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扩张为英国的崛起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但在它不断取胜的过程中,还有两个关键因素不可被我们忽视,一个是贸易网络,一个是多元化管理。通过这两个因素,我们能够分析出英国走向巅峰的智慧与心法,从而指导我们今后的成长成才之路。——慕桥宸
一说起大英帝国的巅峰时期,很多人就会想起它快速的海外扩张和超越西班牙、成为新一代“日不落帝国”的崛起故事,有的人甚至一度认为,英国的扩张速度越快,它的发展越迅速。
但是,我们深入了解英国历史,就会逐渐发现,英国得以走向巅峰,除了快速拓展的海外殖民地之外,还有两个关键因素不容我们忽视,一个是构建贸易网络,一个是对殖民地多元化管理方式。在英国走向巅峰之路上,这二者缺一不可。
为什么会这样说?有两点:
- 第一,英国通过构建贸易网络的方式,最大化了自身的“投入产出比”,将自己打造成为了一个“无边界国家”——它由此开创了国际金融制度的先河,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
- 第二,英国通过多元化管理方式,不但节约了每年数额巨大的支出,还将自身的制度精神贯穿到各个殖民地。这样做,既降低了殖民地民众对英国的敌视程度,同时还为英国发展找到了一条绝佳路径——英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可英国是如何走向贸易网络与多元化管理之路的?它又如何解决在转型困境中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透过构建贸易网络与多元化管理,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智慧与心法?
今天,我将会从
重商主义到贸易网络、多元化管理、心态转变三大方面,来帮助大家重新理解与审视大英帝国走向巅峰之路。01 重商主义到贸易网络:在实践中找到激发内生动力的突破口
15世纪末期到16世纪初期,大航海时代开启。 早期的欧洲国家诸如西班牙、葡萄牙,凭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与不惧远洋的开拓精神,就此踏上了海外扩张之路。这些国家持续地开辟新的殖民地,不断将地区资源与财富运送回本国,并借此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与财富实力。西班牙就是在那时成为第一代“日不落帝国”的。
而在一旁看着眼红的英国,在稳住国内发展后,便紧跟着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海外扩张之路。
可以说,海外扩张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不断占领新底盘——发掘新资源——将资源运回本国的过程。历史学家将这一系列的做法称之为“重商主义”。
看到这里有人会有疑问,重商主义是重视商业吗?不是的。重商主义重视的是商业贸易带来的顺差。也就是说,运送回本国的财富越多,积累的金银越多,就代表着国家和民众越富强。这其中其实就隐含着垄断主义的性质。英国的特许状制度,就是在重商主义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而我们熟知的东印度公司,也正是英国重商主义的体现。
“重商”对有着制度精神传统的英国来,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要落实的制度。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英国人不断用新的制度法律来保护本国的贸易,不断巩固扎在殖民地的藩篱,比如最为有名的就是《航海条例》和《谷物法》。
- 《航海条例》:这是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的法案。主要目的是加强英国的贸易和运输,限制其他国家同英国或英属殖民地之间的商品往来。
- 《谷物法》:用来保护英国本土农产品免受国外农产品的竞争。主要内容是,当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低于某一阈值时,就不能再进口农产品;当国内的农产品价格高于某一阈值时,则不能出口农产品。
诸如此类的法案还有很多。看到这里我们会想,英国这样做有好处吗?有。因为通过法律制度的规范作用,英国的贸易受到国家的大力维护,在短时间内英国国内就集聚了大量的财富与资源,国家实力大大增强,依靠海外的几次战斗胜利,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也逐渐提升。 到了18世纪下半叶,英国就已经发展到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重商主义带来的效益是递减的。英国依靠贸易为本国带来巨量财富到一定程度之后,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比如,为了保护本国的财富流动,英国与其他欧洲殖民国家发生摩擦的几率大大增加;由于重商主义是一种“单向”的流动,英国则不断需要开辟新的殖民地,长此以往下去,英国国内的各项“经费”入不敷出,这让英国政府头疼不已。
那么英国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呢?它们发现了构建贸易网络。所谓贸易网络,就是大家同平台、同时间、同地域进行公开竞争。贸易网络不等同于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单向的,而贸易网络是多边的。也就是说,贸易网络是一种主动性的,而重商主义是被动性的。那英国是如何发现这条构建贸易网络道路的呢?
- 一方面,英国在占领东印度的过程中,发现了“互为补充”的商品交换路线。比如,英国缺香料多羊毛,东南亚缺棉布多香料,印度缺羊毛多棉布。通过相互买卖,不但满足了各自的需求,还大大促进了发展。由此,英国发现了一个可以不通过强买强卖、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加强本国发展的方式——那就是建立贸易协作网络。
- 另一方面,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大量的本国产品想要冲出国门,与其他的产品在世界舞台上一较高下。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还是一场生产制度的革命、基础设施的革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本土产品质量更高、品质更好,在国外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英国本土资本家受到巨大的利益驱动,更愿意采用构建网络的方式,赚取更多的财富。
1843年,英国正式废除了《谷物法》,向贸易网络迈出了一大步。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了一项原则声明,将“构建贸易网络”定为基本国策。
从此,在贸易网络的推动之下,英国的国力又进一步得到增强。比如,1850年,英国的铁和煤炭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1870年,英国的钢铁产量也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同时,英国在不断与其他国家、殖民地贸易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国际金融结算、国际保险义务和海运的中心。
当然,除了构建贸易网络,英国走向巅峰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对殖民地的多元化管理。
02 多元化管理:大英帝国的管理智慧
大英帝国到了海外扩张的后期,版图面积大概有3500万平方公里。
观察这些殖民地,我们会发现,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有的地区之间隔着山川,有的地区之间隔着重洋。大英帝国想要走向巅峰,那么如何将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区管理好,是摆在大英帝国面前的一道重要关卡。
对于西班牙、荷兰、德国等国家来说,对殖民地的管理都非常追求一致性和统一性。不论所属殖民地的地理位置如何、人文历史怎样,这些欧洲殖民国家都会倾向于采用同样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即单一化的管理方式。
但这种方式,势必会因为理念思维、人文观念的不同而造成种种摩擦,事实是,这些国家也确实在管理上费尽了脑筋,
但花费巨大、效果甚微。那么我们来看英国是怎么做的呢?英国的做法非常简单:它不刻意追求整齐划一,也不追求统一性,英国在管理的问题上一直都采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式。比如,在对印度的管理方式上是一种模式,在对北美的管理又是另外一种模式。
并且,不但殖民地之间的管理模式不同,所适用法律体系也不尽相同。
具体来说,多元化管理方式,对英国来说就是权力下放、权力拆分、权力制衡。
- 权力下放:英国把管理殖民地的权力交付给地区当局,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殖民地的积极性,让其切实担负起管理的责任。
- 权力拆分:为了防止地区当局、甚至下派的管理者自立为王的事件发生,为了防止殖民地不受控制,英国对下放的权力进行了拆分,目的就是权力制衡。
- 权力制衡:英国下派的官员仅有行政权,但司法权不受控制,同时,英国为了防止造反,还是将财权和军权收归己有。
通过多元化管理的方式,英国殖民地内部分工明确、秩序均衡、成效斐然,加之贸易网络贸易为英国带来的巨量财富与资源,终于,英国开始走向巅峰,成为了新一代“日不落帝国”。
03 心态转变:大英帝国的强者心态
不论是贸易网络,还是多元化管理,从中我们都能看出一个共同点:英国的心态从战略防御转变成为了战略进攻。
所谓战略防御,也就是在赶超西班牙、葡萄牙等第一批海外扩张国家期间,英国咬紧牙关,在夹缝中求生,在风险中求存,不断开辟新的航道、采用新的方法来应对其他国家的压迫的种种行为,目的就是避免在大航海的浪潮中丢失主动地位,从而被时代抛弃。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弱者防御心态”。
所谓战略进攻,也就是英国在构建贸易网络、创造新的动能之后,发现自身可以往更高更强的方向前进时,主动打开大门,织密商品交换的网,对殖民地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的种种行为。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强者进攻心态”。
我们必须承认,从弱到强的心态转变,存在英国自身实力增长的影响,但这种心态的及时转变,更为英国日后向更高一步前进、成为更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铺好了心态道路。
04 再论大英帝国
通过贸易网络和多元化管理,英国不仅实现了国家实力的快速增长,更在转型的过程中,英国树立了一种“强者进攻的心态”,帮助英国有自信把握、有信心包容、有制度落实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真正走上了巅峰,成为了新一代“日不落帝国”。
从构建贸易网络与多元化管理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智慧和心法:
第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未知的发展路径,这种路径有可能在将来会成为自我转型的一把关键钥匙。英国在实践中发现了贸易网络,找到了新的发展驱动模式,这为自身从重商主义转变为贸易网络赢得了先机。
第二,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不拘泥于单一的做法,而是注重最终的目标,最大化“投入产出比”。英国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管理殖民地,那样做耗费巨大又收效甚微,而是抓住核心,立好目标,下放权力,减少成本的同时,也让价值最大化。
第三,及时转变心态,为自我赋能。强者需要有强者的心态,英国正因为这种心态不断开放,不断释放影响力,从而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强国。
看到这儿,你对英国自由贸易和多元化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吗?
如果你有什么深刻的想法,欢迎你写在留言区,与我进行交流讨论!
閱讀更多 慕橋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