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施肥与茄子黄萎病有什么关系吗?

丁一卯二


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是为害茄子的重要病害。茄子苗期即可染病,田间多在坐果后表现症状。茄子受害,一般自下向上发展。初期叶缘及叶脉间出现褪绿斑,病株初在晴天中午呈萎蔫状,早晚尚能恢复,经一段时间后不再恢复,叶缘上卷变褐脱落,病株逐渐枯死,叶片大量脱落呈光秆。剖视病茎,维管束变褐。有时植株半边发病,呈半边疯或半边黄。此病对茄子生产为害极大,发病严重年份绝收或毁种。

茄子黄萎病于施肥是必然有关系的。农村有句施肥的俗语这么说:氮长叶子磷长果,钾肥没事长柴火。简单的一句俗语说明了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氮肥主要是供给叶子生长,通过叶绿素转化各类营养物质满足作物的生长。而磷决定果实的产量,小麦、玉米、水果等作物,可食用的部分就是果实。钾肥主要让作物的秸秆、茎秆变得粗壮,储藏营养物质,钾肥用的多了,茎杆粗壮就能当做柴火使用。)

施用有机肥可以减轻茄子黄萎病的危害,施肥后茄子病情指数和病株率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带菌的有机肥可传播病菌,并且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或缺肥生长不良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所以要科学施肥,施未带病菌的有机肥,每亩7500kg以上,增施P、K肥,每亩30〜40kg,定植缓苗和门茄采收后各施一次肥,每次10〜15kg尿素/亩。施用15%防萎蔫生态液,提高植株抗病力。

防治方法:

(1)重视种子检疫,选用抗病茄子种子如长茹1号、黑又亮、长野郎、冈山早茄、吉茄1号、辽茄3号、长茹3号、鲁茄1号等。)实行种子处理和防止带菌土壤传播。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7小时。

(2)轮作倒茬,选择沙质土禾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种植茄子,注意不与茄科蔬菜或棉花连作,茄子与葱蒜类轮作最好,轮作年限3~4年,与粮食作物尤其是水稻轮作效果尤为理想。

(3)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性。

(4)培育壮苗,提高茄子定植质量。适时定植,要求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定植,定植时和定植后避免浇冷水,并注意提高地温。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用赤茄等砧木嫁接,采用营养钵育苗,定植时要带土移栽,在茄子分苗、假植、定植、中耕除草等农事操作时,要注意防止或减少茄子伤根。(也可用嫁接育苗的方法防病,即用野生水茄、红茄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防治效果明显。)

(5)定植后选晴天高温时浇水,合理灌溉,增施腐熟有机肥,及早锄地,保持土壤水分,增高地温,减轻黄萎病危害。茄子采收期小水勤浇,保持表土不龟裂、不积水,使土壤含水率保持在70%左右。茄子田园要清洁,收获后或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撒石灰消毒,秸秆集中焚毁。地膜覆盖茄子,增高地温,防病效果明显。

(6)药剂防治。

①茄子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3~3千克,加10倍土拌匀,撒在茄子定植沟内;或喷洒地面,深耙入土中15厘米处。

②茄子定植缓苗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灌茄子根。每株茄子用药液0.3千克,每7~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

③茄子发病初期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灌根,每株茄子灌药液250~500毫升,每7~10天1次,连续灌2~3次。






川渝三哥


茄子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中的一种。近年来,茄子的生产开始向安全、效益、质量、标准化方向发展,生产技术逐渐完善,各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开始推广使用,比如新整枝技术、嫁接技术、微灌溉技术等等,不过有时茄子也会在生长期间发生病害,接下来根据我的日常种植经验阐述下茄子发生黄萎病后对植株的影响和防治方法。

茄子黄萎病也被称为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并且发病后危害较大,是危害茄子的一种重要病害。茄子苗期就可以染上黄萎病,一般露天栽培多在坐果后表现症状。茄子受害一般先从中下部叶向上发病。

初期叶缘及叶脉间出现褪绿斑,发病初期病叶在晴天中午萎蔫,早晚或阴凉时还能恢复过来,后期在早晚时不再恢复,叶缘上卷变褐脱落,病株逐渐枯死,并且叶片大量脱落呈光秆。剖视病茎,会发现导管变成黑色或深褐色条纹。有时植株半边发病,呈半边疯或半边黄。气温在20-25℃并且高湿度时发病最严重,此病对茄子生害极大,发病严重年份绝收或毁种。


防治方法: 首先应选种抗病品种,另外还可从栽培与药剂防治两面着手防治。

1.栽培措施:

(1)轮作倒茬

实行茄科作物五年轮作倒茬栽培,并且最好不要和茄科作物邻作,优先选种葱蒜茬轮作茬栽茄子。

(2)科学施肥

每亩可施腐熟农家肥3-4立方米,磷酸二铵15-20千克,尿素10千克,钾肥10-15kg,注意避免施生粪,以免烧根。

(3)合理密植

密植植株封垄早,可有效减轻地裂伤根,栽植密度以60厘米✖️30厘米为宜。

(4)提高定植质量

茄子定植时要选择晴暖天气定植,用营养钵护根育苗,做到定植不伤根,以早晚栽苗为好,中午烈日下不栽苗,栽苗以埋平土坨为宜,不可过深,栽苗时要覆盖地膜,最好再层小拱棚,做到双膜覆盖。

(5)控制施水

茄子生长前期地温偏低,这时可以少浇水,更不能在阴冷天浇水,以免引起黄萎病暴发。7月中旬至9月中旬高温季节,要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减轻地裂伤根,控制发病。

2.药剂防治:

奇农素10千克+的确灵杀菌杀线剂5千克,加水15千克,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浇灌茎基部,每株灌药液150-200克,一周可灌1次,连灌2次。

施用有机肥也可以减轻茄子黄萎病的危害,但带菌的有机肥可传播病菌,因此施加未腐熟有机肥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所以科学施肥,施未带病菌的有机肥,每亩7500千克以上,并增施P肥,每亩30千克-40千克,定植缓苗和门茄采收后各施一次肥,每次15千克尿素/亩,提高植株抗病力。



以上就是我在种植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针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方法,以及施加腐熟有机肥对茄子黄萎病的影响,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是种菜小哥,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加关注,可进入我的主页免费查阅更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你们的点赞,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种菜小哥


茄子属于茄科植物,原产于印度,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凋萎病,一般是在门茄坐果后发病。

一、发病症状

初期植株下部半边的叶片叶脉及叶缘发病,逐渐变成黄褐色,到后期植株叶片全部枯黄、脱落。随着病害的发展,由下往上,从半边向全株发展,最后全株死亡,只剩下茎杆立在田里。此病初期,植株往往下午逐渐恢复正常,第二天又出现病症,这是比病的特性之一。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的种子,在播种时对种子进行处理,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一一1000倍液浸种,对种子消毒。

2.实行轮作,不重茬,不与茄科类蔬菜或棉花连作,轮作年限3一一4年,最好水旱轮作。

3.移栽时,最好带土定植,减少伤根和避免机械性对茄苗的损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

4.在定植前,可用土壤消毒剂加细土均匀撒施在定植沟内,在发病时,可用敌克松70%原粉500倍液灌根并对植株喷雾。


庆双


农田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害虫?蒋高明

本文摘自《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蒋高明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农田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害虫?这是人类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的直接后果。对于这个问题,科学网网友康秀峰的文章分析得非常有道理。他以水稻田为例说明,认为目前病虫害如此之多的根源在于:一是私有化分田单干后,原人民公社植保人员解散了,无人去进行植保;二是大量捕捉青蛙,稻田不再养鱼,大量捕捉蛇类、鸟类使生物链中断;三是农村健壮劳力因为无收入被逼外出打工以养家糊口,年老体弱的父辈袓辈在家种田。所以,春忙翻田时既无力割青以肥田,也无体力挑有机肥到田里。栽禾插秧后本来一转青就要耘田,现无力耘田只能花钱买除草剂除草;四是田内既施放除草剂,还要隔三差五喷施农药,故而稻田内鱼不能放养了,青蛙、鸟类、鱼和其他益虫全给毒死或到它处生存,失去天敌控制后虫害频发。虫害多了必然要再花钱买农药,这就给农药、除草剂、化肥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利润。这里,笔者从生态学的原理以及自己的实践出发,再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害虫在农药、转基因等技术面前,是越治越多的。在山东农村,农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他们打了那么多的农药,虫子照样泛滥。药越用越毒,虫越治越多。自2006年起,笔者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开展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研究。我们全面停止了农药、除草剂、化肥、农膜、添加剂,不使用转基因技术,验证生态学在维持农业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在山东弘毅生态农场,由于采取严格的农田生态保护措施,农场的生物多样性大大提高。短短4个年头,生态学的强大威力就显现了出来:燕子、蜻蜓、青蛙、蚯蚓等小动物都回来了;这里的蔬菜、水果再不用担心受到昆虫危害;黄瓜、西红柿、芹菜、茄子、大葱等蔬菜接近常规产量;过去严重影响玉米成苗的地老虎成虫已被脉冲诱虫灯制服了,最多的时候,每只灯每晚可捕获各种害虫达9斤。

第二,农药贩子和转基因研发者不希望看到我们的成果。当我将我们的做法跟一个农药贩子讲时,他非常烦躁,并反复讲,他们的农药如何有效,并如何没有毒副作用。在这个问题上,转基因鼓吹者同样不希望看到用生态平衡的办法解决他们认为是大问题的问题,因为他们将收不到专利费,卖不动他们的专用除草剂和专用农药。

第三,正如电脑软件公司在研发杀毒软件的同时也研发新病毒一样,利益相关者总希望将简单问题搞复杂了,才有钱赚(自从杀毒软件免费使用后电脑病毒也基本消失了)。在医院里,过去花一二元就能治好的病,现在要花一二百元。是病严重了?还是药效降低了?其实是医生搞的鬼。有一次,笔者同一个当医生的亲戚聊天,她告诉笔者,药物从外面进来,到患者手里,价位可以翻几十倍。只有和医生熟悉,并有特别好的关系,医生才给你开几块钱就能够见效的青霉素。

第四,转基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肯定不如“物种控制物种”的作用大、成本低。有益微生物、益虫和益鸟以及各种小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等)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但现在农药和转基因将这个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人们乐意花费巨额资金、费九牛二虎之力寻找一个基因片段,将这个片段通过非常复杂的办法转入目标物种,却不愿意恢复、保护并利用现有的物种。这个问题的实质还是利益在作祟。转基因抗虫,只在前几年有效,以后的表现还不如普通品种,看转基因棉花的下场就知道。对主要害虫控制了,次要害虫就会出现,还得依赖农药,且需要更多的农药,还有更毒的专用杀虫剂。如果再通过转更多的基因进去,那只能是“按了葫芦起了瓢”。

第五,害虫杂草也是生命,只有人类才给他们冠以“杂”和“害”的恶名。搞转基因的人没有考虑它们的生存,粗暴干涉自然,造成了自己的敌人越来越多。直到彻底打乱生态平衡,人类被淘汰出局以后,那些害虫和杂草也不会被消灭。因此,关键的关键是寻找生态平衡的办法,而不是粗暴干涉和灭杀的办法,来管理农田生态系统。

由此可见,如果要真的解决虫害问题,首先,应从改善自然生态着手,以施有机肥为主。在南方农村,红花草、春青、猪粪、牛粪、鸡粪、人粪等均为上等有机肥,可大幅减少化肥量,研究有机肥还田那才叫为农为国。其次,稻田养鱼放鸭,恢复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和虫害的天敌,均可大幅减少农药使用,稻田草本少,稻田养草鱼完全无草可生,还减少虫害。再次,稻田区内禁止建化工厂。还有许多措施均可达到减少虫害的目的,并全面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就是土质越种越肥,无环境污染,无外来生物入侵。转基因作物并不能从源头杜绝环境污染,相反是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且不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王希希s


俗称半边疯,是由半知菌亚门的大丽轮枝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叶片受害,发病初期,边缘和叶脉间褪绿变黄,逐渐发展到全叶,在晴天中午前后出现萎蔫,夜间或气温降低后又恢复正常,病叶由黄变褐,向上卷曲,严重时病叶脱落,只剩下空秆,有时半边发病,半边正常。病菌以休眠菌丝,微菌核或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由茄子根部伤口侵入,靠种子、病土、农家肥、水流和移苗传播,定植时气温低、地温高、大水漫灌、移苗伤根太多等情况下容易感病。防治黄萎病最好采用托鲁巴姆嫁接,还可在定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灌200毫升;定植缓苗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量0.3千克,7~10天1次,连用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