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石寨土楼

蕉岭:石寨土楼

在梅州蕉岭县北磜镇石寨村,有两座建筑形制独特的客家民居——土楼,好似两座雕堡雄踞村中。土楼为方形建筑。旧土楼称"方楼",为郭姓五世祖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400余年;新土楼称"树德楼",为郭姓十世祖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约300年。每座土楼最多时曾住近20户、100余人,现仍分别居住着近10户、30人。这种传统民居,既保留有客家先民从中原带来的屋村形式,又有从转徙地闽西带来的特色,是典型的防御形。

蕉岭:石寨土楼

蕉岭:石寨土楼

树德楼

土楼,顾名思义就是用泥土、沙石夯筑成墙的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沙、石灰、杉木、瓦等。石寨土楼平面呈四方形,建筑面积旧方楼为3060平方米,"树德楼"为2388平方米。楼高13米,内为3层结构,每座楼有60多个单体房间。底层多为厨房、浴室;二、三层为住房或粮仓。

蕉岭:石寨土楼

蕉岭:石寨土楼

土楼墙厚达80厘米,楼上的窗户用花岗岩石条制成,形状细长。内圈和纵向结构用土筑墙,横向用大杉木架构承重。桁子每条长达7米,大梁直径达40余厘米,上盖瓦屋顶。在楼的东南端和西北端各有1个雕楼,亦称"炮楼"、"火角",为方形柱状建筑物,高出楼顶2米左右。

蕉岭:石寨土楼

蕉岭:石寨土楼

雕楼上的长方形窗眼为枪眼,可由此射击御敌,亦可作瞭望楼,居高临下控制着土楼的四周。旧土楼有1个大门、1个侧门。树德楼则在主楼大门外还有4扇大门,层层紧扣。

蕉岭:石寨土楼

主楼前面建有祠堂,是楼内族人喜庆活动的场所,四周还建有外楼。真可谓门外有门,楼外有楼。这种结构,不仅更适合于人口发展后居住的需要;而且更具防御性。

大门用特大木料制成,门框及门栓厚约20厘米,门板厚10余厘米,并用铁皮钉面。尤为奇特的是,门框上方从二楼斜挖数个嵌以竹简的孔,称"护门孔",倘有匪徒攻门,可往下打枪或灌注开水。

蕉岭:石寨土楼

相传清同治年间,太平军余部康王汪海洋率兵退至石寨村时,曾在此楼固守。太平军在二楼架起大锅,边煮开水,边从木简导出"护门孔",有效地抵御了清军攻门。楼内中间有1口井,供居民饮用,现井已废弃。

石寨土楼有厚实的墙、坚固的门、细长的石窗、四角设雕楼、用大杉木架构承重等特色。这种建筑结构使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等特点。其核心是防御性,包括防风、防震、防兽、防火、防盗、御敌等多种功能。而且有经济实惠、施工简便、经久耐用等优点。石寨土楼历时逾三四百年,历经风雨侵蚀、地震摇动,仍然屹立于崇山峻岭之中,可见其结构的坚固程度。

蕉岭:石寨土楼

方楼

中间这座是比树德楼更老的“方楼”,始建于1522年,1567年建成,占地889平方米,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

自助游参考路线:

从梅城出发,导航"蕉岭县北磜镇石寨村土楼",行驶约96公里可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