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光弹的优势和劣势浅析

曳光弹的优势和劣势浅析

凡是有过连发武器射击经验的,都知道曳光弹这种弹种。曳光弹多用于高射速机枪和小口径速射炮。过去在中大口径高射炮中也有运用。不过随着导弹的普及,大口径的曳光弹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在机枪等速射轻武器上仍然有广泛的应用。曳光弹的出现,和战场指示目标、提高命中率有很大的关系。高射速的重型机枪或者小口径速射炮不论打击地面目标还是空中的目标,大都采用大量的弹药密集发射,往往被称为“泼水式射击”。由于是大数量的概率射击,就有一个弹道修正的需求,否则成百上千发子弹和小口径炮弹都发射出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覆盖和命中目标。尤其对射击空中的飞机或者巡航导弹等高机动目标,更是需要随时调整枪口和炮口,让打出去的弹幕可以将目标覆盖在里面才能增加命中率。这就需要目视观察

曳光弹的优势和劣势浅析

打出去的弹幕的飞散位置和大体的弹道曲线。但是普通的机枪子弹和小口径速射炮的炮弹都很小,一旦飞到几百米外,仅仅靠目视已经很难观察追踪。于是很早就有人发明了在机枪和小口径炮弹的弹链外,每间隔4到5发,就穿插1发曳光弹。这样整体速射发射出去的弹幕,就很容易目视追踪其大致的轨迹和弹道曲线,可以及时调整后续发射的枪口和炮口,把目标牢牢的锁定在弹幕的范围内,增加击落的概率。除了在机枪弹链中插入曳光弹,还有用枪炮发射全部都是曳光弹的成组弹药。主要是在战场上特别清晰的指示某个敌对的重点目标,为后续的重火力打击做准备。另外,曳光弹还自带燃烧效应,对付伞兵和其他易燃易爆的对手也很有用处。目前的曳光弹,发射后一般发出红色﹑黄色或者绿色的光。用来指示弹道和目标。

曳光弹的最大特点,就是弹头飞行中会发亮。其发光原理是,发射后火药燃气先冲破铜箔,再从内凹的金属箔片凹陷处冲破点燃曳光剂,经过短暂的封闭燃烧,曳光剂燃烧的压力大于金属箔片的抗力才冲破箔片开始发光,以达到延期曳光的效果。曳光弹常用来指示目标和跟踪本方弹道,但是发光的弹道也会暴露本方射手的位置,所以曳光弹一般要求有一定的延迟发光时间。弹头飞出枪口或炮口相当一段距离,一般是100米后才开始发光,引燃剂和传火剂也起到了延迟发光的作用。典型的曳光弹结构中,弹头内部前半部分一般是钢芯或者铅芯,弹头的后半部有空腔,空腔中有一个一头开口的金属盲管。这个金属盲管叫做曳光管,它的开口朝着弹尾,里面填充着曳光剂,由一个金属压环将其固定在弹头尾部的空腔里,再将弹头被甲的尾部向内卷,压住压环不会脱出。曳光药剂成分除了硝酸锶、镁粉、铝镁合金粉以外,混入锶盐就发出红光,混入钠盐就发出黄光,混入铜盐就发出绿光,为了将这些成分粘合起来还有少许酚醛树脂。

曳光弹的优势和劣势浅析

由于曳光剂对火焰的敏感度较小,为了让它能够顺利引燃,还会在表面压装一层引燃剂,此外,在曳光剂和引燃剂中间还包括一个两者各占一半的药层,称为传火剂,以保证曳光剂能够点燃。由于曳光剂本身可以轻易点燃干枯的草木,容易引发严重的山火,因此使用有相当的限制。多在基本无可燃物的靶场进行实弹射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