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謀士排名如何?你認為最厲害的是誰?

魔方遊戲笑談小鎮


在三國時期,是個群星璀璨的年代,尤其是那些深不可測的謀士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雖然三國為期不長,但其頭緒之繁雜,態勢之多變,人才之傑出,故事之精彩,幾乎空前絕後無與倫比。曹操、劉備、孫權之所以能削平群雄三分天下,很大程度上是依賴謀士們的出色規劃,謀士們可以說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智者紛紛亮相,計謀百出,幫助主公建功立業,那麼這些謀士如何排名呢?

第一名 賈詡

賈詡在輔佐張繡的時候,在賈詡的操作下,張繡先是與劉表結盟,成為曹操南方的大患;後來在曹操來徵的時候又建議張繡投降;但是曹操睡了張繡的嬸嬸,張繡忍無可忍,賈詡唯有獻計讓張繡引軍圍攻沒有戒備的曹操,此役令曹操幾乎失陷,並折損了大將典韋、長子曹昂及侄兒曹安民等。這是曹操一生真正敗得最慘的一次。

曹操擊敗袁術後,再議征討張繡。賈詡以將計就計之法,再次令曹操中伏,大損兵馬,將領于禁、呂虔亦受戰傷。後來曹操退兵,張繡、劉表議欲追襲,賈詡認為必敗,果如其言;然而賈詡又勸二人再次起兵追襲,張繡聽從其計,結果大勝而還。此回盡顯賈詡料事如神的本領。

後來曹操無可奈何了,勸人許以高官厚祿並保證不追求以前責任來招降張繡;也是賈詡從大局觀出發,讓張繡投降,結果張繡過的果然很舒暢,充分體現了賈詡對人心的把握,他知道曹操恨張繡恨得咬牙切齒,但他也知道曹操不但不會殺張繡,反而要更好的對張繡。

馬超興兵討曹操,賈詡隨軍西征,並獻離間計,致抹書予韓遂令馬超疑惑,使馬超與韓遂失和相攻,曹軍因而得勝。曹操徵張魯,欲得猛將龐德歸順,賈詡獻計透過賄賂楊松,離間龐德與張魯之間的關係,亦成功令龐德降曹。不論是李傕、張繡,還是曹操、曹丕,都將賈詡視為心腹。可見其人善於交際,亦深曉亂世自保之術。

甚至在魏國至關重要的立嗣問題上,曹操問了賈詡的意見,也正是他的意見讓曹操在立嗣問題上一錘定音,決定了魏國接下來的政治走向。等到曹丕篡漢當上皇帝以後,賈詡被封為太尉,位極人臣,一直活到了七十七歲去世,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個人認為賈詡為三國第一智者,當之無愧,如果要說,三國哪個謀士能做到真正的百戰百勝,也唯有賈詡。而且賈詡最後位極人臣,七十七歲壽終正寢,在如此顛沛流離的人生中既能保家衛國,又能安身立命,在三國眾多智者中無出其右者。

第二名郭嘉

郭嘉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郭嘉實際上是曹操的第一謀士,也是三國中的第一謀士。

第三名司馬懿

司馬懿,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鬥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後乘曹爽出城遊獵時,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死後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第四名諸葛亮

諸葛亮,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臥龍 ”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製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 “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陝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第五名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三國志。中期曹操幾乎言聽計從。

荀彧,生於公元一六三年,死於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為袁紹謀士,後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燕山永固


在東漢末年的亂世當中,群星璀璨,人才輩出,可以說是謀士如雲,猛將如雨。但其中最厲害的並不是武力,而是頭腦。一個好的謀士,便勝過了千軍萬馬。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三國中謀士的排名:

第一位:郭嘉

郭嘉被人稱為是鬼才,這個評價就足以知道郭嘉的一個能力有多強了,民間還有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不言而喻意思是郭嘉不死的話諸葛亮就不敢出山,相比“既生瑜何生亮”這才是真實的歷史寫照。曹操還是諸侯的時候就因為郭嘉對敵手的心理判斷幫助曹操獲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此外曹操官渡對戰袁紹的時候“十勝十敗”言論就是郭嘉提出來的,不僅安定了曹操的心更是大漲了曹軍的士氣,讓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稱霸北方。不過郭嘉卻因為日夜操勞英年早逝,多年後曹操在赤壁大敗的時候都念念不忘仰天長嘆“倘若奉孝還在,孤何至於此呀”,由此也能看出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分量確實很高,可以說是無人能比的三國第一謀士了。

一代鬼才,只可惜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要是郭嘉能活到六十歲,歷史就要改寫,不會再有三國,也不會有以後的司馬晉。

第二位:司馬懿

司馬懿這個人大家一定也很熟悉,因為在三國後期的時候,唯一能夠制衡諸葛亮的就是司馬懿了,這個人雖然沒有顯示出有多麼強的能力,但是他的性格確實很多人都不具備的,能屈能伸,尤其能忍,在曹操的猜忌中隱忍下來,保全了全家,而且又贏得了人心,憑藉著超長的壽命熬死了曹操四代人,最後得到了曹魏的天下,諸葛亮的五次北伐戰役也能坦然面對,可見這個人的能力其實也是超高的,是具備聰明大略的,所以司馬懿的排名絕對是在諸葛亮之上的。

第三位:周瑜

東吳周瑜一代英才,二十四歲就被封為建威中郎將,幫著孫策開疆拓土,“入為心膂,出為爪牙”,為了給孫家打下一片錦繡江山,“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

吳國的四州揚、荊、交、廣,除荊州之外皆自周瑜之力。而後又於赤壁大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使其事業達到頂風。只是《三國演義》為了神化諸葛亮,嚴重醜化了周瑜。可憐一代天驕,缺沒留下多少英名。

第四位:荀彧

“荀彧之才堪比張良”。

張良最出名的是有兩點,一是奇謀善策、治國安邦,二是舉賢人無數。荀彧先後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當世大才”,又在獻計、密謀、治理國家方面頗有建樹,所以堪比張良。

荀彧可以排第四,是綜合分析的結果。何謂謀臣?為主公謀劃天下,為天下謀劃未來,才能稱之為真正的謀臣。荀彧做到了,荀彧雖然有漢朝帝黨的嫌疑,但是從他為曹操先後謀劃兗州、徐州等地;為曹操舉薦人才無數;主張傾巢而出,不顧後方空虛;又深諳曹操的心理,曹操的一舉一動,荀彧都能意會,而且還在曹操昏了頭的時候用各種典故分析利弊,可謂是是三國之中心機最深、最可怕的人。

第五位:諸葛亮

諸葛亮之所以被世人推崇,也僅僅是三國之後,民間越來越多的神化,再加上兩晉對曹魏的打壓,才顯出諸葛亮的光輝照人,諸葛丞相名垂千古,三國謀臣素有“前期看郭嘉,後期看孔明”之說。可惜其功績實在不是太多,得失荊州算一個、攻下漢中新制粱州算一個、平定南蠻算一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幫助劉備壯大蜀國和魏國吳國三足鼎立,其功不可沒。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第六位:賈詡

大敗曹操者,除周瑜外首推賈詡。兩敗曹操,使其損兵折將,後歸順又屢建奇功,可為謀士亦可為大將,曹操手下用兵者,僅次郭嘉。賈詡,被人稱之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李傕郭汜作亂時,在李傕帳中任謀士,後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皆有賈詡之謀。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第七位:龐統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第八位:魯肅

魯肅為人比較實在,被諸葛亮耍的團團轉。早年為袁術賬下,袁術請他出任東城長,魯肅發現袁術手下法度鬆弛,棄袁術而去,舉家遷至居巢,經周瑜舉薦,為孫權獻上《榻上策》,曹操攻打荊州之後,率大軍追擊劉備南下,當時孫權部下多主降,唯獨周瑜和魯肅主戰,果不其然,孫劉聯軍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周瑜逝世後,魯肅繼任大都督,期間關於多次挑釁東吳,魯肅為孫劉聯盟大局計,數次忍讓,討要荊州時,魯肅單刀赴會關羽,毫不畏懼。被譽為東吳第一戰略家。

以上評論只代表個人觀點。如果您有什麼高見,歡迎評論留言。感謝您順手關注點贊。


李易陽風水命理


三國時代是我國一個群英輩出的年代,謀士名將如雲。如果一定要給這些謀士們排個名的話,我想,我會毫不猶豫地把第一名的位置給這個人!

在我的心中,謀士第一不是諸葛亮,不是司馬懿,而是賈詡

他的很多計謀改變了歷史走向。當董卓被誅殺之後,涼州軍陷入了混亂,賈詡一句話點醒了,準備瘋狂逃命的李傕郭汜。讓他們帶著軍隊,重整旗鼓,最終控制了朝廷,這才導致了群雄並起,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

在成為張繡的謀士之後,他兩次打敗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力排眾議,建議張繡投降與張秀有殺子之仇的曹操,而不是去依附袁紹。賈詡是一個心理學大師,他看透了袁紹兵多將廣,他志得意滿,張繡若是此時投靠,必然不會受到重用。

而曹操則不同,雖然曹操的兒子被張繡的手下殺害,但是曹操此時兵微將寡,此時投靠曹操,那絕對是雪中送炭,曹操肯定不會計較張繡的過往,必然予以重用。再者賈詡也看出官渡之戰曹操雖然弱勢,但是贏面卻很大,所以他力勸張繡投靠曹操。

後來發生的事情,印證了賈詡的猜測,全部都是正確的,他的舉動保全了張繡的官位與爵位。在歸順了曹操之後,賈詡有了更大的舞臺發揮,在打馬超韓遂的時候,賈詡也屢屢有奇謀妙計。

曹操視賈詡為心腹,曹丕也非常的推崇賈詡,曹操曾經就身後事諮詢賈詡,賈詡已經猜到了曹操的心意,故意假裝沉默不語。曹操怪而問之,他這才說在想兩個老朋友,劉表和袁紹。此語一出,曹操更加堅定了立曹丕為世子的信念。

可以說,曹丕能夠登上皇位,軍功章裡有賈詡的一份,這一句話也確保了賈詡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所以說賈詡是三國時代謀士群裡謀國謀身實現雙贏的第一人。

其次,我認為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一個戰略大師,他的隆中對絕對切中當時的要害,如果劉備在荊州軍團安排一名老資格的文臣壓制住關羽,代替關於處理外交事務,很有可能整個三國的局面都會發生改變,蜀漢帝國能夠從荊州以及岐山兩個方向威脅曹魏,這遠比諸葛亮六出祁山成功率要大很多。

第三是曹魏鬼才郭嘉

這也是一個心理戰專家,在曹操還是一路諸侯的時候,多此憑藉郭嘉對敵人心理的準確判斷,成功的打敗敵人。在決定北方歸屬權的官渡之戰中,郭嘉再次料敵決勝,他的十勝十敗說切中袁紹的要害,鞭辟入裡,更是使得曹軍的士氣來了一個漲停板,為最終打敗強於自己的敵人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只是天不假年郭奉孝早逝,否則我們很期待郭奉孝與諸葛孔明的鬥智。

第四名,超級忍者司馬懿

司馬懿最大的謀略就是能忍,忍常人所不能忍,他與諸葛亮的對抗就是這種忍術的最高體現。他明知自己的才幹,不如諸葛亮,就採用拖字訣,不和蜀漢軍隊正面衝突,利用強大的國力拖死蜀漢。

諸葛亮送來女裝羞辱他,他也只是付之一笑,風輕雲淡。而在政治上,他對付政治新兵曹爽更是將這種忍術使用的爐火純青,裝傻充愣,使得曹爽得意忘形,最終給予雷霆一擊,重新奪回權力消滅曹氏集團,司馬懿的忍術天下第一。

第五週瑜陸遜

這兩個人應該是軍事統帥,說是謀士有點大材小用。周瑜就不必多說了,赤壁之戰千古留名。陸遜夷陵之戰,一戰成名,成為東吳最尖銳的長矛。在此前更是建議白衣渡江打敗關羽,智慧之高,令人稱絕。

以上五人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國謀士的前五名,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歷史評說


一部《三國演義》其實就是一部謀士鬥智、將士鬥勇、英雄論劍的故事,無論是劉備、孫權陣營還是曹操陣營,都有一大批謀士為其出謀劃策,指點江山,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為三國謀士們排排座次,分出個三六九等,成為後人玩文字遊戲的一種方式了。

《三國演義》裡謀士如雲,要想為他們分出個高下還真費點心細,特別是兩個重量級的謀士,諸葛亮和司馬懿,更是難分伯仲。但我認為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最歷害的謀士。分析如下:

司馬懿為啥不受人待見?

《三國演義》神化和美化使諸葛亮頭頂上的光環非常耀眼,這是宣傳造成。前後兩篇出師表,奠定了諸葛亮名臣賢相的地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大形象也成了為官者的榜樣。司馬懿作為諸葛亮的對頭,老百姓當然對人有看法,印象不佳。

司馬懿比諸葛亮計謀要高明一點。

而且司馬懿不但在軍事上是諸葛亮難以對付的對手,在政治上,也是表現不俗,不亞於諸葛亮的。在武都、陰平失守以後,司馬懿料知諸葛亮不在營中,定去兩城安撫百姓,派張郃、戴陵去奪蜀寨。但諸葛亮並未離寨,卻設下包圍圈以待偷襲。司馬懿在這時以一種開闊的胸懷,大家的器度,承認“孔明智在吾先”。一個不怕承認失敗的對手,是令人不寒而慄的。

諸葛亮擺下空城計,司馬懿應是知道了,但他更知道“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沒有了諸葛亮也就沒有了司馬懿,也就沒有了後來的三國歸晉,於是來了個將計就將,走為上策。

他和諸葛亮打仗,對其罵陣,拒不應戰,諸葛亮用竹竿挑著婦女穿的衣服,在陣前羞辱他,他也一笑了之,不予理會,他明白,按捺不住底火的人,終究成不了大事。

司馬懿能如此把握住諸葛亮,以致他“出師未捷身先死”,可見這個司馬懿確實是三國時代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實事求是地講,司馬懿比諸葛亮確實要高明一點。

司馬懿比諸葛亮更有心機和城府。

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言聽計從,曹睿視司馬懿不過是老臣之一,並不十分信任。諸葛亮在西蜀,幾乎沒有人能和他比肩的。而在洛陽朝中,曹真、曹休、夏侯楙這些近親,陳群、華歆、王朗這些重臣,權勢地位不弱,與司馬懿不相上下,並對他深懷戒心。劉備託孤時,要他的兒子對諸葛亮以父事之,而曹操早留下了“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於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的評語。

在與蜀吳作戰中,他也瞭解,一旦戰果太輝煌了,同僚嫉妒,固非小事,主子猜疑,更加可怕。而無所作為的話,有可能被黜還朝,剝奪權力,解除兵甲,一敗塗地。所以,他得把握住贏不能太贏,輸不能太輸,攻打不宜太猛,退守不宜示弱的分寸感,要比諸葛亮難做人多了。

由此可見司馬懿的心機,和他處於荊棘叢中的謹慎,以及善處左右的韜略。在當時諸葛亮、陸遜與他這三個堪稱棋逢對手的主帥之中,應該說他處境最難,所以,他在政治上,也包括在軍事上,以退為進,以守為攻,步步為營,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三國謀士中,我認為,最能隱忍不發,最能韜晦不露,最能忍辱負重,大概要數司馬懿了。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最出色的政治家。

其實曹操是並不信任司馬懿的,甚至預言過他是一個對曹魏有威脅的人物。但他察時知世,審勢慎行,進退有度,應對機變,獲得曹丕的信任,也改變了曹操對他的看法。

一個心懷叵測的人,在中國這種最具危險性的繼承接班的政治遊戲中,他能歷仕曹操、曹丕、曹睿三朝,雖然幾次外放冷落,幾次褫奪兵權,但能在政治風波中化險為夷,而且身居高位,始終處於權力的頂巔,應該說,他是三國末期最出色的政治家。他身受曹魏三朝顧命,但他在長久的等待以後,其曹魏政權也逐漸流向司馬家族了。

司馬懿才是三國裡最大贏家

讀《三國演義》,熱鬧都在前半部,司馬懿出場較晚,舞臺上的風光,都被最早走到腳燈前的角色搶光了,他顯得不那麼光彩出色。其實,在這段歷史中,他是一位最了不起的,靠耐性、權謀、機智、殘忍,奪得勝利的最大贏家。


凌雲渡


《三國演義》中謀士眾多,如果把他們排列一個大榜單,是一件很不容易也很繁瑣的事情。因而,本回答僅列出十大謀士,並按照演義中的實力進行排名。這十大謀士分別是: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陸遜、荀彧、郭嘉、沮授、賈詡、程煜、龐統,最厲害的還是諸葛亮。為什麼呢?

十大謀士為何如此排名

在十大謀士之後,還可以列舉出一大串名單,比如,袁紹手下的田豐、審配、許攸、逢紀,曹操帳中的荀攸、滿寵,劉備曾經用過的徐庶、法正,東吳陣營裡的張昭、魯肅、諸葛恪等等,以及呂布手下的陳宮,不知是哪個陣營中的陳登父子,等等。這些人中,都有展示自己智謀的突出表現。但是,《三國演義》中,這些謀士的事蹟並不是太突出,或者只是短時間的出現在羅貫中的演義舞臺,並沒有展示其正史中的實力。

袁紹手底下的謀士除了郭圖盡出餿主意而外,其他幾人都是非常厲害的謀臣。但他們並沒有得到袁紹的更多信任,內訌消耗了他們的智謀,隨著袁氏集團的迅速滅亡,他們也很快消失在歷史舞臺,沒能在此後的三國時代一展風采。既然如此,同是袁紹謀士的沮授,何以能夠入圍“十佳”呢?原因很簡單,沮授的智謀不僅僅只是體現在戰術之上,而更多的是其對天下大勢的判斷和謀劃。荀彧在評價袁紹謀士時,對田豐、審配、許攸、逢紀等人很是不屑,獨不敢輕視沮授。

官渡之戰沮授被俘,曹操非常想得到他,曾經勸降道:本初無謀,不用君言,君何尚執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曹操的話很中肯,袁紹之所以能夠稱霸河北,是採用了沮授的建議,奪取了青州、幷州、幽州,實力雄居天下。沮授還曾經獻策,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惜袁紹胸無大志,沒有采納而錯失爭霸天下的良機。

沮授戰略上高瞻遠矚,戰術上也也深諳韜略,官渡之戰時,分析形勢,認為曹操糧草不繼,利在速戰。因而勸諫袁紹與曹兵打消耗戰,讓曹操不戰自退,然後趁機進攻。袁紹不僅沒有采納,還治了沮授的罪。

沮授不僅謀一役而且謀全局,不僅謀全局而且謀天下。可惜的是,此人投錯了主子,也深為愚忠所害。若是在曹操帳下,必定會建立不朽功業。

以沮授為標杆,本回答列出十大謀士,其排名也以戰略、戰術、功業三個標準來衡量。

賈詡程煜龐統是戰術家

這三個人中,以龐統智謀最高,尚未出場便先聲奪人,“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給予讀者無限的期待。一出場時,果然也顯得十分厲害,給曹操獻連環計,幫助周瑜火燒戰船,贏下赤壁之戰,開創了三國鼎立的時代。耒陽斷案如神,才華震驚了很少服人張翼德。征伐蜀中時,開始也節節勝利,給劉備的上中下三計,足以顯示鳳雛的才華。

但是,龐士元議取西川不過是諸葛亮北伐中原總體戰略中的一大步驟,並非龐統的創舉。遭遇蜀中名將張任之後,龐士元遇到了勁敵。此時,龐統不聽諸葛亮勸阻,貪功冒進,失去了對局勢的準確判斷而在落鳳坡殞命。

賈詡與龐統一樣,是一個戰術大師,最出彩的是張繡與曹操的戰鬥,料敵制勝,搞得曹孟德很是頭疼。加盟曹操陣營之後,便在眾多的謀士中不顯得十分突出了。最精彩的一條計策,就是曹操故意塗抹書信離間了馬超與韓遂,取得對陣西涼部隊的勝利。

賈詡排名較低的原因,還是書中沒有突出他對全局戰略的分析判斷,把握全局這樣的能力有關。賈詡也有自知之明,進曹營之後便極少出頭。其實,賈詡還是善於判斷局勢的,官渡之戰前,賈詡勸張繡歸附曹操,是他準確的預見了這場戰役的結果。正是因為其智商過人,低調從事,才得以高壽。僅憑這一點,賈詡就能排在龐統之前。

程煜最主要的戰績是在曹操征討徐州時,鎮守大後方,抵抗了呂布的瘋狂進攻,確保不丟失一座城池。程煜為人慷慨豪爽,也十分的低調,最終活了八十歲,幫助曹操成就霸業,輔佐曹丕建立曹魏王朝,進入三國演義謀士十佳,實至名歸。

陸遜荀彧郭嘉有大智慧

這三人中,陸遜是最具大智慧者。荊州的前敵指揮官原本是呂蒙,實際的操作者則是陸遜。《三國演義》中說,關羽對呂蒙有幾分忌憚,為了麻痺關羽,東吳雪藏呂蒙,任命年輕的陸遜襲取了荊州。實際上,這條計策也是陸遜所出,把關羽調出荊州,然後白衣渡江,乘虛一鼓而下。

荊州是東吳必須佔據的地盤,否則,“東連吳會”,虎視江南,孫權也難安寢,陸遜這條功勞真的是太大了。

最著名的夷陵之戰,則千真萬確是陸遜指揮的,這場戰役堪稱《三國演義》中最慘烈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又一次拯救了東吳。這一仗,陸遜獨擋一面,以主帥的身份決勝強敵,“書生拜大將”則是郭嘉望塵莫及的。

郭嘉要排在陸遜之後,原因有兩點。沒有做過獨立統帥,親自帶兵打仗是其一,而且,壽歲不高也限制了其智謀的發揮,沒能趕上與諸葛亮、周瑜、陸遜這樣的高手對敵的歷史機遇,其謀士能力尚未得到完全的真正的檢驗。

荀彧在戰略預判方面一點都不輸給郭嘉,戰術能力也堪稱一流。從其資歷、智謀等方面來看,都無愧為曹營第一謀士。

這三位具有大智慧的謀士,與前面講到的沮授一樣,達到了戰略家的層面,比一般的戰術家要略高一個層次。但是,若與諸葛亮、司馬懿、周瑜相比,則又要輸一個檔次以上了。

前三名有獨立稱霸的實力

周瑜是東吳第一統帥,從孫策時期起,就是與主將並駕齊驅,共成大事的謀略家。周瑜遇到孫伯符時,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某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意思便是並肩作戰,而非僅僅充當一名軍師。孫策也認可週瑜的說法,大喜道:“吾得公瑾,大事偕也。”

赤壁之戰,孫權全權委託周瑜率兵與曹操作戰,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一舉奠定三國鼎立的局面。周瑜的軍事才能屬於超一流的存在,戰術上也是非一般謀士可比。羅貫中寫周瑜的智謀非常有霸氣,有王霸之象。這一點,遠非陸遜、荀彧、郭嘉所能企及。

諸葛亮後期雖然輔佐劉禪,但蜀漢的實際權力卻在孔明手中。倘若諸葛亮有野心,取劉禪而代之,也是能夠建立政權,與曹魏、東吳一爭天下的。

司馬懿自不待言,雖然他本人沒能建立王朝,但卻步步緊逼,逐漸篡奪了曹魏的最高權力。計賺曹爽,司馬懿很順利的奪取了兵權,為司馬昭稱王,也為司馬炎篡魏奠定了基礎。而其子孫的能力遠遠不及司馬懿,只是其準確的判斷了當時的局勢,尚且沒到稱霸的時機而已。

實際上,《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司馬懿是兩大境界最高、能力最強、智謀最深的謀士,應當並列第一。此二人在長期的對峙中,是各自王朝的最高軍事統帥,這一點,唯獨只有周瑜能夠與之相提並論。司馬懿、諸葛亮一攻一守,攻得漂亮,守得完美,共同導演了三國時期最精彩的大戲。而且,審時度勢,不稱王霸,是“十佳謀士”中遙遙領先的大軍師家,其他人難以望其項背。

如果要說諸葛亮稍微領先司馬懿,也非常有道理。三國鼎立之時,司馬懿並非主角,沒能親手左右這樣一場歷史大變局。

實際上,曹操、劉備、孫權也是大謀略家,可以借用韓信的那句名言來解讀,這幾位善於將將,諸葛亮等人再厲害,也都是他們的謀臣。


綠野萍蹤01


一、 賈詡

人稱之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開始在董卓手下效力,後又輔助張繡,對抗曹操,宛城之戰讓曹操喪失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還有愛將典韋,尤其是他對追擊曹操勝負的判斷讓人拍案叫絕。

官渡之戰時,他力勸張繡投靠曹操,分析入情入理,曹操果然不計前嫌厚待張繡,對賈詡更是格外重視,封他為執金吾,從此賈詡成為了曹操最重要最信任的謀士之一。賈詡是曹營後期最重要的謀士,曹操曹丕都對他信任倍至,在立魏王太子的事情上他巧妙地引用袁紹劉表的例子達到了立曹丕為世子的目的,雖然賈詡是曹丕的心腹,但立曹丕確實是當時合適的選擇。曹丕稱帝后自然對賈詡感激萬分,立刻封他為太尉,三公之一。在後期他也為曹丕出了很多計策,成為魏國的元老。

賈詡謀人、謀己、謀天下都達到了很高境界,賈詡在封為三公之後毫不張揚,而是明哲保身、不結交權貴。曹丕為人陰險狠毒,連叔父曹洪都要處死,賈詡這一行動在當時十分明智,在魏國的高級謀臣中,賈詡大智若愚,善始善終。

二、 郭嘉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東漢末年著名謀略家,戰術家,當機立斷,出奇制勝,隨機應變,料事如神,敢出險招。

討伐張繡,郭嘉詳細立體的分析了曹操與袁紹的狀況對比,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說,勸說曹操征討呂布。郭嘉的分析流暢縝密,很具說服力,不但重新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討伐呂布,郭嘉看出勝機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之氣衰力竭只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果然一鼓作氣擒殺呂布。

曹操派劉備聯合袁術。郭嘉看破劉備狼子野心,諫曰:“劉備不可譴也!”曹操從言大悔,派人追劉備回來,已經來不及了。後來劉備果然殺車胄叛走與袁紹聯兵。

官渡之戰,郭嘉說袁紹性格遲緩多疑,就算要偷襲也不會很迅速。但劉備的勢力剛剛聚集不久,眾心未附。如果實行速戰,必然得勝。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獲其妻子,擒關羽,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合的東海賊寇。

孫策剛剛成就江東霸業,遂有謀圖中原之心。曹軍都很畏懼,只有郭嘉料道孫策剛剛吞併江東,所殺的都是深得人心眾養死士的英雄豪傑。而孫策本人又輕率疏於防備,雖然有百萬之眾,但還是和孤家寡人一樣容易對付。如果有刺客伏殺,只不過能憑藉一人之勇罷了。我看他必然死於匹夫之手。果然,孫策是年死於許貢家客的刺殺。

破二袁,郭嘉利用反間計輕而易舉的分別擊破了袁尚袁譚。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河北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目前的控制抵禦。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甚至重用了曾經詆譭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袁尚逃入烏桓。郭嘉進言道:“胡人自持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覆滅。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立刻進兵遼東。大破倉促應戰的敵軍。這一戰也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從柳成回來的途中,郭嘉病逝,一代星隕。這一年郭嘉去世諸葛亮出山,兩位重量級人物擦肩而過。

三、 諸葛亮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理論家,號臥龍。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提出著名的《隆中對》。

策動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曹操孫權的剋星。赤壁之戰舌戰群儒,先後舌戰戰敗東吳名士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赤壁之戰後,負責調整荊南三郡賦稅,充實軍資。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獻帝被害群臣勸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白帝託孤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七擒孟獲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北伐—六出祁山,斬魏將王雙,擊退郭淮退,得二郡。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郭淮於陽溪。

與司馬懿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後又設計射殺張郃。 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其“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雖然時機不利,但是他作出的戰績是有目共睹。





藏鋒於繁華


第一,諸葛亮。諸葛亮《隆中對策》,指畫天下,於手掌之中。出山之後,一收荊州,二取益州,定鼎三分。劉備死後,一身而負蜀漢軍國重任,以蜀漢蕞爾之國,六出祁山,名震天下。慧眼識姜維,保得身後又延續蜀漢三十年命脈。當三國之世,無人能超越。

第二,司馬懿。曹操死後,為曹魏政權柱石,北征公孫淵,、南討諸葛涎,西抗蜀漢,尅日擒孟達……老謀深算,幾無匹敵。

第三,郭嘉、荀彧、賈詡。此三人智略相同,成就相侔。助曹操統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權。郭嘉倡意北征烏桓,於中途又要曹操棄輜重,輕騎奔襲,果收奇功。荀彧於官渡最緊急時,要曹操堅持待機,反敗為勝,敗袁紹,成大功。賈詡算無遺策。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曾在赤壁之戰之前,曾勸阻曹操對江南用兵,主張養兵蓄銳,收不戰之功。曹操未採納而致敗。賈詡可謂是相當厲害了。

此三人合力成就曹操功業,較之司馬,諸葛,稍有不如。

第四,魯肅。魯肅於東吳,主倡抗曹,聯劉,於東吳鼎立,功績尤大。可謂見識非凡。

其餘,等而下之。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1、諸葛亮:臨危不懼,才華橫溢,被尊稱為臥龍先生,為後生留下著名的空城計、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火燒博望與新野、六出祁山等典故。

2、司馬懿:三國中後期唯一的一個能與諸葛亮匹敵的謀士,善於玩弄權術,依靠“不出戰”策略,將諸葛亮拖死。

3、龐統:又被稱為鳳雛,在三國演義中與諸葛亮齊名。天下名士水鏡先生曾言: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4、田豐:為袁紹眾多謀士中最強的謀士,料如死神。

5、魯肅:深謀遠慮、禮賢下士。

6、徐庶:他的才能堪比諸葛亮,劉備在新野任命徐庶為軍師,以弱勝強,幫助劉備取得勝利,並且擊敗了曹軍名將曹仁。

7、郭嘉:曹操最信任的謀士,具有超凡的戰略目光和入木三分的觀察能力,史書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8、賈詡:謀人、謀己、謀天下都達到了很高境界,賈詡在封為三公之後毫不張揚,而是明哲保身、不結交權貴。

9、荀彧,為曹操規劃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計劃,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大道禪意


三國演義,有一個小人物不被人們所熟知。電視劇中似乎也只有一個小鏡頭,但是此人卻是整個三國時期最厲害的人物。人們常常驚歎《三國演義》妖化了諸葛亮,然而此人比妖化的諸葛亮還要厲害,為什麼?因為他在現實生活中真的能呼風喚雨。他就是管輅。

管輅 相貌醜陋,骨骼清奇。從小便立有大志:樂與季主論道,不欲與漁父同舟。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寧願在朝堂上和君主論道,也不願意和漁夫坐一條船。一句話,我是個幹大事的人,不願同閒人扯閒篇。

他 八九歲時就對天文星象產生好奇,整晚盯著天空看星星,遇到不認識的星辰便問身旁的人,還把天上的星辰圖形畫到地上研究。慢慢的,人們都說管輅是個怪孩子。果然,隨著年齡的增長,管輅對周易八卦、風水堪輿發生了濃厚興趣,日日鑽研,逐漸精通。

他還有一項特異功能,懂鳥禽語言,通獸語。這個當然不是我杜撰的,是真實存在的事件。講一個歷史記載的小故事,管輅到安德縣令劉長仁家做客,忽然屋外樹上一隻喜鵲呱呱直叫,叫聲甚急。管輅聽後對縣令說:這隻喜鵲說:東北方有一戶人家,女主人殺了在自己的丈夫,然後誣陷是鄰居所殺。日不過晌,便會有人來告狀。

果然,日過午後不久,便有人從東北方趕來,聲稱女主殺了丈夫,然後栽贓陷害給鄰居,說鄰居和自己的丈夫發生口角,丈夫是被鄰居所殺。縣令劉長仁從容處理了此案,但是對管輅能解鳥語的神技表示深深的震驚。

輅至安德令劉長仁家,有鳴鵲來在閤屋上,其聲甚急。輅曰:「鵲言東北有婦昨殺夫,牽引西家人夫離婁,候不過日在虞淵之際,告者至矣。」到時,果有東北同伍民來告,鄰婦手殺其夫,詐言西家人與夫有嫌,來殺我婿。

管輅懂鳥語只能算是小兒科的技能,最厲害的在於管輅能呼風喚雨,說什麼時候下雨,則必定下雨。管輅路過清河郡,與倪太守共宴。當時清河郡久旱,而倪太守早就聽聞管輅是個神人,於是問管輅什麼時候能下雨。

管輅微微一笑說道:今晚必有雨。當天白天烈日當空,異常燥熱。人們都認為管輅是信口開河,根本不會有雨。誰知道剛到晚上,瞬間風起雲湧,遮蔽日月,頃刻間大雨滂沱。人們不解,問管輅為什麼知道晚上會下雨?

管輅解釋道:我觀天象,有水氣藏於星辰之間。因此斷定卯辰時刻有雨。而且我昨天發檄文召告五星,燒了符令,召雷公、電母、風伯、雨師會齊,蛟龍帶雲,雷錘擊電,風童布袋,雨伯施雨,怎麼會不應驗呢?天道有常,道法自然,很簡單的事了

輅曰:「夫造化之所以為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十六日壬子,直滿,畢星中已有水氣,水氣之發,動於卯辰,此必至之應也。又天昨檄召五星,宣佈星符,刺下東井,告命南箕,使召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群嶽吐陰,眾川激精,雲漢垂澤,蛟龍含靈,堃堃硃電,吐咀杳冥,殷殷雷聲,噓吸雨靈,習習穀風,六合皆同,欬唾之間,品物流形。天有常期,道有自然,不足為難也。」

如果你覺得這些過於神奇,那麼我就說一件與歷史緊密相關的事情。魏國自從曹爽弄權後朝政一片混亂,這當然不是曹爽一個人的過錯,曹爽有三個心腹,俗稱臺中三狗。分別是何晏、鄧颺、丁謐,這個故事跟此三人有關係。

何晏聽說管輅是個神人,於是宴請管輅,當時正好鄧颺也在場。何晏問管輅:我什麼時候才能坐上三公這樣的大官呢?這幾天總是夢見青色的蒼蠅趴到鼻子上,趕都趕不走。

管輅回答道:您現在位高權重,然而經常聽說有人畏懼於你的威嚴,很少聽說有人感恩於你的高尚品德。這不得不讓人深思。鼻子,屬艮,是天庭的高山,高而不危才能長保富貴。青色的蒼蠅是大家都厭惡的東西,然而卻趴在你的鼻子上,這或許是上天警告你要在職位上要懷恩懷德,多做符合禮儀之事,這樣才能登上三公這樣的高位。

鄧颺當場嘲笑管輅老生常談,根本不值得一信。何晏說:明年見到你再驗證真偽。管輅回去後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舅舅,舅舅怪他說話太直,容易得罪權貴。管輅冷冷的說道:跟死人說話還有什麼好避諱的呢?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曹爽、何晏、鄧颺都被滅三族,舅舅這才佩服管輅的先見之明。

舅舅問管輅,你怎麼看出來他們命不久矣。管輅笑著說道:鄧颺走路輕飄無根,好像筋骨束縛不了血肉,猶如無手足之人。這在卦象上叫鬼躁。何晏坐下後面無血色,魂不守舍,精神煙浮,形容枯槁。這在卦象上叫鬼幽。鬼噪被風所收,鬼幽被火所燒,所以知道他們兩個命不久矣!

夫鄧之行步,則筋不束骨,脈不制肉,起立傾倚,若無手足,謂之鬼躁。何之視候,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故鬼躁者為風所收,鬼幽者為火所燒,自然之符,不可以蔽也。」

在《三國演義》中對管輅的描述極少,其實關於管輅的故事還有很多,許多都過於離奇,但是卻實實在在記錄在正史之中。如果說三國中誰最令人震驚,我覺得非管輅莫屬。











蝸牛影音推薦


以小說中來說絕對是諸葛亮第一,郭嘉第二,賈詡第三,司馬懿第四,周瑜第五,陸遜第六,龐統第七,法正第八,荀彧第九,魯肅第十。

這是以小說來看,諸葛亮絕對是小說中的“南玻萬”,這是因為小說中把諸葛亮刻畫的近似於妖了,所以謀劃這方面無人能出其右。

郭嘉和賈詡都是心機深沉的人,郭嘉料事如神,善於窺測局勢;賈詡是老謀深算,擅長洞察人性,利用人性去設計佈局。

司馬懿善於隱忍蓄勢待發,在小說中防守反擊打的非常好。

周瑜赤壁之戰以少勝多擊敗曹操,一戰就足以名垂青史,雖然小說中突顯了諸葛亮的謀劃優勢,但是諸葛亮依然沒掩蓋住周瑜的風采。

書生領兵的陸遜第一仗在夷陵之戰就以少勝多打敗了老兵油子劉備,其實大家在此之前都忘了陸遜在呂蒙奇襲荊州時出謀劃策了,關羽敗走麥城其中陸遜佔了很大功勞。

龐統在劉備入蜀時提供很多謀略方面幫助,其謀略表現非常厲害,猶勝於諸葛亮,讓諸葛亮都歎服,可惜龐統死得太早來不及發揮。

法正是劉備入蜀以後的主要謀主,幫助劉備奪取漢中,法正的謀略規劃不弱於龐統,可惜也是和龐統一樣早早去世,如果法正在,劉備夷陵之戰未必會輸給陸遜。

看完小說很多人都認為荀彧擅長髮掘人才,擅長做後勤保障工作,曹操前方征戰,荀彧為他守護大後方根據地。但是大家都以為這守護後方根據地就這麼容易嘛,那曹操為何不讓自己的親族大將去鎮守,不是比荀彧更加可靠。荀彧在曹操征戰以後,後方穩如磐石,就說明了,荀彧為人即擅謀略規劃,又擅長處理政治,所以荀彧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荀彧鮮有在戰場上表現自己的機會而已,否則真上了戰場荀彧的謀略規劃未必會輸給郭嘉和賈詡。從官渡之戰中就可以看出荀彧對局勢的把控,曹操因為糧草不繼,將欲退兵時,荀彧寫信勸曹操不要退兵,出奇制勝,在戰略方面,給了曹操勝利的希望。

周瑜的接班人魯肅在小說中雖然為人厚道,但是歷史上魯肅可是三分天下最早的規劃者。即使小說中忠厚老實的魯肅在當了都督以後竭力維護吳蜀關係,充分說明了魯肅對時局的認識和把握,只有吳蜀保持和平穩定的關係,才能維持三國鼎立的局面。

這些排名只是按照小說排名,真在歷史上來說,不存在排名,因為他們都是各有所長,沒有誰更比誰強一說,諸葛亮在真實的歷史上以擅長處理政事見長,謀略規劃統兵打仗他比司馬懿還是差了點;在歷史上真正擅長謀略規劃的非賈詡和郭嘉莫屬,二人在歷史上的神機妙算都留下了濃墨重彩;周瑜、魯肅、陸遜東吳的三代都督,其中還加著一個呂蒙,這四人在歷史上對東吳的建立都是有巨大功勞,尤其是周瑜、魯肅、陸遜都有穩定東吳局勢的大功,周瑜在史書上是純靠自己謀略戰術以少勝多打敗了曹操;魯肅為孫權規劃三分天下的策略,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同時和平穩定維持吳蜀關係都是魯肅的貢獻;陸遜最大功勞就是擊退為關羽報仇伐吳的劉備,穩定了江東局勢;法正和龐統又和郭嘉與賈詡相類似,都是純善於謀略規劃之人,但是隻是二人去世太早,沒有像郭賈二人那麼彰顯自身能力;荀彧在歷史上是一位非常的能人,在《漢書》和《三國志》中都有他的傳記,他一生雖然在戰場上鮮露頭角,但是在穩定政局和對政治局勢把控上非常敏銳,同時眼光遠大,更善於發現人才,這都是荀彧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