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上演大辩论,“AI+金融”究竟怎样?不懂会血亏

博鳌论坛上演大辩论,“AI+金融”究竟怎样?不懂会血亏

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博鳌论坛成为国家级盛会,如火如荼。在这次大会上,人工智能(AI)成为了关键词。

在人工智能的大辩论中,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未来5-10年,每个人会有个AI小助手”;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则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不会淘汰人,只会淘汰不想做事的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则认为:“制造业肯定会从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受益。

这就像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所说:因为金融是唯一纯数字,又与金钱相关的领域,AI+金融,兼具人工智能的爆发力和金融行业的活跃力,所以,它一定在中国第一个爆发且影响最大。的确,对人工智能而言,上半场,淘汰赛的关键是资本,下半场,晋级赛的关键是开放、融合、创新,以及由此塑造的服务厚度与深度。

博鳌论坛上演大辩论,“AI+金融”究竟怎样?不懂会血亏

开放,不是通吃,而是共赢

就像这次博鳌论坛的定调:改革开放40年,解放了思想,激发了经济增长和无数创新。未来,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只有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谁排斥变革、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被历史淘汰。

时代大潮下,国家坚持对外开放,企业也需要有一种开放的精神。即便是互联网巨头,也不例外。过去20年间,它们颠覆传统,追求“大者恒大,赢家通吃”。而到了互联网的下半场,“通吃”越来越难,金融这样的行业,壁垒难以逾越,“开放、给力、赋能”就是最现实的变通法则,“合作不颠覆、创新不替代”就成了最有效的发展路径。

就拿金融业来说,仅银行,其存量资产就达到232.3万亿元,还附带强监管属性、高进入门槛,没有任何互联网公司能真正颠覆它们,坐大通吃。但金融老咖们也有自己的难题——陈旧的思维模式、老派的运营套路、传统的组织构架,限制了它们创新的“脑洞”,它们太需要在新技术时代找到“数字化生存”的依靠。

博鳌论坛上演大辩论,“AI+金融”究竟怎样?不懂会血亏

人民需要怎样的金融

其关键,是深入用户场景,解决相应痛点,同时,让产业深度和场景结合起来。这样,牛逼的模式无须费劲解释,把它还原到一个场景,就可以跑得顺畅;有流行潜质的产品也无须拼命推销,把它代入到一个场景,就能让人感到针对痛点的创新;有病毒效应的营销更无须花费巨资,把它放入一个场景,便激荡出自发传播的感染力。

就比如,在西南偏远山区,“小镇青年”要么去大城市汽修店里帮工,要么去省城小饭店里跑堂,要么在南方工厂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重复同一动作……他们要改变命运,最现实的办法就是参加职业培训,变身为专业人才。可是,数万元的学费,小镇青年无力承担,国家助学贷款杯水车薪,他们太需要教育贷款的支持。

再比如,面向城市里的“北漂、南漂”一族,针对合租问题多,押金难要回,房东搞事情,“有钱花”还与品牌公寓联手,为他们提供免押金的租房分期,治愈那些租房带来的丧。

博鳌论坛上演大辩论,“AI+金融”究竟怎样?不懂会血亏

如此,“AI+金融”顺应需求场景,解决社会痛点,实现“十三五”规划里一再强调的:“金融业的经营,应当是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这样有温度的金融,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金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