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無心仕途的關西名士

竇武是東漢開國功臣,安豐侯竇融的玄孫。平陵竇氏,在漢和帝在位前期,家族達到鼎盛。漢和帝的養母竇太后臨朝攝政,竇太后的哥哥竇憲以大將軍之職總攬朝堂。竇氏一門四侯,族人中有數十人為官為吏,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竇氏外戚集團。

竇氏倚仗權勢橫行不法,打壓朝堂,引起漢和帝與部分朝臣的不滿。集團勢力的膨脹,滋長了竇氏的野心,他們於暗中謀劃,意圖刺殺漢和帝,另立新君。計劃還未展開,竇氏便在永元四年(公元92年),被漢和帝利用宦官勢力迅速剷除。大將軍竇憲自殺身亡,竇氏從此遠離了東漢政治中心。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竇氏自漢和帝打擊之後遠離東漢權力中心

東漢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漢桓帝繼位,這時,距離竇氏敗亡已經過去了54年。身為竇氏後人,竇武並沒有振興竇氏的想法。

史載:武少以經行著稱,常教授於大澤中,不交時事,名顯關西。

竇武坦然接受家族敗亡的命運,自少年起潛心研究儒學經典,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於深山大澤之中,育人子弟,從不主動評論時事政治。竇武的淡泊名利,讓他名聲遠播,成為關西名士。

再次成為外戚的竇氏家族

歷史總會在重複中前進。

史載:桓思竇皇后諱妙,章德皇后從祖弟之孫女也。父武。延熹八年,鄧皇后廢,後以選入掖庭為貴人,其冬,立為皇后。

延熹八年,長女選入掖庭,桓帝以為貴人,拜武郎中。其冬,貴人立為皇后,武遷越騎校尉,封槐裡侯,五千戶。明年冬,拜城門校尉。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女兒竇妙被冊封為皇后,讓竇武踏入仕途

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竇武的女兒竇妙,被選入皇宮封為貴人,同年冬天,漢桓帝廢黜皇后鄧氏,改立竇妙為皇后。無心仕途的竇武,因為女兒的入宮,以郎中之職入仕。又因為女兒被封為皇后,竇武以外戚身份,被漢桓帝封為槐裡侯,食邑五千戶,升任越騎校尉,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冬天,再升城門校尉,執掌洛陽城門守衛重任。

竇武沒有想到,衰落已經74年的竇氏,會再次走向復興。他沒有得意忘形,而是以先人為警醒,嚴厲約束自己的家人。

史載:(竇武)在位多闢名士,清身疾惡,禮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是時羌蠻寇難,歲儉民飢,武得兩宮賞賜,悉散與太學諸生,及載餚糧於路,丐施貧民。兄子紹,為虎賁中郎將,性疏簡奢侈。武每數切厲相戒,猶不覺悟,乃上書求退紹位,又自責不能訓導,當先受罪。由是紹更遵節,大小莫敢違犯。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竇武身居高位卻居安思危

竇武任職期間,廣徵天下名士入朝為官。他為官清廉,從不接受賄賂,家中不留餘財,僅能維持家人衣食的開銷。漢桓帝時期,西羌叛亂未平,東漢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財力進行平叛,致使百姓飢寒交迫。竇武不僅將自己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在太學的學生,還主動向洛陽城中的百姓發放食物,接濟饑民。

竇武的侄子竇紹,因為竇皇后的緣故,擔任虎賁中郎將。但他性情疏懶奢侈,多有不法行為,竇武屢次訓斥,仍不思悔改。見此情形,竇武上書漢桓帝,一面自我檢討不能約束族人的過錯,一面請求罷免竇紹。竇武的奏疏,讓竇紹心生畏懼,從此遵紀守法,不敢再行惡事。

漢桓帝時期的朝堂局勢

漢桓帝繼位後,國家大權被以梁太后及大將軍梁冀為首的梁氏外戚所控制。

史載:(梁氏)前後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在位二十餘年,窮極滿盛,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

如此龐大的外戚勢力,讓漢桓帝寢食難安。但懾於梁氏的強大,漢桓帝一直不敢輕舉妄動。直到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漢桓帝與宦官單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歃血為盟,著手設計剷除梁氏的計劃。同年,經過漢桓帝與宦官集團的縝密計劃,盛極一時的梁氏家族,被徹底剷除。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梁氏在梁冀的帶領下盛極一時

史載:延熹二年,皇后崩,帝因如廁...於是更召璜、瑗等五人...帝齧超臂出血為盟。於是詔收冀及宗親黨與悉誅之。悺、衡遷中常侍,封超新豐侯,二萬戶,璜武原侯,瑗東武陽侯,各萬五千戶,賜錢各千五百萬;悺上蔡侯,衡汝陽侯,各萬三千戶,賜錢各千三百萬。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又封小黃門劉普、趙忠等八人為鄉侯。自是權歸宦官,朝廷日亂矣。

史載:冀及妻壽即日皆自殺。悉收子河南尹胤、叔父屯騎校尉讓,及親從衛尉淑、越騎校尉忠、長水校尉戟等,諸梁及孫氏中外宗親送詔獄,無長少皆棄市...其他所連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數十人,故吏賓客免黜者三百餘人,朝廷為空。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宦官成為漢桓帝最信任的政治群體

梁氏覆滅後,漢桓帝親政。他下詔將梁氏族人無論老幼,一律棄市,同時對依附梁氏的公卿士大夫進行政治清算。先後被處死的兩千石以上的高級官員多達數十人,另有三百多下級官吏被罷免。整個東漢朝堂為之一空。

這次朝堂清洗,讓漢桓帝對士大夫集團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轉而對協助自己剷除梁氏的宦官集團委以重任。單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五位宦官被漢桓帝同日封為通侯(漢朝最高爵位),時人稱之為“五侯”;另封劉普、趙忠等八名宦官為鄉侯。宦官集團從此開始把持朝政,他們倚仗漢桓帝的信任,橫行不法,東漢朝堂混亂不堪。

竇武對宦官集團的敵視

竇武雖是外戚,但他精通儒家經典,身上帶有濃厚的士大夫氣息。對為亂朝堂的宦官,他充滿厭惡和憤怒。

史載:時國政多失,內官專寵,李膺、杜密等為黨事考逮。永康元年,上疏諫曰:“陛下初從藩國,爰登聖祚...自即位以來,未聞善政。梁、孫、寇、鄧雖或誅滅,而常侍黃門續為禍虐,欺罔陛下,競行譎詐,自造制度,妄爵非人,朝政日衰,奸臣日強...近者奸臣牢修,造設黨議,遂收前司隸校尉李膺、太僕杜密、御史中丞陳翔、太尉掾範滂等逮考,連及數百人,曠年拘錄,事無效驗。臣惟膺等建忠抗節,志經王室,此誠陛下稷、禼、伊、呂之佐,而虛為奸臣賊子之所誣枉,天下寒心,海內失望...宜以次貶黜,案罪糾罰,抑奪宦官欺國之封,案其無狀誣罔之罪,信任忠良,平決臧否”書奏,因以病上還城門校尉、槐裡侯印綬。帝不許,有詔原李膺、杜密等...繫囚罪輕者皆出之。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士大夫的清議最終引發了黨錮之禍

漢桓帝信任宦官的行為,受到士大夫集團的非議。他們發動清議,意圖通過輿論,引導漢桓帝罷免宦官。士大夫集團對朝堂權力的爭奪,受到宦官集團的打擊。漢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集團誣告士大夫李膺等人結交太學生“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漢桓帝大怒,詔令全國,逮捕李膺、陳寔等200多個“黨人”,史稱“黨錮之禍”。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竇武上書解救被關押的李膺等人

宦官對士大夫的打壓,讓竇武十分憤怒,他上書漢桓帝,指出漢桓帝的種種過失:

一、漢桓帝自登基以來,從未施行善政,雖然剷除了梁氏外戚集團,卻又扶持宦官集團擾亂朝堂。

二、宦官集團肆意誣陷打壓賢明士大夫,致使朝堂混亂,朝政日衰,這背後皆是因為漢桓帝對宦官的寵信導致。

三、李膺等人皆是用心國事的賢明士大夫,漢桓帝卻因為宦官的誣陷,將他們下獄治罪,如此行徑會引起社會各階層對政府和皇權的不信任。

四、漢桓帝應該立刻罷黜宦官集團,並將他們下獄定罪,同時釋放李膺等人,為他們恢復名譽。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在竇武的努力下,漢桓帝下令釋放李膺等人

奏疏上奏之後,竇武又奉上自己城門校尉和槐裡侯的印綬,稱病請辭,以此向漢桓帝表明自己對朝堂局勢的失望。漢桓帝在巨大壓力面前,下令釋放李膺等人。竇武因這次政治救援,被士大夫集團接納為政治盟友,並與士大夫領袖劉淑、陳蕃一起被世人合稱“三君”。

外戚與士大夫的政治聯盟

黨錮之禍以後,未等竇武與陳蕃等人進行下一步行動。永康元年(公元16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漢桓帝因淫亂無度,駕崩於洛陽。竇武等人只得暫時擱置剷除宦官的計劃,投入到東漢皇權的交接工作中。

漢桓帝雖在位22年,卻沒有皇子,因此竇武上奏竇太后,請求迎立十二歲的解瀆亭侯劉宏為帝,獲得竇太后的批准。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劉宏登基為帝,是為漢靈帝。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漢桓帝后宮佳麗六千人,無人生出皇子

史載:其冬帝崩,無嗣。武召侍御史河閒劉倏,參問其國中王子侯之賢者,倏稱解瀆亭侯宏。武入白太后,遂徵立之,是為靈帝。拜武為大將軍,常居禁中。帝既立,論定策功,更封武為聞喜侯;子機渭陽侯,拜侍中;兄子紹鄠侯,遷步兵校尉;紹弟靖西鄉侯,為侍中,監羽林左騎。

漢靈帝即位後,任命竇武為大將軍,總領朝政,同時重新封竇武為聞喜侯,並加封竇武之子竇機為渭陽侯,侄子竇紹為鄠侯,侄子竇靖為西鄉侯,竇武和竇氏達到政治頂峰。

竇武雖然擔任了大將軍之職,總領朝堂,但是作為漢桓帝政治殘留勢力的宦官集團,依然活躍。竇武沒有忘記初心,他要徹底剷除這股政治勢力。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漢靈帝繼位後,宦官集團依舊活躍在政治舞臺

史載:武既輔朝政,常有誅翦宦官之意,太傅陳蕃亦素有謀。時共會朝堂,蕃私謂武曰“中常侍曹節、王甫等,自先帝時操弄國權,濁亂海內,百姓匈匈,歸咎於此。今不誅節等,後必難圖。”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武於是引同志尹勳為尚書令,劉瑜為侍中,馮述為屯騎校尉;又徵天下名士廢黜者前司隸李膺、宗正劉猛、太僕杜密、廬江太守等,列於朝廷...共定計策。

竇武計劃從三個方面剷除宦官集團:

一、與士大夫集團領袖陳蕃結為政治同盟,穩定中央政局。

二、推舉盟友尹勳為尚書令,劉瑜為侍中,馮述為屯騎校尉,控制洛陽軍隊。

三、重新起用因黨錮之禍而被免官的李膺、劉猛、杜密等人,擴大自己在朝堂的威望。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竇武與陳蕃的聯合本應勝券在握

這本應是一場勝券在握的政治行動,卻在時間的流逝中,發生變化。

史載:會五月日食,蕃復說武曰:“蕃以八十之年,欲為將軍除害,今可且因日食,斥罷宦官...急宜退絕。”武乃白太后曰:“故事,黃門、常侍...宜悉誅廢,以清朝廷。”...武複數白誅曹節等,太后冘豫未忍,故事久不發。

至八月,太白出西方。劉瑜素善天官...又與武、蕃書,以星辰錯繆,不利大臣,宜速斷大計。武乃奏免黃門令魏彪...送北寺獄...令冰與尹勳、侍御史祝瑨雜考辭連及曹節、王甫。勳、冰即奏收節等,使劉瑜內奏。時武出宿歸府,典中書者先以告長樂五官史朱瑀。瑀盜發武奏。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竇皇后的優柔寡斷讓政變出現變化

竇武將政變計劃告知女兒竇太后,竇太后猶豫不決,而竇武因為竇太后的舉棋不定,竟一直隱忍不發,從五月等到八月。最後在陳蕃與劉瑜等人的接連催促下,竇武才開始行動,將小黃門魏彪下獄。

竇武通過審訊魏彪,得到了宦官首領曹節、王甫等人的不法證據,連夜寫好奏疏,準備將宦官集團一網打盡。不料,卻因為竇武自身保密意識的薄弱,奏疏內容被宦官朱瑀偷看,繼而引起宦官集團的警覺,事情的走向就此發生轉折。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竇武行事不密計劃洩露,引起宦官集團反擊

史載:瑀盜發武奏...乃夜召素所親壯健者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等十七人,喢血共盟誅武等。曹節聞之,令帝拔劍踴躍,使乳母趙嬈等擁衛左右...還共劫太后,奪璽書。令中謁者守南宮,閉門,絕複道...及侍御史、謁者捕收武等。武不受詔,馳入步兵營,與紹共射殺使者。

詔以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加節,與護匈奴中郎將張奐率五營士討武。夜漏盡,王甫將虎賁、羽林、廄騶、都候、劍戟士,合千餘人,出屯朱雀掖門,與奐等合。明旦悉軍闕下,與武對陳。自旦至食時,兵降略盡。武、紹走,諸軍追圍之,皆自殺,梟首洛陽都亭。收捕宗親、賓客、姻屬,悉誅之...徙武家屬日南,遷太后於雲臺。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竇武及家族最終被宦官集團誅殺

在得知竇武的政變計劃後,宦官集團開始了兇猛的反擊。曹節先是控制了漢靈帝,接著又劫持了竇太后,並利用竇太后的璽書下詔逮捕竇武。竇武得知計劃洩露,便射殺了曹節的使者,率軍討伐曹節等人,最終被王甫、周靖、張奐率領的部隊擊敗。竇武與侄子竇紹兵敗自殺,竇氏族人及姻親賓客皆被宦官集團殺死,竇太后也被軟禁於南宮雲臺閣。

高估自己,低估敵人的竇武

竇武與士大夫結為同盟,又制定了較為周密的計劃,為何自己卻成為失敗的一方呢?

竇後臨朝,陳蕃有德於竇後,而進列上公,竇武更位極尊親,手握兵柄,二人同心,協謀誅奸...然必不動聲色,密為掩捕,使婦寺無從預備,一舉盡收...計不出此,乃徒向太后絮聒...彼既明知誅惡之宜速,處事之宜慎,奈何尚請宣示左右耶?

竇武之死,其失在玩...彼曹節王甫等,蟠踞宮廷,根深蒂固。太后嗣主,俱在若輩掌握之中;即使謀出萬全,尚恐投鼠忌器,奈何事已發作,尚出輕心耶?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竇武缺乏政治鬥爭經驗,致使漢靈帝被宦官控制

蔡東潘對竇武的這段評語,揭示了竇武失敗身死的原因:

一、竇武與陳蕃既然計劃剷除宦官集團,就應該做好保密措施,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出其不意,一舉剷除宦官集團,然後再向竇太后上奏結果。而不應該在行動前,就向竇太后透露政變計劃。最終竇武因為竇太后的猶豫不決,錯過政變成功的時機。

二、竇武過高估計了自身的集團勢力,忽略了漢靈帝與竇太后,都被宦官勢力包圍的實際情況,未能提前做好皇帝與太后的保護措施。以至於在計劃洩露後,漢靈帝與竇太后都被宦官劫持,使自身失去了最重要的政治庇護,最終事敗身死。

漢靈帝被宦官挾持逃跑,漢靈帝:怎麼回事?宦官:有人要謀反

竇武(劇照),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竇武自身廉潔奉公,立志終結宦官集團專權的局面,卻因為自身缺乏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行事不密而事敗身亡,雖有心殺賊,卻無力迴天,讓人為之感到可憐。

《後漢書·竇何列傳》《後漢書·梁統列傳》《後漢書·皇后紀下》 《後漢書·宦者列傳》《後漢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