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對一個人心懷愧疚,而無法彌補的人,總會在和這個人相似的人身上,尋求一些安慰。”

在《出彩中國人》做評委的撒貝寧,遇到了一位78歲還能唱花腔、唱高音的奶奶。

投票環節,他脫口而出:“我給媽媽先投吧。”

其他嘉賓調侃他“怎麼稱呼都改了”,撒貝寧講了一段故事。

他的父母都是文藝兵出身,媽媽愛唱歌,退休後還在合唱團唱,家裡聚會,也總愛來兩嗓子。

他總攔著媽媽:“你別讓人笑話了。”

作為孩子,他絲毫沒能體會到唱歌對媽媽有多重要,也沒能在媽媽還在時,問問她有什麼心願,能不能為她做點什麼……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看著這位像極了自己媽媽的老人,一向主持風格穩健的撒貝寧沒崩住,紅了眼睛:

“如果讓我能在這裡,幫助一位母親實現她的心願,我覺得,這是上天給我一次彌補的機會。”

這世上有太多我們早就習以為常的關懷和愛,只有在失去時,才懂得它的珍貴。

豆瓣9.1分的電影——《世上最美麗的離別》,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她的愛,一直被忽視

每個光鮮的家庭背後,都少不了“一地雞毛”,而處理這些的,通常都是媽媽。

她身兼數職,忙裡忙外:

丈夫面前,她是照顧生活起居的妻子,事無鉅細。

早上丈夫出門,她要光著腳小跑去門口幫他把鞋子擺正,方便他更換。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整整齊齊的衣櫃,掛滿了男式襯衣領帶,一件自己的衣服都沒有。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看似很常見的“男主外女主內”模式,她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丈夫對她不聞不問。

兩人走在一起的時候,她喋喋不休,甚至祈求丈夫“倒是說句話啊”。

丈夫的回應只有無盡的沉默。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女主身體不適,想去丈夫就職的醫院做個檢查。

丈夫冷漠回絕:

“不舒服去其他醫院檢查一下就好了。”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兩人不歡而散,丈夫摔門離開。

她依然目送著丈夫,還不忘關切一句。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在孩子面前,她是一個囉嗦的女人。

她去女兒工作的地方探望,想跟女兒一起吃個午飯。

跟情人有約的女兒隨便想了個藉口,就把她打發了回去。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兒子高考一直不如意,復讀了三年。

因為壓力太大,常常日夜酗酒。

喝到爛醉回到家時,永遠都是個子還沒他大的女主要把他拖到房間裡,收拾爛攤子。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更糟糕的是,家裡還有一個老年痴呆的婆婆需要女主照顧。

婆婆雖然什麼事也不記得了,身體卻還很硬朗,惹麻煩的能力一點也不差。

一下子沒看住,就把紙尿褲從褲子裡扯了出來,還衝著前來查看的女主發脾氣、動手打她:

“你怎麼現在才來,你這個壞女人!”

好好地吃著軟柿子,突然神志不清,把一盤柿子到處亂砸,往她身上扔。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全家人都不願意管這個“大麻煩”。

只有被折磨地最慘的女主一心想要好好照顧她,捨不得把她送去療養院。

在自己的親弟弟那裡,女主又成了一個實時到賬的“提款機”。

弟弟沉迷賭馬,把弟媳開炸雞店辛辛苦苦掙得錢全部拿去揮霍一空了,仍然不知悔改。

女主時常去看他,為他貼補家用,弟弟不但不領情,還嫌姐姐給的錢不夠多,吐著唾沫把她從家裡趕了出去。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女主像個陀螺,永遠在圍繞著這個家打轉,圍繞著家人打轉。

沒有一刻能停下來,考慮一下“自己”。

她和幾個高中同學計劃去旅行,結果每一次,攢錢交了會費,最終都因為家務事無法成行。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總說要去做身體檢查,結果預約好的檢查,一拖拖了兩三年。

到最後,“迫不得已”去醫院檢查一次,就被查出了絕症。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她默默付出,默默承受,默默扛起生活的壓力,又咽下所有的苦楚。

一天夜裡,丈夫向她坦白了她的檢查結果——卵巢癌。

她無助過,又很快藏起了自己心裡的恐懼:

我一點也不怕,不就是摘除子宮嗎,摘掉不就好了,這樣我反倒放心了。

就像往常的每一次一樣,受罪的是她,關心安慰別人的,還是她。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爸爸問她:不痛嗎?

她只說:痛的話,難道你能替我痛嗎?

癌細胞擴散到身體每一處,怎麼會不痛?

她全都咬牙忍下:悄悄囑咐女兒,不要告訴兒子自己生病的事,因為不想影響他高考。

操持著所有的家務,喂婆婆吃飯,洗衣、擦地……

全家人,沒有一個伸手幫幫她。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她的病越來越嚴重,門口醃醬菜的罈子開始冒泡,裡面的醬菜泛起了白色的黴。

往常,醃製醬菜的總是家裡的女主人。

似乎連大醬缸也知道,撐起這個家的人,到底是誰。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如果媽媽不在了怎麼辦?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這或許就是人性。

某天晚上,女主突覺不適,趴在馬桶邊吐了起來。

看到血液一口口湧出,她的脆弱、恐懼和崩潰,終於爆發了出來。

她躺在丈夫懷裡大哭,兒女們無助地在旁邊抽泣。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可哪怕到了這時候,他們想的還是自己。

女兒承認她的自私,在得知媽媽生病時,她腦子裡的第一個想法是:

“如果媽媽不在了,我該怎麼生活。”

她沒想過媽媽會有多痛,沒想過如何讓媽媽好起來,只是擔心,沒了這個“保姆”,自己的生活會一團糟。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爸爸一個人買醉倒在路邊時,不停地咒罵自己:

“死的人該是你不是她啊,沒有老婆看你又該怎麼辦?”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一家人,不得不“從頭開始”。

學習自己曾經理所當然地享受的事情,學習“愛媽媽”:

丈夫開始關注她,之前妻子想吃卻沒帶她去吃的披薩餅,他會打包一份給她帶回家;

女兒開始學做菜,接手了平時都是由媽媽來做的家務;

兒子哭著許諾,自己這次一定會考上大學,讓媽媽開心,只是不知道媽媽是否能等來成績公佈那一天;

之前一直由媽媽負責裝修的新房,也交到了爸爸手中,他按妻子的喜好挑選傢俱,想要給她最美好的回憶……

反倒是媽媽,一點沒有“病人”的自覺。

知道自己活不久後,她悄悄地為親人們謀劃著沒有她之後的生活:

趕走了一直照顧自己的弟媳,讓她好好跟弟弟過下去;

揹著所有人,為自己買了一份壽險,受保人是弟弟的名字;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女兒請了長假回來陪她,她催女兒回去工作,怕影響她的工作;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她整理出了家裡的所有財產,分成幾個部分:

一部分給爸爸,夠他過完後半生;

一部分給女兒,在她出嫁的時候送給她;

一部分留下,供兒子結婚。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理智只是偽裝,她依然會為自己的無能為力崩潰。

因為心疼婆婆一個人沒辦法好好生活,她生出了想要帶她一起走的念頭,最終還是痛哭著放棄……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女兒曾說,想用愛來報答媽媽,但那根本不可能。

子女從來沒法報答母親所給予的,她的愛像永不止息的泉水,而水永遠不會逆流。

女主問丈夫,在什麼時候會想起她。

他的答案是每一刻: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因為她的愛,早就滲透家人的全部生活。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別等到失去,才想起要珍惜

都說成年人最奢侈的3個字,是“來得及”。

“對自己愧疚的人,有機會說聲對不起,對自己未能表達愛意的人,有機會表達他們的愛。”

比起毫無預兆的離別,這家人還有機會向母親道歉,對母親說“我愛你”。

這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但這是戲,它有劇本,可以編排,有一個溫情的結局,來彌補觀眾的失落。

現實不會給我們太多彌補的機會。

評論區有網友感嘆:

“我們對父母最大的誤會,是以為他們會永遠陪在我們身邊,永遠在原地等我們。”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我們總是為了工作、為了賺錢,忽略父母;堅信來日方長,堅信衣錦還鄉那天能從容盡孝。

忘記了時間殘酷、人生短暫、生命脆弱……

那些曾經忽略的,變成一生的遺憾愧疚,每每想起,就如芒刺在背。

撒貝寧記得,媽媽告訴自己的最後一句話是:“不要感冒了。”

後來,每在節目裡喊一聲媽媽,心裡都像有根刺在扎著。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季羨林先生曾這樣記述自己“永久的悔”。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求學,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數。

有一次回家,對街的大嬸告訴他:“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

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於是他暗自立誓: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母親到身邊。天不遂人願,還沒等到大學畢業,母親就去世了。

他在文章中寫:“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

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

撒貝寧,你這次怎麼沒繃住?

那麼多的愧悔遺憾,想來足夠讓我們稍稍清醒。

如果還來得及,有什麼想說的就告訴他們吧。

“凡是能做到的就盡力去做吧,至少要報答她萬分之一的疼愛。”

失去後的追悔,是這世間最無用的東西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