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从一场奇妙的“三角恋”故事来看清供应链金融的起源

评论赠书:你认为供应链金融能帮中小企业解决眼前苟且,同时带来诗和远方吗?

我们将会选3留言质量较高的用户,免费赠送《读懂供应链金融》。(互动平台:“第一财经资讯微信公众号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背景:一场奇妙的“三角恋”

在供应链中,银行、大企业、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三角恋”关系:中小企业缺钱银行却不愿借钱给它,银行愿向大企业放贷大企业又不太需要。如果把供应链比喻成一个家族的话,中小企业像弟弟,大企业像哥哥,商业银行就是邻家女孩。弟弟喜欢女孩,女孩觉得弟弟不靠谱,不愿意理他,反而喜欢高大威猛的哥哥,但哥哥又对女孩的暗送秋波不感冒。如果按照供应链金融的逻辑,哥哥凭借对弟弟的了解,跟女孩保证弟弟靠谱,帮女孩打消对弟弟的顾虑,把女孩和弟弟撮合到一起。这样一来,不仅弟弟获得了幸福,家族成员也变得更加团结,从而加强了家族的整体竞争力。

从现实商业的角度来理解,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资产不足,银行不确信它获得贷款后有没有能力偿还,但大企业长期与中小企业合作,知道它们的斤两,能够在交易中预测中小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水平。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借了钱有没有能力偿还,银行不知道,但大企业知道;大企业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在银行那里补充信用资产的缺失(担保、抵押、监督等),在保存自身现金流的同时,帮助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获得借贷。所以,供应链金融本质上就是把供应链上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通过整合,为中小企业填补资金缺口服务。

企业也好,银行也罢,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需要深度嵌入供应链运营体系之中,对目标行业的来龙去脉充分了解,还需要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专门设计出一套定制化的信贷融资方案。

供应链金融的原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根本原因,科学地说,是信息不对称。也就是双方对同一个对象掌握的信息不对等,信息多的一方有可能蒙蔽信息少的一方,这是后者遭受损失的风险来源。在融资活动中,如果只看借贷双方,贷方需要对借方充分了解,但再了解也不及借方对自己的了解。

银行可以在供应链协作的环境下,通过对中小企业与上下游的交易行为,以及对其所在供应链的整体评价,预测该企业的成长前景,打消它借钱以后没钱还的顾虑;还可以通过供应链中其他企业对该企业的监督,打消它借钱以后不想还的顾虑。也就是说,我相信你确实是有偿还能力的,我才会借你钱;就算你不还钱,你七大姑八大姨我都认识了,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结合产业运行特点,帮助中小企业在日常运营中获取融资,将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高度结合。通过供应链上下游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所映射出的软信息,一方面降低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事前信息不对称,避免银行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降低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事后信息不对称,避免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

开展供应链金融,要依托供应链中企业上下游之间的真实交易。但是,如果根据这些交易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的主体则不仅仅是买卖双方,还包括银行、物流、商贸、保险、代理、咨询机构等相关主体。按照全球商业研究中心的分法,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一共分成四类:交易方、平台提供方、风险管理方和流动性提供方。这四类主体就像桌子的四条腿,共同支撑起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范畴。如果把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活动比作一场戏剧,那么这四个类别就像四个主角。各种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公司、机构、组织就像是一个个演员,这些演员你方唱罢我登场,分别在这场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戏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饰演主角,有的饰演配角,有的大咖还能同时饰演多个角色。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从游击队走向正规军

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点带链”的供应链金融1.0、“从链到网”的供应链金融2.0,以及“依网扩圈”的供应链金融3.0。

1、“以点带链”的供应链金融1.0

在这个阶段,最早发起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是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将其概括为“M+1+N”模式。商业银行通过对供应链核心企业这个“1”的信任,向它上游的M个供应商或下游的N个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这种融资服务只是基于上下游协作中单笔交易的某项资产,该压哪批货、该转哪笔账,一一对应。在这个模式中,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核心企业的信用转移。通过核心企业为它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做担保,银行才会放心给这些企业融资。

2、“从链到网”的供应链金融2.0

在这个阶段,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运行产生的综合性金融业务,其顺利实施与否,取决于供应链成员间是否相互协同、肝胆相照。也就是说,如果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首先要hold得住供应链上的交易和物流。因此,供应链网络中的焦点企业逐渐成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导,并且由“链”发展到“网”,第三方物流、监管机构等相关主体也都参与了进来。

在整个供应链协作体系中,焦点企业可以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最有效的掌控。上下游交易方、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这些主体,可以通过它的焦点位置连成网络。这时候焦点企业开始取代银行,成为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体,并成为平台提供方和风险管理方,一方面为这些主体提供一个能够愉快聊天的平台;另一方面给这些主体安排各自的位置,设计一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融资模式。

这个阶段,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结构开始复杂起来,涉及的主体开始多起来,焦点企业能对交易进行有效掌控,业务模式也开始稳定起来,原来的“游击队”开始成军了,但这个军队的战斗力还不是很强,故暂且把这个阶段的业务模式比喻成“地方军”。

3、“依网扩圈”的供应链金融3.0

到了供应链金融3.0阶段,焦点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商业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无论是上游供应商、下游采购商,还是金融机构、服务单位以及政府部门,都将涉及更多不同的主体。焦点企业不但能完全hold住上下游的交易,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供应链生态圈,并占据其中神经中枢的位置。焦点企业就像一支军队的总参谋长,把前方部队、武器装备、后勤保障、信息技术等各个部门统筹起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如此这般,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会更加稳定,业务流程也开始标准化,我们把这个阶段的业务模式比喻成“正规军”。

无论是供应链金融1.0、2.0还是3.0,都不是迭代关系,不是2.0取代了1.0,也不是3.0取代了2.0。游击队有游击队的用处,地方军有地方军的用处。企业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业务模式,如果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却要去打正规军的仗,可能分分钟被团灭。

开展供应链金融需要一个资源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产业整合程度越来越高,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将会成为发展趋势。在这种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不仅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眼前的苟且,还会带来诗和远方。

更多有趣的内容,请看这本说得简单明白的供应链金融读本——《读懂供应链金融》,作者是长期从事物流、供应链金融研究和行业观察的张钟允博士。

神奇!从一场奇妙的“三角恋”故事来看清供应链金融的起源 | 周末读书

著者:张钟允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评论赠书:你认为供应链金融能帮中小企业解决眼前苟且,同时带来诗和远方吗?我们将会选3留言质量较高的用户,免费赠送《读懂供应链金融》。(互动平台:“第一财经资讯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