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篇SCI畢業生,科研大牛還是灌水強人?外行和內行看法完全不同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最近一位畢業生非常“火”,原因在於他從2011年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本碩博連讀期間,累計發表SCI共46篇!

這位鄧同學學的是臨床醫學,他在2016年至今,不到3年的時間內,發表了46篇SCI論文,平均每月1篇多。

很多人知道SCI是什麼,但又不是很瞭解。有的人會問,一篇SCI大概相當於一名普通研究者多久的工作量?

46篇SCI畢業生,科研大牛還是灌水強人?外行和內行看法完全不同

問這個問題的人,顯然對SCI有一定的誤解,SCI的質量不同,其工作量天差地遠。SCI的質量主要看刊登雜誌的分值,低的0-1分,高的10分,甚至幾十分。

比如《自然》,《科學》等頂刊,其分值高達30分,顯然,在這種頂刊上發表的論文,其學術價值極大,很多科研工作者一身都未必能在頂刊上發表一篇論文。

當然,也有的SCI非常水,水到花錢就能刊登,我國很多大學對一些雜誌上發表的SCI甚至不計入博士畢業考核。

46篇SCI畢業生,科研大牛還是灌水強人?外行和內行看法完全不同

又比如前一段劈腿的復旦李敏,雖然只有5篇SCI,但其中一篇是《自然》子刊的,其含金量和普通SCI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SCI也分不同等級的,級別高的萬金難求,級別低的毫無價值,即使在博士畢業考核也沒有任何作用。

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這四本雜誌被戲稱為中國生物醫學學者最愛的四大神刊。

這四本雜誌因為發行量大,發表難度低,影響因子適中(3分以上),在國內特別受青睞,但由於灌水較多,其影響因子逐年下降。已經不復當年的風采了。

46篇SCI畢業生,科研大牛還是灌水強人?外行和內行看法完全不同

而四川大學鄧同學發表了46篇SCI,累計影響因子大於120,,很明顯,平均影響因子還不到3分,正常情況下屬於比較低的。水文的嫌疑很大。

但也有人認為,3年不到的時間46篇,已經是一代科研奇才了,再說這個影響因子也不能平均來算,說不定其中有幾篇是刊登在The Lancet(柳葉刀,影響因子48)呢?

雖然不可能發表在CA-Cancer J Clin (腫瘤頂刊,影響因子高達187),但誰又知道又沒有發表在NATURE REVIEWS CANCER(腫瘤頂刊,影響因子37)?

好吧,確實有道理,沒有詳細數據,無從判斷。

46篇SCI畢業生,科研大牛還是灌水強人?外行和內行看法完全不同

事實上,我們吃瓜群眾根本無需糾結這位是科研奇才還是灌水強人,他的SCI有沒有價值,我們這些外行是根本無從判斷的。

我們的常識非常有限,我們知道世界上四大頂刊很牛,要在上面刊登論文難如登天,沒有重量級的科研成果根本就沒有任何希望。

但對於各專業領域內的頂級刊物,大部分人都是兩眼一抹黑,並不瞭解,比如鄧同學的臨床醫學,要分很多科,每個科的頂刊還都不一樣。這東西除了內行,外人根本就搞不明白。

46篇SCI畢業生,科研大牛還是灌水強人?外行和內行看法完全不同

因此,根本無需糾結這位鄧同學的46篇SCI,如果他沒有發46篇,只發了6篇呢?質量是不是一定要比46篇要高?沒有人知道。

他的問題,專業人士自有評判標準。他的論文有沒有價值,內行的人自然也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