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光绪死后的20小时慈禧就死了,是暴病而亡吗?

月光侃历史


近代史上,光绪帝的死可以算是一大谜题。
身强力壮的光绪帝何以还不如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太太慈禧,这也为近代史上增添了不少的疑云。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去世以后,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相比之下,老佛爷的葬礼比这位名义上的皇帝还要重,在当时中外使节的眼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8年病逝以后,遗体被安葬在崇陵,1938年光绪帝的崇陵曾经被盗,遗失了不少珍贵的陪葬品,其中光绪帝的陵寝棺椁被凿开一个大洞,遗体被拖出棺外,而与光绪帝同葬的隆裕太后,棺盖被掀开,其中陪葬的文物都被盗窃一空。
不过由于光绪去世距离现代已经较近,光绪的崇陵虽然被破坏,但仍然保存下来不少,其中光绪帝的头发、遗骨、衣服等等物品,按照现代科学的检测办法,重新推断光绪帝的死因。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专家联合撰写的《清载湉死因研究工作报告》其中专门指出
在光绪帝的衣服上,尤其是在胃部衣物附近以及衣领处发现砷元素,而化验头发也在其中发现了大量的砷元素。
砷元素是砒霜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光绪帝这些遗物上的砷元素推断,光绪死前体内的砷元素明显超标,因此可以证实光绪生前是被人谋害,吃了砒霜导致死亡的。
这也几乎揭开了光绪帝遇害的真相,1908年光绪帝年仅38岁,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虽然遭受政治上的打击,十分失意,但是其身体仍然健康。
公元1900年,庚子国变,慈禧带着光绪仓皇逃窜,后来回到北京以后,光绪虽然仍然没有权力,但至少已经不被囚禁在瀛台。但内心的愁苦仍然无处诉说,虽然慈禧后来陆续恢复了部分的新法,但是朝廷大权仍然牢牢把持在慈禧的手中。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慈禧病重,而巧合的就是光绪此时也生了病,
两人虽然同时病重,但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慈禧是因为年老体衰,而光绪不过是偶然疾病,病重之时,光绪上能手书日记,根据宫廷御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记载,光绪帝是在去世前三天,病情突然恶化,腹痛至满床打滚,且“面黑,舌焦黄”,和之前病症绝不相同。
由此可见在光绪帝去世时候,已经有很多疑惑,其中慈禧还是袁世凯,想必都在其中担任了不光彩的角色,其中袁世凯本身作为元凶,他不太可能独自执行这一计划,想要在光绪帝饮食中暗下毒手,宫内外的配合必不可少,而且在事后掩盖事情的真相,这一切都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可以说当时后宫之中,基本上没有人想要让光绪帝活着。

漫步史书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突然死亡,享年38岁。而在仅仅不到24小时之后,慈禧太后也在寝宫中死去,享年73岁。

以两人的年纪来看,慈禧太后活到70多岁,是属于正常死亡,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大争议。而光绪帝正值壮年,虽然他一向体弱多病,但死亡的时间刚好在慈禧前一天,这件事引起了后世不少猜测。

(慈禧太后)

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关于光绪的死,在近代历史上,一直被学者们广泛争论。从总体上来看,不外乎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光绪帝是病死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从甲午战争中光绪力主死战日本,再到后来他积极推动“戊戌变法”,我们都不难看出,光绪其实是一位以振兴中华为理想的好皇帝。但可惜的是,光绪在政治上的主张,处处受到慈禧掣肘。“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更是被囚禁在瀛台,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傀儡。

由于在政治上接连受到打击,光绪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尤其是他在世的最后几年中,光绪经常会出现心悸、厌食、失眠等症状。

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光绪的死,实际上是长期患病引发了心肺衰竭,并伴随急性感染。这样的话,他的暴毙也是可以解释的。

不过,这种说法也并不能完全说服人,毕竟光绪的死亡时间,实在是太过巧合。光凭发病一说,似乎无法解释。

(光绪帝)

第二种说法,光绪帝被毒杀。

2008年,在光绪去世的第一百周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了“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在经过对光绪尚存的发丝进行研究后,专家们最终确定,光绪是因三氧化二砷过量致死。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中毒。

由此可见,光绪被“毒杀”,的说法,显然更靠谱一些。

那么,既然证实了光绪是被毒杀的,凶手到底是谁呢?

有三个人具有重大嫌疑。

一、李莲英。

在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龄的《瀛台泣血记》中,记录了宫中大太监李莲英和光绪的一些事迹。由于仗着慈禧的宠幸,李莲英常常不把光绪看在眼里。而眼下慈禧病重,李莲英意识到,一旦慈禧死去,光绪极有可能重掌大权。这样一来,作为慈禧心腹的李莲英肯定难逃光绪的清洗。

为了未来能继续过上好日子,李莲英的确具有杀人动机。

(袁世凯旧照)

二、袁世凯。

袁世凯的杀人动机和李莲英相似,在戊戌变法期间,光绪曾打算借助袁世凯的力量,对慈禧进行牵制。但不曾想竟被袁世凯出卖,而这也最终使得光绪遭到囚禁。

为了防止光绪的掌权后的报复,袁世凯也有确实可能对光绪投毒。

不过,当时的袁世凯远在河南安阳,理论上来说,很难做到遥控杀人。并且《清实录》中的光绪是因病而亡,袁世凯也没有机会去篡改。因此袁世凯投毒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

三、慈禧。

毒杀光绪的最大嫌疑人,当属太后慈禧。经过“戊戌变法”一事之后,慈禧显然已经不会再让光绪得到重新掌权的机会了。从《崇陵传信录》《清稗类钞》《诊治光绪帝秘记》等多本史料来看,慈禧在病重之后,曾经犹豫过如何处置光绪。当时光绪在日记中写下了“我心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这样的话。而且,据说这话还传到了慈禧的耳中。

因此,慈禧最终决定让光绪死在自己前面。清室后裔、书法家启功指出,他的曾祖父,也就是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曾亲眼看到太监从病重的慈禧宫中传出一个盖碗,并称这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这里的“塌喇”,就是酸奶的意思。光绪在吃掉酸奶后,便开始大喊肚子疼,面色发黑并且舌头焦黄。不久后就死去了。

(参考资料:《崇陵传信录》《清稗类钞》《诊治光绪帝秘记》《瀛台泣血记》)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光绪皇帝的死和慈禧老佛爷的死,绝对不是巧合。

当时,光绪是一个37岁的年轻人,可谓是正值壮年,可是慈禧却是一个已经半截身体睡到棺材里的73岁老妪,光绪却突然死在了慈禧的前头,慈禧在光绪死后不到24个小时也呜呼哀哉了,这怎么可能是一个巧合?

不过,慈禧是正常老死,光绪皇帝则是突然离奇死亡,说白了便是慈禧下的黑手,不然光绪皇帝不可能死的这么快又这么突然。

可是,慈禧为什么会狠心地对叫了自己几十年“亲爸爸”的光绪皇帝下黑手呢?

慈禧权力欲很旺盛,一直不想归政于光绪,拖了又拖,可是再怎么拖,她到最后也不能不归政,不然还不知道怎么被人骂呐!

只是慈禧的归政,实际上是有选择性的归政,或者说是敷衍性的归政,最重要的军权是她的人在拿着,政治上的权力说白了她也没还给光绪,光绪在政治上的权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洋人自从光绪“亲政”后,实际上已经开始产生了撇开慈禧,转而扶持光绪的想法,洋人的这个想法,被慈禧视为自己在政治上的危机,一个不小心,她便很可能会被光绪从权力的高峰给拽下来,所以她也在时时刻刻警惕着光绪皇帝和洋人。

1898年,光绪在康有为的忽悠之下,试图用一场变法作为从慈禧手中夺回皇权的突破口,在时机还没有成熟,在准备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猝然发动了“戊戌变法”。

变法损害的是谁的利益?自然是以慈禧为核心的政治利益集团的利益,或者说是保守派的利益,他们不是不知道变法的好处是利于国家,可是变法的坏处却是从他们身上割肉,这一点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的。

如果光绪只是变法的话,慈禧或许乐得放手让他变法,因为她知道即便自己不出手,光绪也会在保守派的重重阻挠之下妥协。

但是,让慈禧没有想到的却是光绪竟然在康有为的忽悠下,试图策反军中将领发动兵变,取她的性命!

于是,慈禧选择了出手,一出手便将光绪给打趴了,将他囚禁在了瀛台。

慈禧当时很愤怒,一度想要废了光绪,毕竟她想要的只是让光绪当个傀儡皇帝,可是光绪皇帝却想要她的命,她怎么可能会原谅光绪?白养了几十年!只是很可惜的是,洋人出面反对了慈禧的想法,对于洋人的反对,慈禧可不敢发作。

1898年的“戊戌政变”可以说已经让慈禧和光绪皇帝之间的亲情破裂了,这是慈禧能够狠下心对光绪下黑手的一个原因。

1900年,慈禧突然觉得自己能够借助“拳乱”教训教训洋人,所以傻乎乎地向11国宣战,结果被洋人打得狼狈而逃。

不过,慈禧在逃出北京之前,又对光绪干了一件很不厚道的事——将光绪最宠爱的珍妃给扔到井里去了。

对于光绪而言,沦为慈禧的“阶下之囚”,彻底失去了帝王的尊严和权势,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本已经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了,珍妃的存在多少还能给他一点心灵上的慰藉,夜中难眠之时还可和她诉一诉愁肠,可是慈禧杀了珍妃,这便等于是在精神上心灵上给了光绪皇帝沉重的一击。

堂堂一个皇帝,可是别说夺回属于自己的皇权了,即便只是保护一个女人,他也办不到,当时光绪的心情之低落是可想而知的,说他对慈禧没有憎恨又怎么可能?

所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两个人之间的本便少得可怜的亲情早已经烟消云散了。

更何况,谁都看得出来慈禧对于权力的迷恋要胜过对亲情的看重,否则的话她的亲儿子同治皇帝载淳也不会年纪轻轻便抑郁而终,她为了权力对待亲生儿子尚且如此决绝,对待一个过继过来的光绪皇帝又能好到哪去?

光绪皇帝对慈禧当有“三恨”,一是夺权之恨,二是囚禁之恨,三是夺妻之恨。

慈禧也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肯定会遭到光绪的记恨,所以她在废黜光绪失败以后便处处防着光绪,防着光绪获得洋人的支持并在洋人的支持下夺权,防着光绪通过收买朝中权贵的方式和她作对。

她对光绪的提防甚至已经到了魔怔的程度,德国人在和清政府签完《辛丑条约》后指定光绪的弟弟载沣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出使德国,这一举动也被她视为洋人试图通过载沣去支持光绪。

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慈禧对光绪皇帝做了太多所谓的“恶事”,即便是她自己也不敢相信光绪皇帝将来会原谅她。

她在活着的时候,手里掌控着所有的权力,自然不会害怕一个沦为了“阶下之囚”的傀儡皇帝,可是,如果她死了呢?

慈禧一旦死了,权力不也一样会回到光绪皇帝的手上?到时候谁能确定他不会秋后算账,慈禧在百姓身上刮了几十年的油脂,最后又将自己一生所收集到的财富带到地底下,为的便是让自己死后仍然能够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她不可能冒险地去选择相信光绪会原谅她。

所以,对于慈禧而言,最稳妥最保险的办法便是让光绪死在自己的前头,让光绪没有任何的机会去报复自己!

慈禧在病重之时,听说光绪皇帝在幸灾乐祸,愤怒地吼了句:“我不能先尔死!”

所以,她在感觉自己已经时日不多的时候,在光绪皇帝仍然活得好好的时候,便撇开光绪皇帝指定了下一任皇帝人选——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的儿子,溥仪。

同时,她还任命了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当时的光绪虽然确实生了病,但是还不至于会一命呜呼,即便他真的病重,这个时候指定皇位继承人的事也该由他来做,慈禧这么做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

光绪皇帝对此再气愤也没用,因为慈禧让人给他送来了一碗“毒酸奶”,他喝完没多久后便一命呜呼了。

慈禧听到了光绪皇帝的死讯后心中倒是松了一口气,也正是送了这一口气,让她再也强撑不下去了,最终在光绪死后没过24个小时她也咽气了。


吾与吾国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享年三十七岁,可谓英年早逝。第二天把持清朝权柄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病逝,距光绪帝驾崩上不到一整日。自光绪帝死后,便流传着慈禧毒杀清帝的说法,但一直苦无证据,且存有很大争议,甚至清史专家之间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2008年第4期的《清史研究》上,曾发表了两篇至关重要的文章,其中一篇为《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这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清光绪帝死因研究)的结项报告;另一篇则是钟里满的《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两篇文章在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而且均主张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消息公布后,曾引发巨大轰动。大家目前所见到的,赞成是慈禧毒死光绪帝的文章,几乎都与二者有关。

然而,这并不代表这一说法在学界就获得了广泛认可。比如,北京大学历史系房德邻先生便在《“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说难以成立》一文中,对此说进行了驳斥。

房德邻先生在文中对《报告》进行了近乎直白的抨击,他认为该课题结项报告在实验方法、数据采集和行文表述等方面均存在严重漏洞,且有明显的为某种结论而取舍数据的嫌疑。另外,作者还根据脉案记载的光绪帝病情与慢性砒霜中毒相对比,指出光绪帝根本就不是死于慢性砒霜病毒,对钟里满的文章进行了反驳。

本人并不熟悉医疗史和病理学,但就房德邻先生的文章来看,似乎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之说确实还缺乏证据。光绪帝的龙袍、内衣和头发均发现有看似较高的砷含量,但这仍不能等同于光绪死于砒霜中毒。因为《报告》中确实有些地方如房德邻先生所讲的,有“漏洞”。

然而由于光绪帝死因一直备受关注,相关成果发表后很快被媒体报道,并进一步讲矛头直指慈禧太后,而且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一时间慈禧顺理成章地成了幕后凶手。可是,这一结论也与倾向慈禧毒杀光绪帝的研究有较大差异,因为没有任何一位学者在文中直接宣布慈禧毒杀了光绪。不过,如今只要打开搜索引擎,凡是提及光绪死因,网络上几乎是一边倒地认为是慈禧毒杀了光绪。

冷静下来再看这一问题,至今却有一个问题说不太清,那就是为何光绪帝的头发和衣服上砷含量会超标。这是光绪死于砒霜说的最大“证据”,然而又并非“铁证”。事实上,慈禧在光绪病重时,身体也已经不断衰弱。结果不成想光绪暴毙而亡,死在了前头,而慈禧与光绪之间虽然有宿怨,但毕竟也是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感情还是有的,因而在悲痛之际也随之病重离世,倒也说的过去。

当然,这一问题至今还是没有定论,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只是,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完全认可慈禧毒杀光绪的说法,这是需要指出的。以往闲敲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海烂柯人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

100年后的2008年,经过对光绪皇帝残留头发的鉴定,相关机构认为光绪死于砒霜中毒,至此,光绪帝死因基本确定了。

到底是谁毒死了光绪?有人说是袁世凯,有人说是李莲英,但大多人说是慈禧。从各种线索来看,慈禧是幕后黑手的可能最大。

问题来了,隔了一天后慈禧也死了,她是怎么死的?是暴病而亡吗?

什么是“暴病而亡”?



“暴病而亡”指的是突然发病,让人猝不及防,出乎人的预料,比如像现在的“心梗”、“脑出血”致死这一类。凡是得病许久,身子骨越来越弱,这样的情况绝不能称为“暴病而亡”。

无疑,慈禧并不是暴病而亡,因为慈禧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且得病许久。

慈禧患有各种慢性病



作为一个74岁的老人,慈禧和普通的百姓差别远没有那么大,各种老年病,慈禧一样不少。

首先是眼病。由于晚年的慈禧眼睛不亮,视物不清,眼干眼涩眼红。于是,御医们的方子里,开了不少以“菊花”为主药的方子,意思很明显,要清目治眼疾。

除了眼疾之外,慈禧有“消渴症”(糖尿病),这病不得了,到如今都无法完全攻克和治疗。由于糖尿病的存在,慈禧的肾功能并不是很好。据侍奉她的丫鬟传出的消息,晚年的慈禧每天梳头时头发掉得很厉害,这说明老太太肾虚是一定的。

糖尿病这个慢性病伴随着慈禧的晚年,但“脾胃不和”则对慈禧影响重大,长期伴随。

光绪元年(1876年)十一月,慈禧的脉案记载道:心脾不足,形体仍瘦,神虚未易安眠。此时的慈禧才41岁。这之后,光绪六年,光绪八年,都有脉案记载慈禧的“脾胃不和”……

从光绪元年开始到光绪三十二年,通过间断的脉案,可以看出“脾胃不和”是慈禧的老病,一直没有调理过来。脾胃不和,身体虚弱是再正常不过了。

慈禧除了以上疾病,还得过痔疮,还有“面瘫”之症。可以说,慈禧老太身子骨并不是很硬朗。到了后期,连她自己都感觉大限将至。

慈禧之死



本来身体就有肾虚体虚,脾胃不和,但在1908年夏天,慈禧又得了重度痢疾,这不得了,一时半会没治好,稀稀拉拉好多天,整个人都拉虚弱了。

这次痢疾后,慈禧身子骨越来越弱,脏腑功能也大受影响,身子骨越来越差了。光绪帝死的那天,慈禧休息不好,精神极差,身体弱到了顶点。

据《慈禧外记》记载:西历1908年11月15日,太后仍于6点钟起床,处理朝政。至午时太后方饭,忽然晕去,为时尚久。

这说明,光绪的死去还是让身体本来虚弱的慈禧受了刺激,休息不好,导致身体最后绷不住了。



综合来说,慈禧的死,不是暴病而亡,而是老病不断地积累,是“虚弱”不断地积累。最后,当光绪暴毙时,对慈禧冲击很大,休息不好,导致身体最后崩溃,走了黄泉。


蓝风破晓


光绪皇帝去世时是1908年11月14日,(19点左右)时年37岁;

慈禧太后去世时是1908年11月15日,(17点左右)享年73岁;

二人相继去世,时间相隔只有22个小时,不到一天的时间,这引起了后人的猜测,光绪皇帝的死也一直是历史谜案,那么光绪是怎么死的?慈禧又是如何去世的?

光绪之死

首先,慈禧反对光绪多年,她对光绪深恶痛绝,有犯罪的条件,但是如果她想收拾光绪,完全毫不费力地就可以杀死光绪,事实上慈禧太后在生命最后一刻,她仍然幻想着架空光绪,所以她没有必要杀光绪。

其次,李莲英也有嫌疑,据法,李连英长期站在慈禧一边欺负光绪,但老太监信修明的日记记载,“在去西逃的路上,李连英看到光绪少穿衣服,就把衣服给了光绪。光绪说:“那你身上不冷吗?”李连英说:“奴才就算死一万次有什么可惜的?”这让光绪非常感动,正是如此,人们认为李莲英可以排除嫌疑。

最后,袁世凯被认为嫌疑最大,不管是醇亲王府还是溥仪,一致认定仇人是袁世凯,但朝廷有制度,然而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又说“不管谁开的药,都要亲自尝试,这叫猪替羊死”,所以袁世凯也被排除。

清朝官方文献记载,光绪皇帝是因病不治而亡,如下图:

慈禧之死

1908年11月15日的清晨,慈禧像往常一样起床,因为14日光绪皇帝病逝,慈禧整天忙于光绪皇帝的善后工作,直到很晚她才有时间休息。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慈禧太后的气色非常好,按理说忙碌一天,她起床后应该是有些疲倦的,之后在宫女太监的伺候下洗漱更衣,梳妆打扮花了很长一段时间。

梳洗完毕,慈禧开始用膳,之后便召见军机大臣,此时也才早晨六点,慈禧和监国摄政王载沣等人洽谈多时,又以新国君的名义下达诏书,自己也成了太皇太后。

到了中午,慈禧又开始用午膳,起初精神还不错,吃着吃着就感到头晕目眩,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慈禧可能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即宣布召开紧急会议。随后宣布了一系列重要事情,也安排妥当。

接着慈禧的病情加重,便下令军机大臣起草遗书,慈禧自己又来回修改了几处,完毕后就开始口述。

她对周围的人说:“我这辈子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贪恋权力,事实上,那也是由于目前的形势,我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这个时候的慈禧在外表看起来是没有丝毫不适的,可能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讲着讲着突然晕倒,随后又睁开眼睛,对身边大臣说:

“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自我以后,任何女子不得干预国事,必须好好维护本朝家法,尤其是严防太监专权!明末之事,一定要引以为鉴)”!

17点时分,慈禧病逝于中海仪鸾殿。

清宫脉案记载,慈禧是死于老和病,她先患腹泻,后得并发症,伤及肝肺等脏腑,病情加重,然而她又带病坚持理政,得不到休息,最后心力交瘁、衰竭而亡。

现代医学认为,慈禧得的病属于慢性疾病,得病初期并没有什么征兆,即使是在去世前,也并没有出现死亡的现象,她在这之前的一周左右就已经出现了咳嗽、肋疼、口渴、舌干等症状,可能当时她并没有注意。

简单来说,慈禧去世时已经是古稀之年,在古代也算高寿,算不上暴病。


猫眼观史


慈禧是病死的,而光绪也并非暴病而亡,是被慈禧提前派人毒死的,这个结论,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2003年,国家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课题小组,研究光绪的死因之谜。经过了5年的辛苦工作,到2008年,发布了工作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指明:“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毒死光绪的主谋,在传说中主要有两人,一个是袁世凯,另外一个就是慈禧。

袁世凯长期居于宫外,很难有这么大能量,能够将宫中的光绪神不知鬼不觉的毒死。即使袁世凯能够毒死光绪,也不能保证光绪死后能够风平浪静。砒霜中毒这么明显的症状,宫中的太医不可能看不出来,也就必然瞒不过慈禧和隆裕。此时的袁世凯势必无法摆脱被追责的命运。隆裕太后当时还正愁没有借口除掉袁世凯呢。所以,不太可能是袁世凯。

光绪被毒死之后,清朝廷对光绪中毒之事只字不提,只说明毒死光绪是慈禧的主谋,而隆裕也是参与者。因此,在光绪和慈禧去世后,隆裕故意封闭了消息。

那么,慈禧为什么要毒死光绪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慈禧怕在她死后,光绪掌权,隆裕根本无法掌控光绪,光绪势必会清算她,说不定她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了。

慈禧为什么会有此担心呢?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慈禧做了太多的坏事,跟光绪之间积累的仇怨太深重了。

一、慈禧自光绪年少时就开始虐待光绪

光绪四岁入宫,原本幼儿时期的光绪还非常受慈禧疼爱,但是随着光绪一点点长大,慈禧对光绪的态度也在一点点的转变,开始虐待光绪。慈禧训斥光绪,是家常便饭。光绪见到慈禧,要行下跪礼,而慈禧就趁机让光绪就那么跪着,一跪就是很久。光绪身为皇上,却经常挨饿,这也让光绪的身体极度发育不良。

在慈禧看来,对光绪的折磨和惩罚可以名正言顺的冠以“培养”的理由。但是,对于光绪,却在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二、帝后之争光绪被囚

光绪大婚之后,慈禧曾假意还政,但很快又以“训政”为名,将朝廷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戊戌变法”更是加剧了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慈禧直接将光绪囚禁在了瀛台。囚禁中的光绪,比之前受慈禧虐待更加的悲惨,经常被小太监欺负。甚至大冬天的,都没有可以御寒的棉被。还是李莲英前往探望时,发现了光绪竟然连被子都没有,将自己的被子抱给了光绪。

此时,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了。

三、慈禧处死珍妃

1900年,慈禧准备西逃之前,果断的将珍妃投入井中溺死。这让原本就缺乏亲人支持的光绪,失去了最后一位最亲近的人。光绪事前并未得到任何消息,还是在珍妃死后许久,才得知了珍妃已死的消息。

慈禧做了这么多坏事,自知在她死后,光绪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前车之鉴就是被顺治掘了陵墓的多尔衮。因此,她在病重时,就故意让人放言给光绪,说她马上就要病死了,观察光绪的反应。当她得知光绪在得知她即将病死时,脸上闪现了一丝喜色,就已经下了让光绪死在前面的决定。

这一点在很多第三方资料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在日方的外交资料中就记载有,清朝外务部右侍郎伍廷芳在跟日本公使接触时,就曾透露,光绪必然会先死。这说明,慈禧在自己死前,要先除掉光绪,在当时的很多清朝大臣那里,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只是为了维持体面,没人敢大肆宣扬而已。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剧……癸酉,上崩于瀛台……甲戌,太后崩”。当时是慈禧先病倒了,她决定除掉光绪,就派人在光绪的饮食中下毒。

1908年11月14日下午6时前后,光绪帝中毒暴崩于瀛台,第二天下午3点左右,慈禧也死在了仪鸾殿。

有人推测,可能慈禧死的更早,只是慈禧指使隆裕秘不发丧,等光绪毒发身亡之后,再宣布她的死讯。但是不管怎么样,毒死光绪,隆裕必然是知情者和参与者。隆裕也实现了慈禧的遗愿,得以风光大藏。只是让慈禧没想到的是,光绪没能掘了她的陵,最后竟然是孙殿英帮光绪报了仇。


奕天读历史


这个题主的提法有些问题,其实是说反了,慈禧的死并不是暴病而亡,而是已经病了很长的时间,光绪皇帝倒可以算是暴死,虽然他身体也相当不好,但是还没有到马上就死的程度。他应该才是突然的死亡。

近年来经过科学的化验,光绪皇帝棺材中的遗物砷的含量,也就是砒霜中主要成分的含量,远远的大于正常值,所以可以下一个科学的结论,也是比较确凿的结论,那就是,光绪皇帝确实是被人毒死的。

虽然现在,具体谁是主谋,还没有,严谨的证明,但是十有八九就是慈禧太后这个老妖婆。是因为慈禧太后自觉病重难愈,所以,她才先下令毒死了光绪皇帝,这样她才能够安心的咽下最后一口气。

光绪皇帝应该说这一生,也是相当的不幸,还不如在王府里当个小王爷。他一生不幸的来源就是因为慈禧太后,虽然慈禧太后是他的亲姨姨,但是,因为要立他为皇帝,从四岁起就把他带进了宫,从此和父母分离,这和“幼年丧父”没啥区别。然后,成婚之后,慈禧强迫他娶喜不喜欢的隆裕皇后,这个隆裕皇后相貌丑陋,而且比光绪大七岁,但因为她是慈禧的侄女,所以慈禧坚决立她为皇后。而性格温柔,模样清秀的珍妃,和光绪皇帝非常要好,慈禧太后却非常的讨厌珍妃,在八国联军入京的时候,慈禧不带珍妃出逃,而命太监将她扔到井里淹死,这又是中年丧妻的痛苦。后来,慈禧太后又把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之中。所以,慈禧太后深知光绪皇帝痛恨她入骨,所以下决心将光绪皇帝提前毒死,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慈禧太后下此毒手,慈禧太后死后,群臣必然迎光绪皇帝归政,光绪皇帝主政之后,肯定会对慈禧以及他的同党进行清算,慈禧肯定不会像历史上现在这样风光下葬。而她生前的一系列主张和政策也都会被推翻。这一切都是心狠手辣的慈禧太后不能容忍的,所以她下令毒死光绪皇帝的动机最为明确,所以光绪皇帝死突然死在慈禧太后的前面,绝非巧合,而是一个充满恶毒的宫庭阴谋。


江湖夜雨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年轻的光绪会死在慈禧老妖婆前面?因为光绪很可能是被慈禧给整死了。

众所周知,光绪不是慈禧的儿子,而是光绪的伯母兼大姨妈,因为光绪的父亲是咸丰的亲弟弟,光绪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光绪和慈禧的关系真可谓亲上加亲。

慈禧的亲儿子是同治,但同治年纪轻轻就死了,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权力就掌握在慈禧手中,慈禧之所以选择光绪,一方面是因为光绪的血缘关系跟咸丰和自己都很亲近,确实具备这个资格;另一方面是因为光绪年龄很小,容易控制,慈禧可以继续掌控大权。

光绪继位后,慈禧继续自己独揽大权,说一不二的美好生活,光绪继同治以后品尝到了傀儡的滋味,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也想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而慈禧也想稍微放手,让光绪锻炼一下,于是在光绪二十多岁时,慈禧开始让光绪亲政,但大事要每天请示汇报,处理不好还要被老妖婆批评,所以虽说是亲政了,但这个皇帝还是挺憋屈。

这个时候,维新派出现了,他们鼓励光绪进行维新变法,富国强兵,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光绪听了很激动,想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摆脱慈禧的控制。

但光绪还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慈禧,他想借助维新派的力量扳倒慈禧,却没想到被袁世凯告密,慈禧一怒之下,下先手为强,干掉了维新派,并把光绪囚禁起来。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慈禧毕竟是个老女人,他死了以后,还是要光绪亲政,所以慈禧后来又把光绪放出来,让他继续处理朝政,但光绪受到慈禧严密监控,仍是一个傀儡。

岁月不饶人,慈禧渐渐老去,开始生病,而年轻的光绪也病了。


按理说,光绪应该能活过老迈的慈禧,然后就可以咸鱼翻身了,但这个时候光绪显示了自己幼稚的一面,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我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前面。如果是这样,我一定要杀了袁世凯和李莲英。”

不幸的是,这段日记被慈禧的狗腿子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给慈禧,慈禧听了,恶恨恨地说:“我绝不能死在他前面!”

慈禧熟悉历史,也了解光绪,她知道一旦自己先死,光绪一定会进行报复性大清洗,把自己的名声搞臭(虽然她已经很臭了),自己那些狗腿子也没有好下场,所以她有充足的理由死在光绪后面,实现这一点并不难。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帝突然病逝,不到20个小时之后,慈禧也去世了。如此接近的时间,让人不得不怀疑光绪之死很可能跟慈禧脱不了干系,这绝非空穴来风。


2008年11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对光绪的头发进行了检测鉴定,最终确定光绪是因为“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而亡,也就是说光绪死于砒霜中毒。这样一来,慈禧毒死光绪的罪名就可以坐实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为什么光绪和慈禧去世先后只差一天呢?每个人都认为慈禧是历史上最大的罪人。她是同治的亲生母亲,但由于同治皇帝去世前没有适当的继承人,她不得不让3岁的光绪成为下一任皇帝。

所以当光绪很小的时候,他就成了皇帝,但他手上没有皇权。真正的权力基本上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有人说,因为光绪皇帝还年轻,他无法处理国家事件,但即使光绪在成年期,他也没有实际的权力。因此,对于光绪皇帝来说,他是慈禧手中的傀儡皇帝。在光绪皇帝去世之前,他不会让任何人来这里探望他。有人说光绪实际上被慈禧监禁了。

当然,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光绪皇帝突然去世,慈禧太后第二天就去世了。对于这样的事情,许多历史专家已经开始推测,他们认为两人的死亡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而另一些则认为光绪皇帝被慈禧折磨致死。

事实上,在光绪被关起来后,没人会听他的差遣。他周围的人只听慈禧太后。如果慈禧让他现在死,他不可能多活一分钟。那时,慈禧知道她没有多少时日了,她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我们都知道整个宫殿都是慈溪说了算,而在光绪去世之前,慈溪已经让溥仪来到宫中接受教育。这表明溥仪是最适合下一个王位的候选人,而光绪死后,慈禧立即让溥仪立即登基。

光绪皇帝的逝世一直是个谜。但所有的例子都证明这可能是慈禧一手策划的。在光绪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为自己寻找医生。这表明他具有独立意识并决定谁可以继承自己的王位。事实上,他没有发言权。所有使溥仪登基的旨意都不是他。而且,慈溪与光绪的关系一直都是对立的,为了将皇权移交给自己人手中,慈禧必须让光绪先于自己死去。所有的事情必须安自己的意愿发展才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