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的“至暗時刻”

文 | 段譽

力帆股份正在經歷成立27年以來最灰暗的時刻。停工、拖欠工資、業績暴跌、負債高企,這些危險的詞彙猶如一塊塊牛皮癬粘在昔日明星摩托車企業身上。即便政府出手“相救”,自己也賣資產籌錢,但力帆股份距離安全區還很遙遠……

力帆股份的“至暗時刻”

近日,力帆股份被曝工廠今年以來處於半停工狀態,已拖欠員工近兩個月工資。一個月前,公司還被傳破產,種種情況均反映出力帆股份的經營困難。表現在三季報上,力帆股份淨利潤虧損26.33億元,同比暴跌2064.56%。

事實上,去年以來,許多車企日子都很難熬,有的被曝資金鍊緊張,有的甚至傳出破產消息。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窘境竟然也發生力帆股份這樣的明星企業身上。

對於大眾來說,力帆這個品牌並不陌生,此前依靠摩托車紅極一時,創始人尹明善的創業經歷也頗為傳奇。他出生於1938年,直到50歲時才賺得人事第一桶金。1992年,54歲的尹明善投資20萬開始摩托車實業創建力帆集團,摩托車銷量打開後,尹明善開始投身於汽車產業,打造出力帆汽車品牌,隨著2010年力帆股份上市,尹明善成為身家百億的重慶首富。

力帆股份的“至暗時刻”

力帆股份股權結構圖 來源:力帆股份2018年報

2017年,尹明善退休,但沒能過上下棋、看書的清閒日子,反而疲於應對公司的債務危機。這樣的危機來自於力帆股份造車夢的破碎,2007年左右押寶新能源汽車。尹明善說:“如果新能源做不好,力帆有可能被淘汰”。2016年,力帆股份卻傳出“騙補”醜聞,這大大影響了公司業務的正常推進和盈利能力。

最近三年,力帆股份主業低迷,扣非淨利潤均是負數,靠變賣資產才免於帶帽。再到後來,評級下調、融資違約、被追債、股份遭凍結、賣廠賣地求生、破產等消息相繼曝出。今年7月,力帆股份被追債超過14億元。

糟糕的基本面讓投資者失去了信心,2016年初開始,力帆股份股價一路下滑,截至11月4日,股價報2.85元,跌4.36%,市值37.44億元,較2015年的歷史高點已經跌去90%。

不過,力帆股份還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相救”,以至於局面看起來還有挽回的餘地。

力帆股份的“至暗時刻”

力帆股份股價走勢

大概10天前,為了緩解力帆股份的負債壓力,重慶市政府召集地方金融辦及相關銀行機構債權人等,已經幫助力帆股份組織成立了債委會,要求各銀行“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

資料顯示,力帆股份曾經接受過銀行的“援助”。力帆股份先後獲得了進出口銀行、重慶銀行、浦發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浙商銀行、興業銀行等總額度共計125.66億元授信,這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力帆股份的融資困境,但是目前力帆未使用額度僅剩4.5億元。

除了外界搭手,力帆股份也在“自救”。今年,力帆股份出售了力帆紅星國際廣場和力帆楓越的資產。只是,供應商彷彿失去了信心,據媒體報道,力帆集團的2級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採購部一位員工爆料,力帆乘用車部分供貨商要求力帆股份結清貨款才能重新供貨,另一些供應商直接找上門來要求付清貨款。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力帆股份還有扭頹機會,但壓力巨大。內部員工欠薪未還,正常開工遇阻,外部融資遇挫,債務壓頂。二級市場上,投資者心灰意冷,股價持續下滑。如今的力帆股份已經星光暗淡,婉如虎落平陽,接下來,尹明善能帶領企業力挽狂瀾嗎?時間自會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