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很多演員,在談到自己的成就時,都會回憶自己早些年的經歷。在流量橫行的年代,只顧收割著粉絲帶來的流量紅利的演員,大有人在。

但有一種演員,會把粉絲放在手心裡捧著。

“沒有她們就沒有我們,她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她們做什麼我都理解。當然,不要傷害自己就行了,剩下的我覺得都受著。愛也好、恨也好,喜歡與不喜歡,其實對於我而言,我都行。”

網友的回應也不逞多讓:

“走實力路線的人還能這麼理解粉絲,粉了!”。

“人家把你當老公,你把人家當父母,贊!”

更有粉絲直言:通透!

很多人喜歡用“90後演技擔當”,“90後的老戲骨”來形容他,他就是,張一山。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01 童星誕生

1992年,是香港電影發展的巔峰時期,周星馳有5部電影包攬香港票房前五,其他如《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黃飛鴻II男兒當自強》,《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以及《雙龍會》等,諸多經典電影問世。

1992年,同時也是中國電影業,走入新時期以來,作為艱難的一年。電影業四大指標再次大幅跳水:觀眾總人次降至105億,發行、放映收入分別減少了17.9%和15.7%。

還是1992年,迪麗熱巴、鄧倫、歐豪、楊紫、古力娜扎、周冬雨,張雲雷等一個個現在最炙手可熱的90後影視明星出生了。

張一山,是其中之一。

由於幼年好動的性格,母親把他送入家附近的少年宮學習武術。未曾想,母親的這個決定,從此將改變他的一生。

生性活潑靈動的他,引起了少年宮影視班老師的注意。一次課後,老師找到張一山的母親,告訴她:讓他來我這學表演吧。在接拍了幾個廣告後,影視班老師推薦張一山去劇組試鏡。

僅僅5分鐘,張一山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角色,《小兵張嘎》中的小少爺佟樂。

之後,年僅8歲的張一山,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在河北白洋淀的劇組生活了三四個月。影視拍攝,給張一山的童年,注入了其他孩童所沒有的獨特經歷,有新奇,也有磨礪。

他所扮演的角色,前幾集中丟了鞋,按照劇情需要,張一上不得不光著腳在滿是小刺的蘆葦蕩裡跑,每天的腳底板上全是血。父母去劇組探班,心疼的不得了。走的時候,張一山笑呵呵的送父母出來。結果父母忘了東西回去拿,才發現在床上嚎啕大哭的他。

正是在《小兵張嘎》中的出色表演,張一山被推薦給了《家有兒女》的副導演。2004年,《家有兒女》收視率爆表,張一山扮演的劉星橫空出世。

這一年,他12歲。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02 認清自己

《家有兒女》讓張一山成了家喻戶曉的童星。在他收穫大多數同齡人所沒有的榮譽同時,也失去了正常人應有的寧靜生活。

然而,明星光環籠罩下的生活,張一山並不喜歡。

走在大街上,好多人都過來說,哎你是那誰誰誰吧;有次去公園玩,正好遇上某學校春遊,結果遭到整個學校的學生圍追堵截,最後只能躲到草叢裡;去肯德基麥當勞,都必須找個離垃圾桶最近的角落,以爸爸的身體做掩護,才能安安靜靜地吃一頓飯;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還有女粉絲跑去敲他們家門。

他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本性就不是一個想發光的人。

光環帶給人的不僅僅是光輝,還有壓力。

很多少年出道的影視明星,大部分都會面臨“童星魔咒”。在互聯網上搜索,無論使用什麼搜索引擎,排在結果前幾位的,永遠都是“童星長殘”等字眼。被人拿來不停的對比,是作為童星出道的他,必須承受的代價。

曾經有一次,媒體爆出來4張未公開寫真,同時冠以“性感、半裸、童真不再”等字樣,這讓16歲的張一山異常憤怒。他狀告媒體侵犯名譽權,要求對方刪除照片,道歉賠償。遺憾的是,法院駁回了他的上訴,認為“被告的行為並未損害張一山的名譽和形象”。於此同時,有些媒體,也失去了對他的善意,用“一個長殘的童星”來形容他

輿論與壓力,並未讓張一山喪失理智,反而讓他更加篤定成為一個演員的初心。他知道自己,沒有偶像般完美精緻的五官,只能靠角色說話。所以才說:

“我做不了偶像,唯一的顏值,就是為角色投入。”

演技,才是一個演員的立足之本。他比很多演員,更早的認清自己,明白自己該為之努力的東西。

此後,不斷磨練自己的演技,是他最為關注的事。

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存在影響自己一生的某件事,張一山也不例外。

在影片《尋找成龍》的拍攝過程中,有一幕導演告知張一山需要和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合演。當時正值年少的張一山問導演,於藍是誰?。結果被導演劈頭蓋臉的一頓罵,連於藍都不知道,你還演什麼戲!。

張一上當天晚上便回家補功課,頓時誠惶誠恐。原來,於藍老師,是當年周總理評選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她也是我們父母那一代人,多部影片的女主角。

當時的於藍老師已是88歲高齡。在拍這個場景的前一天,於藍老師身體特別不舒服,擔心自己無法勝任,於是做了一個準備,打電話給同樣身處高齡的著名藝術家陶玉玲老師,請求對方幫忙完成這個角色。其實,那個場景也就短短1分鐘,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龍套。陶玉玲老師當天看完劇本,真的就去菜市場,找賣菜的大媽借了一套衣服來配合劇本的出演。

第二天一早,當陶玉玲老師剛來到演出現場,於藍老師也來了,她當場說:“只要我還能站,還能走,還能說話。答應別人的事情,哪怕是一句臺詞,我也要來。”就這樣,兩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平分了不過短短几句話的臺詞。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張一山說:這是影響了我一輩子的一分鐘。

其實自《家有兒女》之後,與其他同時代迅速崛起的流量明星,顏值小鮮肉們相比,他的影視作品少得可憐。他並未如同有些小鮮肉一般,一味順應市場潮流,整天只想著拍廣告,上綜藝,增加自己的上鏡率,而是勵志考北京電影學院。

對此,身邊的很多朋友不解,因為人人都明白,在殘酷的影視娛樂圈,失去曝光率意味著什麼。

他回答:

“我讀過的書太少,看多的電影太少。比起成為明星,我覺得自己更應該忠守演員的初心,去學習,去為表演打下堅實基礎。”

2010年,張一山以高考總分365,高出藝術類本科錄取分數線78分的成績,順利考入北電。

大學期間,基於《家有兒女》的童星光環,有不少人拍戲邀約,但都被他拒絕他說:“大學生活,我覺得是每個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好不容易考上了,只希望能好好學習表演”。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2011年,參加《舞林大會》,一舉奪得總冠軍。連一向以毒舌聞名的金星,都忍不住讚歎到:“如果說《舞林大會》培養明星的話,那麼你是個最大的潛力明星。你將來絕對是個實力派演員!”

《當下的成長與煩惱》一書中曾說:

當下年輕的男演員大概分兩種:一種永遠活在雜誌裡,拍照時氣場全開,一演戲就犯“尷尬症”;另一種則是活在戲裡,明明是“老司機”,面對相機卻怎麼擺怎麼不自然。前者,是眾人皆知的一批花樣“小鮮肉”,後者說的就是張一山。

長時間的靜心沉澱,成就了他的厚積薄發。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03 厚積薄發

2015年,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老炮兒》裡,張一山飾演一個和主角李易峰同居的小混混。哪怕只有不到2分鐘的戲份,卻讓李易峰和吳亦凡兩位當紅小鮮肉,都黯然失色。

有網友評論:

單就演技來說,五分鐘就碾壓了電影裡倆小鮮肉。

明明演技碾壓“小鮮肉”,為什麼戲份不及他們的十分之一?

影評界甚至有人說,李易峰的角色應該讓張一山演。

毒舌金星後來邀請張一山上《金星秀》時,當面直言:“《老炮兒》裡,我就記住你和張譯了。你把我們的那個影帝頂的一塌糊塗的。”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老炮兒》裡的“打醬油”,是在告訴所有人,曾經一度消逝在眾人眼中的“過氣童星”,已蛻變成了“童星標杆”。

2016年,有句臺詞火遍全網:

“我叫餘罪,賤人餘。”

這句臺詞來自一部懸疑犯罪網劇:《餘罪》。該劇改編自常書欣的同名小說,講述警校學生餘罪因特殊選拔而進入生活與社會矛盾中,之後成為臥底遇到驚險事件的故事。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上線72小時移動端播放量超過6千萬,連該劇劇組,群演們候場時都在拿著手機看;

上線7天,累計播放量超過2億次;

上線1個月,累計播放量超過10億次;

上線2個月,累計播放量超過30億次。。。。

豆瓣評分高達8.6!

稱其為國產神劇,一點也不為過。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此劇的主演,正是張一山。用“好評如潮”來形容他的演技,已經遠遠不夠了。

這正是從這部劇起,眾人不再只記得“劉星”這個名字。他的二次爆紅,不是偶然,而是來自一次次的堅持,專注和付出。

他的經紀人張山,曾在微博上分享過一張《餘罪》劇本的照片。照片裡一頁印滿臺詞的A4紙上,旁白僅有的空隙裡全是他的筆記和思考的心得。他有一個習慣,看劇本時,隨手記錄想法。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演員在拍攝時,並不是按照觀眾看劇的順序來拍攝的,實際拍攝時,會根據需要拍完第一集第二場,馬上轉拍第十集第六場,所以他會及時記錄下人物內心可能發生的變化。

不僅僅是筆記,張一山甚至還會為自己扮演的角色寫人物小傳,甚至自己改劇本。有時思考一個角色,剛閉眼就天亮了,一照鏡子,沒卸的妝都花了。遇到廣東話的劇本,一邊拍攝一邊學習粵語,只為更好的呈現角色。

被罰做俯臥撐那場戲,為了做完規定的數量,他生嚼紅辣椒,辣得自己口水、鼻涕一起流。

有一幕,要從三四層樓跳下來,再來一個落地前滾翻。整個過程拍攝下來,張一山的肩膀、後背被威亞勒出了很深的紅印,但他仍然堅持不用替身。最讓張一山心有餘悸的一場戲,也是因為他身上自帶的爆發力。

有網友曾說:

“張一山的每一條青筋都在叫囂著演技”。

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

第11集裡,主人翁第一次運毒,結果壞了規矩,被交易毒品的買家用槍打傷。為了還原中槍時又懵又疼的狀態,張一山整個人憋住滿臉充血、青筋再一次暴起。未曾想,這一憋就憋過頭了。據他回憶道:“當時明顯有點高血壓,那場戲是晚上拍的,但眼前看到的人都是一道一道的白光”。

當時他感覺渾身發麻,全身開始微微顫動。他很想告訴在場的工作人員,但就是說不出話。最後身體緩緩倒下,他逐漸失去了意識。後來在劇組工作人員的叫聲裡,他才慢慢轉醒。“他們告訴我,還以為你還在演呢,沒想到你暈了”。

張一山一直告訴自己,成不了偶像,成不了明星,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演戲。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04 挑戰自我

這個世界,從不缺少天才。

沒有人會一直贏,沒有演員會一直紅。已在影視界出道16年的張一山,早已懂得自我膨脹,是人生最大的絆腳石。

“做演員的,不可能永遠都在風口浪尖上,不可能一直火、關注度高,永遠是條曲線。我早就把這些事看透了,很多東西都是別人給予你的,並不是你自己的。”

他一直這樣提醒自己,做個謙遜謹慎,不驕不躁的演員。

從《家有兒女》的“劉星”,到一個人撐起整部劇的“餘罪”,張一山卻認為,自己的成功,更多的是運氣。

當初決定接下《餘罪》時,他從沒期待這部作品播出之後會有多火。瞭解了故事梗概和角色,連條件都沒談就答應出演了。 於張一山而言,精於演技,挑戰自我,才是他接戲的標準。

2017年最後一部網劇《柒個我》,在騰訊視頻上播出。誰也沒有想到,這部愛情偶像劇,卻成為了17年最具爭議的網劇。因為尷尬的翻拍,和主演炸裂的演技,形成了極度的反差。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大多的翻拍,只能淪為反面教材。比如同是2017年的《深夜食堂》。將原版中對底層人群,社會邊緣人物的激勵與溫暖抹除的一乾二淨,硬生生改成了對白領上班族老生常談的說教。

這部網劇的原著,是韓國的《殺了我治癒我》。而《柒個我》對原劇的改編,堪稱簡單粗暴的典範。甚至連臺詞,都從韓語逐字逐句翻譯過來。

這種自毀式的複製粘貼,等於把自己同仿冒偽劣的“地攤貨”劃上等號。口碑撲街的下場,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除此之外,《殺了我治癒我》中的主人翁演員池晟,在原劇中的演繹已幾近封神。更多的演繹經驗,更豐富的人生閱歷,意味著對其中不同人格,不同年齡跨度角色更深刻的理解。

“神演技“、”演技中的戰鬥機“、“多重人格設定,根本不需要男二號,男主一人搞定了”。是網友對池晟的評價。

張一山這次面對的挑戰前所未有。

在決定主演《柒個我》的時候,沒人看好張一山,覺得他是不是拍戲拍傻了。

很多明星,一旦出了名,都會想方設法保持自己的巔峰狀態,榨乾名氣帶來的價值。張一上倒好,棄《家有兒女》和《餘罪》帶給自己的價值於不顧,自己主動接爛劇。稍微“理智一點”的人,都不會這樣自我毀滅。

連《柒個我》的導演鄧科說,張一山,是唯一一個敢接這部劇的年輕演員。

張一山卻說:

“我覺得對於演員來講,我要去嘗試不同人的靈魂,試圖的去進入他們,把他們完全詮釋出來。對我而言,就是要去多演”

哪怕面對這種明知必死,也要赴死的狀況下,張一上依然呈現了最具挑戰性,最具層次感的表演。

一人單挑7種人格,從紳士內斂的總裁沈亦臻、到畫著煙燻妝的傑克蘇崔皓月,再至西部牛仔畫風的自由人格朱長江,孤獨演奏家莫曉俊,西裝革履嚴肅臉的神秘人格X先生,花痴追星的少女人格莫曉娜,最後迴歸天真膽怯的幼年人格星星。

分裂式演技,在他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再一次一個人撐起一部劇。

張一山完美詮釋了,作為一個演員,最應該超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05 我是一個希望可以報答別人的人

昔日的童星,不知不覺已出道19年。

無論是遭遇挫折,還是榮譽加身,都沒讓他失去謙遜和感恩。他的身上,已經有了一種不屬於90後的成熟。

18年12月,每個電影人都期待,其地位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的華表獎頒獎典禮開幕了。

此次頒獎幾乎聚集了娛樂圈中的所有電影人,從小花小生到當紅巨星,再至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藝術家。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後輩們給老藝術家鮮花。很多當紅明星和大咖們,獻完花之後,便直接離開。其中有個人的舉動,引起網友們的注意。

他就是張一山。在整個獻花過程中,只有他幾乎90°彎下腰,幾近蹲著和前輩說話,主動把臉靠近,聆聽前輩們的淳淳教誨。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網友們感嘆:難怪那麼紅。

對待前輩發自內心的畢恭畢敬,對待曲解,他同樣有著非同常人的寬容。

很多人都只看到演員走在紅毯上的光鮮亮麗,卻很少人知道背後的辛酸。用生命在表演,是家常便飯。

有一次在拍戲,他的經紀人曬出了一張日程表。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大熔爐》是部戰爭戲,爆破戲在所難免。張一山渾身上下經常被炸得全是土和石子。為了還原最真實的場景,整個劇組搬到東北,而且全是夜戲和外景!別人在溫暖的被窩睡覺時,張一山在零下30度的東北荒山裡,把自己一遍遍往雪地上摔,儘管裡裡外外穿了四層,結果依舊還是把自己給凍傷了。

每天不是在飛機上,就是在坐飛機的車上,。坐飛機就跟坐公交一樣隨意和頻繁。最誇張的一個月,坐了差不多15次飛機。

他說,只要你不把我玩兒死,我將還你一個奇蹟。

常年拍戲留下的傷痕遍佈全身,承載著20多歲靈魂的,是一個接近40歲的身體。

兢兢業業的拼搏,和坦誠的表達,未必能換回應得的理解。娛樂圈,永遠不乏為了博取眼球,斷章取義的做法。

有一次接受採訪,他坦言真人秀和影視片場兩頭跑,身體有些吃不消,以後就不再做真人秀了。

結果經過媒體一番剪輯之後,呈現在眾人面前的標題卻是:張一山疑患抑鬱症,可能退出娛樂圈。

後來,張一山坦言說:就是有一些就斷章取義,他就理解錯誤。還是可以諒解,可以諒解,我可以諒解他們。但是我確實沒把話說的那麼滿。的確,我說了我要休息,這確實是我說的。但是有的時候,人是會變的, 想法也會變。關鍵是我沒說那話,他們也覺得我說了那話,給我編出了一段話,覺得“ 他說了 ”。那這事兒我就不能認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成長,對我來講是好事兒,能少說, 就少說。

既然無法去控制別人,那就控制自己,張一山對這事,看的特通透。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06 演員還是明星

1999年,《喜劇之王》上映。在電影中,周星馳說:“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2018年,《中國故事大會》中,張一山說:“如果你要成為一個明星,不一定要做演員。你要是選擇了做演員,就一定要做好,無法成為明星的準備。”

有一種演員,明明是實力派,卻不想當明星

一個明星不一定是個好演員,一個好演員不一定會成為一個明星。

張一山身上,始終存在著一種成熟,它來自挫折背後的反思,來自對自我角色的認清,來自於對周圍一切的善待。

這種成熟,是看透世事後的通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