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陸軍司令有能力推翻國防部長嗎,為什麼?

順心順意138994775


現代軍事管理制度來看,掌兵權和指揮權一般都是分開的,而且前者一般都是由文官擔任,而且管理者軍隊人事、補給和裝備等等。軍事首長並不能負責軍政事務,其只負責戰時指揮和執行作戰。這主要就是為了防止軍政不分,最終造成軍人干預政治,造成軍事獨裁和軍人專制。當然軍事本身就是政治的一種延續,軍人在現實政治活動中是不可能完全不干涉或者影響政治的,只不過不同罷了。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訪問阿富汗)

英國政治學者塞繆爾·芬納將軍人介入政治的模式分為了四類,即成熟、發達、低等、最小四個等級。在成熟的政治文化下,軍人僅能間接影響政治,且政治合法性至上,軍人無法獲得權力。發達政治文化,軍人干涉政治會被抵制,其只能間接影響或者採用訛詐的方式獲得權力。在低等政治文化下,軍人干政合法性會被質疑,但是卻改變不了現狀,其往往會通過訛詐、替換或取代的方式獲得權力。最小的政治文化,則完全是軍人當政,其合法性與否並不重要。這其中的低等政治模式和最小政治模式的典型代表就是泰國,其通過反覆的政變和修憲在兩者之間不斷轉化。

(泰國政變)

有人很不理解為什麼泰國軍隊總是發動軍事政變,問題關鍵就在於其落後。自1932年建立君主立憲制度以來已經累計發動了19次軍事政變,憲法換了20部,平均下來每四年就要來上那麼一下。這其實就是泰國軍隊本身在國家現代化過程中所扮演的主導角色有關。泰國本身是一個沒有經歷過國家工業化就由一個前現代國家成為現代國家。1932年泰國政變其實就是由軍方推動的一系列改革。當時泰國是君主專制制度,由於正趕上全球經濟危機的波及,泰國王拉瑪七世不得不縮減支出,這觸及了軍方的利益,最終引發了政變。在這之後,不但軍人集團長期把持泰國政權,而且每當有人要觸動軍方利益的時候就會發生政變。

(泰王哇集拉隆功)

最近泰國兩次軍事政變分別發生在2006年和2014年,他信和他的妹妹英拉兩任民選總理被推翻,而發動政變的都是泰國陸軍司令,分別是頌提上將和現任總理巴育。從這也可以看出泰國陸軍司令在泰國軍隊中的地位和權力,其基本上就是泰國軍隊的實際統帥。不過從泰國國防體系來看卻並不是這樣。根據泰國憲法,泰王是泰國武裝力量的統帥。國防事務最高決策機關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由內閣總理兼任主任。軍事最高機構為皇家武裝部隊總部,首長是泰國皇家軍隊參謀總長(也稱國防軍首長),其主要負責戰時軍事行動指揮和執行,然後才是各軍種部門司令部。而泰國國防部是泰國最高軍事行政機構,負責制定和規劃國防政策,泰國國防部長就是泰國最高的軍政長官。

(陸軍總長巴育)

原則上講泰國國防部長應該是文職人員擔任,但是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是都是由軍方人士(或軍方背景)擔任。在2014年政變之前泰國國防部長由政府總理兼任,也就是英拉擔任,結果也就顯而易見,很容易就被推翻了。在巴育發動政變之後則由副總理、前陸軍司令巴威·翁素萬上將擔任,直到今年大選後新內閣產生,國防部長再次由總理巴育兼任。由於巴育本身帶有鮮明的軍方背景,所以從現在來看,雖然目前巴育原則上已經退出現役,其應該為目前泰國軍方的實際掌控者。在這種情況下,軍方的利益必然得到充分照顧,也就不可能再爆發政變。

(翁素萬與巴育)

本文圖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陸軍總司令一般是軍人出身,他直接掌握著軍隊,權力非常的大,可以直接指揮軍隊造反。而國防部長一般是文職出身,他不直接掌握軍隊,所以在理論上陸軍總司令是可以率軍推翻國防部長甚至是總理的。




大家可以看到,在他信和英拉執政的那些時代,最終發起軍事政變的都是陸軍總司令。而無論是他信還是英拉都對他們無可奈何,最終被逼遠走國外。要說他們兩個人都是總理了,任命的國防部長肯定是忠於自己的人,甚至自己都可以兼任國防部長。



但是國防部長因為是文職官員,並不能夠直接指揮軍隊,必須通過命令軍隊的司令才能夠間接的掌控軍隊。一般在西方民主化國家,國防部長對軍隊的司令還是有很大的權利。但是在泰國這個地方,很多事情卻並不像西方那些國家那樣正規,而且泰國還有一個權力非常大的王室的存在。



而且他信和英拉他們執政的理念事實上大大得罪了泰國的上層階級,尤其是泰國的王室。所以這些人聯合起來,支持泰國的陸軍總司令起來發動軍事政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防部長對這樣的軍事政變完全是無可奈何,因為政變後面有國王的支持。



因此在泰國那種情況下,由於陸軍總司令直接掌握著軍隊,所以可以起兵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國防部長乃至總理。


平安國際


泰國陸軍司令就是軍權在手天下我有的厲害角色,別說推翻國防部長,就是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政府,罷免泰國總理都是常有的事,如今的泰國總理巴育就是從泰國陸軍司令的職位上,通過發動軍事政變而成功上臺。

(泰國總理巴育)

泰國陸軍司令並非是泰國軍方一把手,泰國陸軍官方名稱是泰國皇家陸軍,其和泰國皇家空軍、泰國皇家海軍共同組成了泰國皇家武裝部隊,所以泰國軍事體制中泰國皇家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才是軍方一把手,但是這個最高司令並沒有實權,真正掌握實權的是泰國皇家陸軍司令,因為泰國皇家陸軍是泰國成立最早也是實力最強的軍隊,是絕對的主力,泰國空軍和海軍一直是協助陸軍的角色,泰國皇家武裝部隊總兵力約37萬,其中陸軍就佔了約20萬人,而且陸軍還有大約50萬陸軍預備役人員。

(泰國陸軍司令阿披拉)

泰國皇家軍隊表面上忠於泰國國王和人民,但它其實只是忠於軍方自己的利益,從1932年泰國君主立憲以來,這隻軍隊成功進行12次軍事政變,只要泰國政府動了軍方的核心利益,那麼被推翻就是它的最終的下場,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代表泰國底層民眾的他信集團與軍方的鬥爭,2001年他信利用廣泛的民意基礎成為泰國總理之後,試圖瓦解軍方利益集團,想要軍隊國家化,一度安插自己堂兄為陸軍司令和利用警方逐步替代軍隊的安全職能,最終他信於2006年被陸軍司令頌提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被迫流亡海外,同樣他信集團的二號人物英拉在成為總理後,也於2014年倒在了泰國陸軍司令巴育發動軍事政變之下。

(他信和英拉)

總之,泰國陸軍司令是泰國第一號實權人物,哪怕是巴育這位前陸軍司令成為了總理兼國防部長,其依然不敢放棄對陸軍司令這一職位的把控,所以如今的陸軍司令是巴育的親信阿披拉·空頌蓬。


世界這點事兒


泰國陸軍司令有能力推翻國防部長的。泰國陸軍司令比國防部長大多了,國防部長只是個虛名,權力弱小,面對陸軍司令只能相形見絀,無用武之地。

泰國是君主制國家,國王與陸軍司令分享權力,一旦國防部長撼動國王與陸軍司令的利益,國防部長都會被趕下臺。連總理都保不住,何況是國防部長了。

當上國防部長和總理之後要效忠國王與陸軍司令,不可違背國王與陸軍司令的利益。

前總理他信和英拉就是因為不按國王與陸軍司令的步驟去執行,違抗了國王的旨意,得罪了上流社會財閥利益,親近底層民眾,因此觸怒國王,再由軍隊發動政變推翻,才導致他信與英拉兄妹出逃國外。這就是泰國體制政策,無論是誰當上總理或國防部長等都要唯國王馬首是瞻,不可越權違反國家政策!


鐵男春秋


緬甸、泰國等陸軍司令是實際上三軍司令,握有極重兵權。與政府更替無關。因此,國防部長主要管軍事外交軍事財務軍事政策等,不能調動軍隊不能指揮打仗。


用戶6909244029891


泰國陸軍總司令和國防部長都不是虛名,區別在於崗位有所不同。陸軍總司令是陸軍的最高指揮官;而國防部長屬於政府的職務系列,在不同的國家國防部長的職位和職責是不同的。在有的國家,國防部長對軍隊有指揮權,那麼國防部長的權利就很大,而有的國家政府對軍隊沒有多少指揮權,國防部長也可以說只是徒有虛名,在名義上負責公開的軍事外交、兵役、國防教育等工作。泰國的國防部長應屬後者。

泰國陸軍總司令的的權利很實、很大。由於泰國的空軍極其薄弱,陸軍總司令就成為泰國軍隊最高指揮官。當然,泰國憲法規定,泰國國王是國家元首,是泰國軍隊的最高統帥。這是泰國陸軍總司令是無法可比的。但是,和國防部長比較起來,陸軍總司令那就高的不是一星半點兒了。現任總理巴育就曾擔任泰國陸軍總司令。泰國先後出現過幾次推翻民選政府的“政變”,都是由陸軍總司令親自指揮的。所以可以說,除泰國國王外,陸軍總司令也掌握著泰國國家的命運。

所以泰國陸軍總司令若想推翻國防部長那就是“小菜一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