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43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居全國之首,河南這個縣城是怎麼做到的?

我國每年參加高考的人數已接近千萬,北大清華錄取僅6千餘人。2019年,河南省鄲城縣有43名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居全國縣級高中之首。

一年43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居全國之首,河南這個縣城是怎麼做到的?

2019年,鄲城縣參加高考13170人,本科錄取率高達70%,其中,鄲城一高達到90%。一個去年剛剛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何創造了這樣的教育奇蹟?

一年43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居全國之首,河南這個縣城是怎麼做到的?

因為貧窮,鄲城的百姓讓孩子求學的慾望特別強烈,孩子讀書、學習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培養一個大學生就可以挖掉一個窮根,阻斷貧窮在代際之間的傳遞。

根深才能葉茂,高考奇蹟的背後,是這個地處豫東的貧困縣多年以來對基礎教育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一任接著一任,一茬連著一茬。

奇蹟的背後,其實並沒有奇蹟,靠的是國家對教育扶貧事業的支持,和一位位為學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記者走進鄲城,為您講述一位“教育村長”的故事,她們和他們,是鄲城莘莘學子的“人生領路人”。

一年43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居全國之首,河南這個縣城是怎麼做到的?

記者來到鄲城縣鄭莊中心小學,剛到學校就碰到了準備外出家訪的鄭莊中心小學校長於金梅。原來,每年在新學期開始的階段,都是村裡孩子輟學現象頻發的時期,於校長正在尋找一名叫吉祥的學生,他今天沒有報到。

一進吉祥家的門,吉祥爺爺就忍不住哭了起來,嘴裡反覆呢喃著說:“一看見你我就想起王崗了”,突然的情緒變化令記者感到意外。

一年43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居全國之首,河南這個縣城是怎麼做到的?

這位爺爺口中的王崗就是於金梅校長的丈夫,鄭莊中心小學的原校長。吉祥爺爺家裡是典型的貧困戶,媳婦和兒子都是精神病,自己也常年高血壓、腰肌勞損,過去王崗校長經常來家幫忙。

一年43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居全國之首,河南這個縣城是怎麼做到的?

“他知道家裡的情況,就經常來幫忙燒飯做飯,天不好時還幫著接送孩子,給孩子墊學費,藥費。”吉祥爺爺一邊抹淚一邊講著,始終不能接受王崗已經離開的事實。

一年43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居全國之首,河南這個縣城是怎麼做到的?

2019年3月,王崗在外出工作途中因突發疾病,永遠地離開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他的父親王國學提到兒子時介紹說:“沒想到他走的那麼突然,他幹校長六年,從來沒離開過一步,春節四點鐘回去放炮,放了炮再來。平時星期天就到家吃一頓飯,就又走了。”

一年43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居全國之首,河南這個縣城是怎麼做到的?

王崗的父親王國學,是鄭莊中心小學的老校長。當年在學校面臨解散時,在他的堅持下學校才得以維持。王國學帶著剛剛師範畢業的王崗,在租來的破舊民房裡,用自己做的桌椅板凳上課,堅持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輟學。後來王崗又帶領妻子於金梅,一家兩代三口,把一個瀕臨關門僅有20多人的小學,發展成為在校生200多人的標準化寄宿制學校。

“辦好這個學校就是他的心願,他一直在努力地、拼命地工作,想把學校建好。在我心裡,這個學校的校長永遠都是王崗,我只是代他負責管理這個學校。其實我感覺這個學校,就是我們心靈相會的地方。也有人勸我,別幹這個事了,太辛苦了。但是在我心裡的直覺,就是我不能離開,我也沒辦法離開。堅守在這個學校,就跟王崗在一起是一樣的。”妻子於金梅,一字一句地說著。

一年43名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居全國之首,河南這個縣城是怎麼做到的?

堅守,是王國學的家風;

堅守,是王崗的信念;

堅守,是於金梅的愛與責任。

從父親到兒子,再到妻子,

一家兩代人傾心盡力地

守護著這所鄉村小學。

把學生當親人看待,

付出的不僅是愛心

更是一份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