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直把持蜀國大權的背後,不還政是為了什麼?

古代政治制度裡面,最讓皇帝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皇帝幼小又或者沒能力帶領國家的時候,權臣出面把控朝政。識相一點的大臣會在幫助皇帝渡過這一個困難期以後,把國家大權還給皇帝,而不是貪戀大權。又或者是在皇帝成年以後,慢慢把權力還給他。因為倘若你不還,皇帝會漸漸讓你走向死亡的深淵。因為在古代而言,皇權不容他人褻瀆。但是諸葛亮在繼承劉備遺願以後,一直把控制朝廷大全,直到他離世。按照前文中說的那個定律,劉禪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能力能夠帶領國家,所以諸葛亮把持朝政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是,到後期的時候,為什麼諸葛亮還不把大權還給劉禪呢?

諸葛亮一直把持蜀國大權的背後,不還政是為了什麼?

其一,劉備大敗導致內部關係複雜,年幼的劉禪根本無法改變。夷陵之戰前,蜀國內部,因為有劉備這一個大佬在上面壓著內部。所以,就算有再多的矛盾也不會爆發出來。倘若爆發出來,劉備也有足夠的手段和能力能夠鎮壓下去,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然而當劉備大敗以後,這一切的矛盾就開始蠢蠢欲動了。因為劉備的失敗導致了內部積壓已久的矛盾,一直處於崩潰的邊緣。而就算劉備早就把劉禪當成了太子,百官也認可了這一個事實,但是年紀輕輕的劉禪根本就沒有什麼能力,沒有什麼資歷能夠壓服底下那一群人。倘若讓他把持大權的話,只會造成靈帝那樣的事情而已。所以諸葛亮一直把持著朝政,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諸葛亮一直把持蜀國大權的背後,不還政是為了什麼?

其二,蜀國沒有足夠的人才支撐,所以必須有一個有資歷的人坐鎮。自從劉備大敗以後,不僅僅是把蜀國大量的糧食、器械和兵員葬送在了吳國土地上,更多的還是把蜀國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底層將領葬送了,讓他們再也沒有信心能夠打起戰爭。而一個國家倘若不能一逸永勞,那麼只能是把希望放在後代身上了,而蜀國最缺乏的恰好就是未來的人才。所以在缺乏人才的基礎上,朝廷就沒有足夠的文官和武將去保護國家,加上內部各種各樣的矛盾。倘若讓年幼的劉禪把持大權的話,那麼蜀國就會大亂了。只能是讓一個既有能力又有資格的人出來把持大局。

諸葛亮一直把持蜀國大權的背後,不還政是為了什麼?

其三,諸葛亮自身的謹慎性格原因。諸葛亮本身就是一個性格十分謹慎的人,這大概都是聰明人本身有的毛病吧。他就已經做到每件事都要經過自己的認可,才能夠決定。所以他絲毫沒有給下面的人放鬆的機會。每一件事情他都要親自過目,才能夠確定好政策,而他不敢有絲毫的鬆懈,生怕下面的人一個不小心就導致他的計劃全盤失敗。他只能是敏感而又警惕地盯著每一個人的計劃,每一個人的做法,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事情。就算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他也要過目,做到心中有把握。

諸葛亮一直把持蜀國大權的背後,不還政是為了什麼?

其四,劉備的遺志讓諸葛亮不敢放鬆。第三點的時候,我們就說了,諸葛亮自身的性格就導致了他十分地謹慎。而這種謹慎在諸葛亮繼承了劉備的遺志以後就徹底被放大了。因為這種沉甸甸的責任,已經讓諸葛亮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所以為了不辜負那麼多人對他的期望,為了不辜負主公託付給他的遺願。他只能是站出來,讓大權全部歸於自己的身上,這樣他才能夠做自己的事情,才能夠沒有其他人的制約,去做好每一件事。這大概就是古代的大臣想要做點事情,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諸葛亮一直把持蜀國大權的背後,不還政是為了什麼?

諸葛亮為什麼一直把握著大權,不肯還給劉禪,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沒有辦法了。因為他要做出一點事情就必須有足夠的權利,不然就會被其他人所制約。而另外的原因也就是劉備等人的理想全部都壓在了諸葛亮一人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