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放眼世界,中國企業家最缺的是這兩條

CFIC導讀

近日,北大國發院周其仁教授在佛山企業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分享了他對經營企業和人生的看法。在周其仁教授看來:“大市場、好東西,這兩個理念中國企業家最欠缺。

周其仁:放眼世界,中国企业家最缺的是这两条

圖為北大博雅資深教授、北大國發院教授周其仁發表演講。

近日,北大國發院周其仁教授在佛山企業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分享了他對經營企業和人生的看法。在周其仁教授看來:“大市場、好東西,這兩個理念中國企業家最欠缺。

以下為周其仁教授演講摘編:

本次活動其實是我們跟著企業家,一起去看看別國製造業發展。我們一行50多人,去了國內4個城市,國外3個國家,共26家企業。過去,我們學哲學認識論,提到人怎麼認知外部世界,我還記得一句話,“人腦是一個加工廠”。我們這次等於是50多個流動加工廠,一邊看一邊聽。接下來,我向大家彙報幾點感悟。

小地方一樣能出大企業

很多大公司出在小地方,這是走訪中最讓我們受刺激的,也是覺得有意思的一件事。佛山很多企業都建在小地方,比如世界五百強美的也是建在小地方,它們都有草根基礎。這樣來看,不同國家的企業可能有一些共通的規律。

我們第一站是德國的斯圖加特,參觀距離斯圖加特七八十公里一家公司。這是一家村辦企業,做的產品也並不是多厲害,就是衛浴的淋浴器、水龍頭。這家企業叫漢斯格雅,總規模也只是一年10億歐元,約為80億元人民幣。看他們的銷售業績彷彿是在看一張世界地圖,他們在“打”全球市場,總銷售額有77%來自全球其他國家。

在這之後看到的公司也很有意思。例如巴斯夫,它是全球知名的化工公司,口號是“我們創造了化學”,這個話口氣不小。參觀後才知道,原來當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就是從他們公司的小房子裡走出來的,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深遠。在路德維希港這樣一個只有約16萬人的小城裡誕生,就是這樣一個小地方的企業,去年在全球市場達到625億歐元的銷售額。

在荷蘭,我們去了一個很小的城市——埃因霍溫,號稱荷蘭第五大城市,總人口約22萬,面積約為88平方公里。這個地方出了一群企業,其中有一家特別有名,就是飛利浦。

飛利浦最早是做燈泡、做照明起家,後來做電子,現在主打醫療設備。一路走過來,早已成為百年老店。本來,我們在荷蘭還要參觀一家叫阿斯麥的著名公司,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成行。阿斯麥是製造芯片的上游企業,主要生產製造芯片的光刻機,全世界所有大的芯片廠都要用它的設備。

還有一件意思的事,總人口約為9萬,面積為24平方公里的荷蘭代爾夫特鎮出了一家瓷器公司,叫做皇家代爾夫特。這家企業每年600萬歐元的銷售額,做的也是全球生意。這是一個很小的公司,雖然在全世界範圍來看,其實它沒賣出多少產品,但是仍然堅持全球銷售。大家看它的策略與戰略,美國、歐洲、中國都是它的銷售對象。60名員工,居然做到了600萬歐元的生意額。

瑞典雖然地方大一點,但是離北極圈很近了,人口很少,他們的宜家公司在做全世界的生意。

瑞士也是一個小國家,生產的手錶在低價表的衝擊下,市場地位依然屹然不倒。雀巢也是來自瑞士的一個小城市,也在全世界做生意。

大市場、好東西,這兩個理念中國企業家最欠缺

這些現象讓我們進一步討論,有什麼東西是中國的企業家要把自己“擺進去”,並從反差中學習的?

第一,因為國家小,國內市場很小,這些企業從一開始就必須向外看。

而中國剛好相反,國內市場很大,眼光和注意力都放到國內了,一講行業情況就是國內的行業情況,很少有講全球怎麼樣的。

第二,中國文化悠久,這讓我們很容易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很多我們喜歡的東西別人欣賞不來。其實好東西是給全人類的。很多優秀的小國家、小公司後來之所以變得那麼大,那麼強,起因就是他們開始的想法不一樣。好產品不僅丹麥人需要、荷蘭人需要,而是全世界的人都需要。

我們在飛利浦的博物館,看到的第一個標題就是“點亮全世界”。那時候燈泡剛發明不久,飛利浦就已經成為第三大生產商。追根溯源,這是飛利浦的世界觀:好的產品是給人類造的。

荷蘭代爾夫特瓷器,中國人一看就覺得很熟悉。瓷器不是荷蘭人發明,而是中國特產。雖然瓷器不是丹麥原創,但是通過消化、吸收,加上自己的元素,更重要的是跟荷蘭的文化結合起來。這樣一個優質瓷器產品全人類都喜歡。

丹麥奧迪康,是世界一流助聽器企業。上世紀初,奧迪康創始人的太太失聰,聽說英國女皇買了一個美國的助聽器,千方百計給太太買來。後來,他發現很多人聽力也不好,就開始經銷這個產品,之後又下功夫製造,不斷研發,最終成就了世界一流的助聽器企業。

剛剛談的都是為2C,直接為消費者服務的,而2B端也是德國的拿手好戲。

漢臣是德國做液壓缸的企業,現在大概做到每年2200萬歐元的年收入,已經做了三代。他們一個氣缸可以用40年不壞、不滲漏。所以說德國汽車工業強,強大車企的背後有很多強的零部件供應鏈。沒有這個能力,一家公司是強不起來的。

漢臣有一條原則是一定要找好客戶,讓好客戶把產品帶到全世界去。當天晚上我們企業家總結的經驗就是,要挑好客戶,給他供貨,他到全世界去發展,你就跟著他走遍了全世界。

這件事我們可能要從一個更廣的角度來想。小地方出好公司,條件就是“心”要非常大。好產品不僅只有我們這個圈子裡才會享受,好產品全人類都需要,這個觀念要突破。這也是我們出訪當中感悟很深的一條。

可能某種歷史條件下,我們開始覺得國內“天下”已經很大,其實外面有更大的“天下”。你喜歡的東西,別人也可能喜歡,這種態度就是一個根本性的翻轉。

最後總結起來,我這次出訪得到最大的收穫有如下:

第一,小地方的普通人,能在全球的舞臺上創大業。我們看這些發達國家的大公司,早年都是從農業文明一步一步地打上來的。

第二,造出好產品,供應全人類。不要宅,要增加自信,相信別人也會欣賞我們。很多產品不是我們的原創,但我們也可把它做得最好。再加上我們的原創,中國在很多領域的成就都可以讓世界不同薪資結構的人增加對中國的興趣,增加對中國的感知。

第三,一定要換位思考,讓客戶感知到我們的產品更好、更精、更專、更特別。

第四,要持之以恆登臺階,爬上坡,攀高峰。

第五,政府、企業、工商聯、行業協會,老一代、青年一代要共同努力。

監製:唐心怡

校對:郭建偉

周其仁:放眼世界,中国企业家最缺的是这两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