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长期吃止痛药,有无副作用?

流云飞雁1


(2018年9月25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是药三分毒”,特别是西药,很多说明书上明明白白罗列着一大堆副作用。但和止痛效果比起来,这些副作用就需要往后靠了。

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特别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更需要长时间定时定量用药。常用的止痛药包括:清热消炎镇痛药、麻醉性镇痛药、抗癫痫药。

一、清热消炎镇痛药

较常用的包括:扑热息痛、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这类药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末梢神经对疼痛的感知觉。这类药对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的效果较好,对内脏器管引起的疼痛效果不佳。长期服用该类药,容易引起胃粘膜损害,导致胃肠穿孔。

二、麻醉性镇痛药

常用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杜冷丁)、芬太尼、美沙酮、可待因、地佐辛等,这类药物有成瘾性,长期服用会形成对药物的依赖性,其次有呼吸抑制、便秘、出汗等副作用。一般用于急性剧痛和晚期癌症疼痛。

三、抗癫痫药

这类药主要包括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对三叉神经痛比较有效。长期吃这类药可以出现视力模糊、眼球震颤、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癌症的止痛,一般首选吗啡缓释片或吗啡控释片,其释放药物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止痛效果明显。一般按药物剂量长期服用,比较少出现不良的副作用。即使出现,也比较轻微,都在可耐受范围内。经年累月服用麻醉性镇痛药,会形成耐药性,当药效降低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加大剂量使用。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癌痛是临床上的癌痛病人较为典型的症状,癌痛的发生,常常让病人感觉到十分痛苦,服用止痛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有些癌症病人则会担心,如果长期吃止痛药的话,会不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呢?


在临床上,选择服用阿片药物的患者,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后,机体出现了头晕、嗜睡、恶心、皮肤瘙痒和排尿困难等症状,则提示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严重的,如机体的恶心和呕吐症状,造成患者一整天都不能进食,3天未进行排便和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则需要及时进行对照的治疗。


研究发现,如果癌症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则有可能会导致其肝脏发生中毒性的改变。相比较之下,非甾体抗炎药则存在有剂量的极限性,因此如果发现患者限制量的疗效不佳,此时则应当要结合实际,选择改用或合用阿片类的药物。


事实上,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可以尝试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增加机体的水分和高膳食纤维摄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防止便秘的出现。必要时,还可选择进行药物的治疗,以加强机体胃肠的蠕动。


指导专家:王家双,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广州十大名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原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疼痛科首席专家,暨南大学医学院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终身荣誉教授。

专长:擅长神经疼痛的治疗,特别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诊疗。


医联媒体


我可以很明确的说有副作用。但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应该吃,尤其是在你的主治医生建议你吃的情况。

生命质量是第一位的

我一直的观点是,生命的长度并不是绝对,真正绝对是生命的质量。我的观点,如果能让我健健康康的活一个月,而躺在病床上瘫痪一年来选择的话,

我宁肯选择,不疼不痒的活上一个来月,也坚决不磕磕绊绊,今天这儿疼那儿疼的活上半年。要不然实在太痛苦了。

疼痛的会增加我们的精神压力,癌症治疗过程当中,病人的精神状态是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的。

止疼药的副作用

止疼药最大的副作用是对肝肾这样的关联器官的损伤,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几点需要说明,

第一止痛药是对一类药的总称,不同的药,对于不同的器官的负担程度是不同的。

专业的医生会根据你身体的指标来为您选择最合适你的止疼药,尽可能的把副作用的降低在身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让止疼药的副作用过度的伤害自己,千万不要自己随便吃止疼药。

肿瘤病人吃止痛药的常见情况

止疼药绝对不是一吃就天天吃的东西。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不吃呢,要定期去医生去询问。千万不能一种止疼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吃这样会加重止痛药对身体的伤害。


肿瘤病人在身体发生疼痛的时候,除了要吃止疼药之外,在需要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经常发生过这种问题,因为拿止疼药掩盖了疼痛的现象导致,治疗的最佳时机被延误。


在很多时候肿瘤病人的疼痛通过我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的调理完全是可以减轻甚至是避免的。

虽然现在媒体上宣传止痛药怎样怎样,但强调这都是乱用的情况下,而不是止痛药本身有什么问题。

营养海贼团船长~肖云涛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营养学会会员

衡膳营养讲师、营养大使

擅长上班族营养、癌症营养

想了解靠谱营养,欢迎关注我们,上贼船


营养海贼团


2017中国城市癌症最新数据报告显示,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癌症防治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但是规范的三阶梯治疗是可以控制大部分癌痛的。癌痛治疗的药物包括非阿片类即非甾体抗炎药及阿片类药。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环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s而发挥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NSAIDs作为癌痛治疗基础用药其主要副作用包括:

1、抗血小板:抗血小板聚集及使凝集的血小板解聚,临床可致出血,阿司匹林类药物为多见,而扑热息痛则对血流及血小板无影响。故有出血倾向者该类某些药物不宜使用。

2.胃肠道反应:可至溃疡、消化不良、烧心、恶心、厌食、腹胀、腹泻,甚至胃出血,故有溃疡病史者不宜使用。

3.肾脏:可使肾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肾滤过率下降,对敏感个体造成急性肾衰。

4.肝脏:长期大量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可导致肝脏中毒性改变。非甾体抗炎药有剂量极限性,因此如到限制量疗效不佳,应改用或合用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过度镇静等。恶心、呕吐一般发生于用药早期,多能耐受。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终身不耐受,应该使用阿片类药物应全疗程长期预防便秘。尿潴留发生率较低,多是由于合并前列腺增生等。呼吸抑制多是用药过量时发生,或者患者合并肾功不全。三阶梯治疗的原则包括注意细节,即在镇痛同时,对症处理药物的副作用。


康爱在线


长期吃止痛药物,是肯定会有副作用的。

经常一些晚期癌症的家属问我,天天吃这么多吗啡,会不会成瘾啊?

我回答他,既然都是晚期癌症病人了,怎样减少痛苦是最重要的。

早期癌症一般没有症状,需要“长期”吃止痛药物,那必然是晚期癌症,比如癌症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癌肿压迫神经引起的顽固性疼痛等。

止痛药的作用是止痛,对癌症本身来讲没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如果说可能的积极治疗还有效的话,通过一些治疗,可以使疼痛缓解甚至消失,就不存在长期吃止痛药的问题,比如前列腺癌骨转移,如果内分泌治疗效果良好,那么骨痛会逐渐缓解,很多治疗前疼痛受不了的经过治疗后不需要吃止痛药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多数晚期癌症,不管任何治疗,都不会得到长期的缓解或者好转,最后终会有任何治疗都不能对癌细胞起作用的时候。从这一阶段开始,直至生命终结,如果病人存在疼痛的话,那么是一直需要吃止痛药的。

止痛药按照癌症疼痛的阶梯治疗,第一阶段一般是非阿片类的止痛药,多数是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氟比洛芬酯等,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初期的癌痛,中到轻度疼痛,优点是没有成瘾性,但长期服用任然会有副作用,并且副作用还不少,比如消化道反应,消化不良,恶心等;常见的还可以引发血小板减少和消化道出血,这是非甾体抗炎药的常见副作用。此外一些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还会引起凝血障碍,掌声障碍性贫血和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等。虽然如此,这类药物仍然是轻度疼痛的首选用药。

第二阶段是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段是强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有曲马多,氨酚羟考酮片等;强阿片类药物有哌替啶(杜冷丁),盐酸吗啡等。这一类药物也有副作用,最主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和便秘。其中在临床工作中,晚期癌症较长时间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物,便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经常患者会出现较严重的便秘,从而影响进食,从而影响营养摄入,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病人的衰竭。所以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一定要预防患者出现便秘。

另外,阿片类药物还有严重不良反应是呼吸抑制,其实说实话,这一点是一般的医生比较担心的问题,所以很多医生宁愿患者镇痛效果不理想,也不愿意或者不敢增加止痛药物的剂量。其实一般情况下增加用量是安全的,尤其是熟悉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的处理后。吗啡在癌症病人中,是不受极量限制的,需要使用多少剂量,完全由病人病情进行止痛药滴定后决定,常规吗啡缓释片30mg,那么如果需要,吃到120,240mg也完全可以。

因为前提已经确定了,晚期的癌症病人,这个时候治愈一般来说已经不太可能,让患者减少痛苦是主要的治疗目标。包括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问题。我觉得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

我最常说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晚期癌症病人,疼痛程度相当高,十分痛苦,痛的叫声可以传遍四方,后来调整吗啡的使用量,是常规量的10倍以上,患者不痛了,也获得了一定的生活质量,的确,他后来成瘾了,每到吃药时间之前就一直盯着时钟,盼望着吃药,直到临走前一刻,并没有痛苦,还想着该吃药了。这样对患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好的结果呢?癌症病人使用阿片类药物代价并不高,一天也就几十块钱;并不会因为吃医院的吗啡片而倾家荡产,即使有成瘾性,能让病人在不疼痛的状态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那已经是极好的了。

科学回答健康问题,敬请关注头条号,在平时无聊的时间里,可以了解一些健康相关知识。


泌尿肿瘤外科鲜医生


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阿片类药物是镇痛药中的“老大”,代表药物有吗啡、可待因和哌替啶等,常用于治疗剧烈疼痛、各种急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及中重度癌性疼痛等。

公众中广泛存在“麻醉性镇痛药的副作用会使人成瘾”的观念,因为吗啡在常人观念是一种毒品,其次认为躯体依赖就等同于“成瘾性”。而大多数人概念上的“成瘾”是指精神依赖。

成瘾性是指患者对药物产生了生理和心理依赖,与耐受性的根本区别在于停药后产生戒断症状。耐受性是用药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需要逐渐增加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才能维持其治疗效果。这些患者中部分是因为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另一部分与疾病进展有关。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出现生理依赖和耐受性是正常的药理学现象,不能把它与成瘾相混淆,不应影响药物的继续使用。

医用麻醉性镇痛药后极少出现“成瘾”,因为患者疼痛的伤害性刺激沿着传导疼痛的神经通路上行的过程中,体内会产生特殊的阿片受体分布在阿片类药物中,分散了进入体内的阿片类药物。

没有疼痛者(如药物滥用者)体内没有产生特殊的阿片受体,进入体内达到大脑的镇痛药大部分直接与脑内的受体结合,造成脑内的阿片类药物浓度突然增高,增加成瘾的可能。

多年来国内外临床经验表明,用麻醉性镇痛药治疗疼痛产生精神依赖者实属罕见,在万分之六以下。“成瘾性”几乎不发生在癌症患者中。如果病情需要镇痛治疗时,应毫不犹疑地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解除患者的痛苦。

当然,止痛治疗时还要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比如,服用阿片药物如果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和排尿困难等症状,说明出现了不良反应。出现下列情形需要相应的治疗:恶心和呕吐造成一整天都不能进食;3天未排便;白天容易入睡且很难唤醒和意识模糊。

在日常起居中可以预防这些不良反应,处理便秘的方法是增加水分、高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和适当加强活动(如步行);每天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有便意即可进行排便;必要时用药物治疗,加强胃肠蠕动,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防治要伴随于整个用药过程。


药葫芦娃


【 编号WD015】

一、非甾体药物类,比如芬必得,英太青,吲哚美辛等,这类药物主要副作用是引起胃部不适,出血等,一般建议饭后服用。如果使用到最大量时,不可继续加量减轻疼痛,也不可联合其他非甾体药物,这样做只能是副作用增加,而止痛效果不增加。

二、阿片类药物,这类药物最大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等,一般再一周后耐受,副作用慢慢缓解。还有便秘,这个一直会伴随用药而存在,需要药物对症处理的。

这两类是最常见的癌痛止痛药物,也是最常见的副作用!

我是刘永毅医生 ,请关注我 ,支持一下呗!


刘永毅医生


我看过身边的人经历过这样的事,亲眼看到的。

我咨询过科室的医生,肯定会对肠道等多方面会有一些影响,但这些影响跟最重要的功能比不起,根本不值得一提。

止痛药,就是为了止痛,而癌痛是种怎样的体验,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知道的。

所以,即使真的有副作用,那也没有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