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抗戰老兵終身未娶,6個侄子侄女待他如親生,願所有的老兵都有這樣的晚年

在太和縣趙廟鎮,有一位叫張漢友的老人很有名,原因有兩個:他是一名抗戰老兵,曾在豫鄂地區打過日本鬼子;老人一直單身,六個侄子侄女輪流照顧他。

“我比一些有兒有女的人過得還幸福。”老人感嘆說。

九旬抗戰老兵終身未娶,6個侄子侄女待他如親生,願所有的老兵都有這樣的晚年

六家輪流照顧九旬大伯

近日,記者和益愛志願者一道來到趙廟鎮張居莊,見到了94歲的張漢友老人。

“幾年前,志願者在走訪老兵時發現了張漢友老人。此後,我們經常看望他,送些生活用品和公益救助金。”益愛志願者協會會長郭如意說。當天,他們給老人送了牛奶、大米、食用油等。

老人住的是一處兩層樓的小院。記者一行趕到時,他正坐在院子裡和侄子、侄女聊天。

老人共有五個侄女、一個侄子。這處房子是侄子張自海的,考慮到老人住的房子破舊,且一個人生活不便,侄子侄女們一合計,把他接了過來,連同自己的母親一同照顧。

“他是我大伯,二伯兩口子已經去世,我父親也去世39年了。有很多年都是母親照顧我們幾個,大伯經常幫我們家幹農活。”張自海介紹,大伯非常疼愛他們姐弟,自己省吃儉用,卻常給他們買文具、零食,“那時候他上街給我們買個燒餅,都是分成六份吃。”

張自海的母親今年80歲,六個子女各自成家後,相繼有了第三代、第四代,目前已成為一個大家庭,總人口達50多人。前幾天母親因膽結石住院手術,包括在外地工作的晚輩們全回來了,“一個病房都站不下。”

張自海說,大伯上了年紀後,母親照顧得多些。這些年母親也老了,照顧兩位老人的任務就分在他們姐弟身上,“每家輪流照顧一個月,輪到誰,離得再遠也會回來。”

九旬抗戰老兵終身未娶,6個侄子侄女待他如親生,願所有的老兵都有這樣的晚年

點滴關愛讓老人幸福

老人的六個侄子侄女中,老大、老三、老六(侄子)在外地,老二、老四、老五在家鄉。當天,他們一部分去了醫院陪母親,一部分在家陪大伯。“除了每個月輪流照顧兩位老人,在家的幾個平時也常過來看看。”張自海說。

老人的二侄女張華今年55歲,住在鄰村。“我離得近,沒事就來看看,有時一天來兩三趟。”張華說,大伯雖然90多歲了,但飯量挺好,當天早上她給大伯打了5個荷包蛋,老人沒吃飽,她又給他燙了一碗饊子。

老人喜歡吃紅燒肉,一頓可以吃半碗,侄子侄女經常做給他吃,還變著花樣讓他吃好:炸肉丸、熬雞湯、包餃子等,香蕉、桔子等水果更是不間斷。“他想吃啥,我就在家做,送來時還熱乎著呢。”張華說。

三侄女張麗榮一家在江西務工。“我們離得遠些。輪到我們照顧時,就在老六家住上一個月。”張麗榮的丈夫馮安群說。

張自海一家在合肥收購廢品,他的兒子、媳婦在那裡幫忙。把大伯接過來後,張自海專門給大伯屋裡裝了空調。兩年前,大伯因腿腳不便坐上了輪椅,張自海每次回來都推他出去散心。

去年臘月二十八,老人肚子脹難大便,張自海半夜開車把他送到縣中醫院,和護士一起用手掏,幫老人排便,一直忙到凌晨。

九旬抗戰老兵終身未娶,6個侄子侄女待他如親生,願所有的老兵都有這樣的晚年

良好家風代代傳承

“我們姐弟六家非常團結。”老人的五侄女張志蘭說,這主要源於良好的家風。

“奶奶只有三個兒子,她在床上癱了八年,大伯、二伯和父親輪流照顧。”張志蘭說,母親從小就教育他們,要孝敬老人,給下一代做好榜樣。

大伯性格溫和,勤勞,年輕時沒少幫助兩個弟弟。“從小到大,我們沒把大伯當外人,照顧他和照顧父親一樣。”張志蘭說。

孝老愛親的良好家風也在下一代中傳承。張志蘭說,晚輩們每次回來,都會帶禮物,主動幫老人幹活,打掃衛生、端屎倒尿從不覺得厭煩。

張志蘭把平時照顧母親、大伯,一家人融洽相處的場面傳至朋友圈、拍成抖音,獲得不少點贊。

晚輩們約定,每年的年初三全部趕過來,陪兩位老人吃團圓飯。50多口人聚在一起,喜慶而熱鬧。“母親會給晚輩們發紅包,每人50元,每次都得1000多元錢。”張自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