如何,他們的最新研報的亮點在哪裡?

他們在蘋果和華為的供應商裡面,市場份額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新的技術?

這些內容去好好做功課了,才是一個投資者應該具備的能力。

而不是在茫茫多的TWS資料裡面,找自己能抓到的漲停。

買在分歧,賣在一致!

如果你總是追高虧錢,那你要想想是不是次次都後知後覺!

除此之外,行業的邏輯也要把握。

還是上面的圖。

匯川技術,埃斯頓,高新興,這3個公司,也有一個同樣的概念,叫做工業互聯網。而這個概念是5G傳輸裡面非常重要的部分。

隨著5G的正式商業化,手機終端的產業鏈已經挖掘的非常詳細了。

先硬件,後軟件的炒作思路,現在開始逐步向軟件端開始挖掘。

機構密集調研,就是一個風向標。

機構趕在業績披露後不會踩雷了,先進去,然後工信部各種政策出臺,5G的重要分支就要開始炒作了。

包括基站(包含光模塊)也是同樣的邏輯,都是炒作的延伸!

本週還會寫一篇關於5G分支的挖掘。

我感覺時間要近了。

TWS隨著市場明牌,強度也是2-3天而已。

注意但凡市場全都認識了,就是賣的時機,注意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