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S警报全球启动,如何规避你的海外财富?

2019年10月7日,瑞士联邦税务局(FTA)发布了今年CRS涉税信息交换的正式通告,通告中声明,截止目前为止,瑞士已经尽职调查和筛查了

7,500家银行、信托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共统计出了310万个金融账户,成功向75个配对国家和地区的税收主管当局交换了CRS涉税信息。本次交换是依据自动信息交换全球标准(AEOI)的框架进行的。

预计到2020年,瑞士将与9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主管当局进行CRS涉税信息的交换工作。

瑞士这次交换的银行、信托和保险信息主要包括:开户人基本身份信息如姓名、登记地址、税务居民信息、税务居民税号编码信息、金融账户报告的账户信息如账户结余、资产、收入等信息。

随着全球税收透明时代的到来,“配对”成功国家名单还在不断更新,预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与中国信息交换的国家名单中来,税务身份规划迫在眉睫!

开 曼

2019年2月22日,开曼发布了

开曼经济实质指引(Guideline),外界称为《开曼指南》,对开曼经济实质法相关规定做了进一步明确,违例者不但面临罚款、公司注销的后果,甚至会遭到人身监禁。

最近,开曼群岛正式出台了经济实质法“实施细则”,按照这个细则,那些公司设立在开曼、实体却在异国他乡的“壳公司”,必须在2019年7月1日前满足经济实质要求(2019年1月1日后成立的应在1年内满足):

不满足的:

将被处以罚款、强制注销,或者将信息直接交换给中国税务机关。

虚假申报或误导陈述的,将被处以罚款或五年刑责,或两者兼施。

昔日的世界第四大离岸金融中心之一,开曼群岛的税收环境遭遇史上最强监管,全球征税时代到来!

澳 大 利 亚

目前,澳洲税务局正在将目光转移至澳洲纳税人,存放在海外银行的资产。

据澳大利亚税务局(ATO)通过全球平台CRS收集的最新数据发现,澳洲人在全球65个国家拥有超过160万个境外账户,所涉金额超过1000亿澳元

这些账户都是含有未申报收入的海外账户,其中不少还是居住在澳洲的华人。这些通过投资、家庭成员或海外工作中获得收入的纳税人,被敦促立即申报纳税,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

中 国 香 港

2017年7月,瑞士和中国香港签订了同意在CRS方面开展实质性行动,互换金融账户涉税信息的协议。而该协议也已于2019年7月1日,也就是上个月前生效。

近期新闻也已经不少见,香港众多银行都面临账户销户,而这其中除了我们都知道的环境因素之外,另一层因素就是受到了CRS的影响。

近些年,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内地银行已经开始清查离岸账户。而去年,

恒生银行清理关停的离岸账户甚至超过了1万个

CRS究竟影响哪些人群?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对海外视野的日益开阔,中国很多高资产、超 高资产人士都在海外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

而如今随着CRS的正式落地,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信息交换。这也就意味着, 只要你还是中国纳税人,你的所有财产,在监管的法眼之下,完全是在裸奔。

CRS究竟影响了哪些人群?

(1)海外有金融资产配置的人群

(2)在海外持有壳公司投资理财的人群

(3)在海外已购买大额人寿保单的人群

(4)已设立海外家族信托人群

(5)在境外设立公司从事国际贸易的人群

这些高净值、超高净值人士的境外金融资产一定会被披露,届时,这些人士很有可能会面临:

资金来源的解释;

资金完税的证明;

资金合法出境的调查;

重新交税、补税的可能;

巨额税务罚款的可能;

刑事责任的可能;

拘役、监禁的风险。

换言之

我们正处于一个

越来越透明的税务时代

未来已来

已经没什么能阻止全球的透明化了

你准备好了吗?

涉税身份转换

降低资产关联性

全球打击隐藏境外资产的大网已正式打开,隐形富豪们将无处遁形。那么,该如何高效地完成全球资产配置,应对资产“裸奔”时代?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取得新的身份,拥有一本功能强大的护照。

转换一个新的税务身份,一个新ID。

对于富豪来说,转换新的税务身份可以为资产提供更多保护,做到降低资产关联性乃至

资产隔离才是最为安全的解决办法!

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公民可享受免税的待遇,特别是没有资本利得税、财产税和所得税,当地资产的安全受到法律严格的保障。

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公司、大财团选择在圣基茨和尼维斯注册离岸控股公司,为的是其独一无二的免税政策和在其他国家享受更多的投资优惠政策。

为自己或家人配置一份海外公民身份护照,不仅可以把资产合理布局到海外,还能扩大商业版图、享受当地各种关税优惠政策,还能把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规划配置,最大程度上避免资产因各类税务造成的流失。

2019年9月是OECD既定的全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CRS交换的截止日期和配对国家信息交换的高峰期。

CRS究竟影响了哪些富豪人群?

随着CRS交换程序的不断完善,CRS对于在海外拥有金融资产配置、持有壳公司投资理财、购买大额人寿保单、设立海外家族信托、在境外设立公司从事国际贸易等人群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01

已经移民的中国人

根据CRS协议内容,若在中国境内有金融资产(尤其是此前没有申报的),毫无疑问的会被披露给移民国,届时新移民极有可能面临税务补缴及各种罚金,甚至刑事责任。

要知道,有些移民国家对于海外的收入从来不是免税的。海外银行账户中的利息收入,海外投资、出租物业,商业等其他方面的收入都需要保税。

02

海外有金融资产配置的人群

CRS实施后,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否移民),且在境外(包括香港)有如下金融资产:存款帐户、托管帐户、现金价值保单、年金合同、证券帐户、期货帐户、持有金融机构的股权/债权权益等。上述这些金融资产存放的国家或地区,也会将持有人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情况披露给中国大陆税务局。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有大陆身份证的人,并在香港汇丰银行有存款500万。那么,香港汇丰银行就会把你的存款报给香港税务局,香港税务局再将你的存款信息报给大陆税务局。

这时,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果钱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资金是合法收入还是灰色收入?是合法出境还是非法地下钱庄逃避外汇监管出境?这些资金在中国是否合法纳税?纳税凭证能提供吗?这些问题,无论哪一关,都有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03

在海外已购买大额人寿保单的人群

近年来,为应对人民币贬值,许多高净值客户在通过各种途径多配置美元资产。而购买境外保单,比如香港保单、美国保单等,是常用做法。

香港是CRS签约地区,香港立法机构业已出台《2016税务修订第3号条例》。根据该条例,香港的保险公司也要将境内高净值客户的大额保单资产信息报告给中国大陆税务局。需要注意的是,此披露并不仅指2017年新购买保单,而是历史上已购买过的保单均要披露。

这是境内高净值客户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但这并不是说,香港保单资产就一定有风险,如果境内外的人寿保险合理规划,在应对CRS危机方面反而会有其独特功能。

04

在海外持有壳公司投资理财的人群

中国人在境外税收非常优惠的地域设立过公司,并通过公司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户持有资产,或通过公司帐户来进行理财或消费,这类企业将可能被认定为“消极非金融机构”(即壳公司)。CRS实施后,将要求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你及公司两层拥有的金融资产均要披露,利用壳公司的名义来避税将变得更加困难。

在高净值客户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在维尔京群岛或开曼群岛开设离岸控股公司,然后再用公司在各家金融机构开户,持有境外的基金、股票等,这些在2017年后均面临披露。

05

已设立海外家族信托人群

中国首批富豪几乎都在海外设立了家族信托,他们最喜欢设立家族信托的法域有维尔京群岛、库克群岛、耿西岛、新加坡、中国香港、新西兰、开曼群岛等,这些法域都成为了这次CRS签约国和地区。

CRS协议内容规定:已设立的家族信托有关信息也要被披露,包括家族信托的委托人(即财产授予人)、保护人、受托人(通过是信托机构)、受益人。

06

在境外设立公司从事国际贸易的人群

在本次的CRS信息交换内容中,本身并不包括海外贸易公司的金融帐户信息,但是很多做国际贸易的老板们选择的运营模式是:在境内设立实体公司搞生产经营出口,同时在离岸税收优惠地设立另一家公司,完成海外贸易的境外收款职能,这样大量的外汇收入直接进入到境外公司帐户中,同时享受了免税优惠。

如今随着中国CRS正式落地,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在强大的金融信息情报的交换下,中国的税务机关如同戴上了天眼。也就意味着,只要你还是中国纳税人,你的所有财产,在监管的法眼之下,完全是在裸奔。

应对CRS的解决办法可谓四两拨千斤。

转换一个新的税务身份,一个新ID。

对于富豪来说,转换新的税务身份可以为资产提供更多保护,做到减低资产关联性乃至资产隔离才是最为安全的解决办法!

自OECD推出CRS以来,预示着税收透明的时代来到,金融账户和资产隐匿的时代即将终结。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税务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9年8月26日公布最新加入CRS全球涉税信息交换的名单,几内亚、纳米比亚和洪都拉斯相继加入成为全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交换的税收主管当局,目前为止在全世界已经有157个国家和地区的税收主管当局承诺或者正式执行CRS

CRS警报全球启动,如何规避你的海外财富?

01

新个税法下 CRS有何影响

自从2016年底,CRS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到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修改个税法,更进一步明晰中国税务居民的定义标准,助力CRS发威,境外账户税务风险更易暴露。

全球征税已成为在海外拥有大额资产及计划做海外资产配置的高净值人群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在国内个税“助力”的情况下,究竟影响了哪些人群呢?

1

无海外身份,无境外资产

毋庸置疑这一类税务居民占比最大,因为他们的资产一直都在中国境内,不论以什么形式存在,都是在监管下依法纳税的。所以,CRS与他们无关。

2

有海外身份,无境外资产

单纯拥有海外身份,但没有境外资产的朋友,需时刻留意海外身份所属国对于税务的最新要求变化。因为各国法律对税收居民如何定义不尽相同,最终仍旧按照所属税务居民国法律规定的形式去实行落地。

3

有海外身份,有境外资产

持有海外身份的人士,如果在中国住满183天,就成为中国税务居民。

个人名下的银行账户信息,不论金额多少,则需要申报至中国税务局。

在离岸群岛成立家族信托,委托人、保护人及受益人,将按所属税务居民国进行信息申报递交。

CRS来势汹汹,波及范围甚广,在众多规避CRS的方法中,小编为您整理了7大“规避陷阱”,请查看您是否“中招”。

02

CRS规避7大陷阱

1

将资金转移到美国或其他国家

CRS是在美国FATCA法案IGA协议的模式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具有 FATCA 主要的特征和操作思路。然而,美国因为有自己的FATCA法案规则,从而在全球反避税浪潮中成为引领者和规则制定者。当OECD承诺国家在批量交换和自动交换金融账户涉税信息的时候,美国却没有参加CRS而独善其身。

相较于其他国家,人们更愿意选择移民美国,进入它不与其他国家交换金融涉税信息的单向申报披露机制。然而,中国政府与美国国税局于2014年6月26日签订政府间替代性正式协议IGA 模式,另外,截止2015年5月1日,中国共有1038家金融机构全部在美国国税局注册了GIIN涉税信息申报号码,中美之间的税务合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纪元。

2

资债信托,金蝉脱壳

离岸信托的设立,特别是资债类信托,成为人们以为的救命稻草来应对CRS,成为目前很多财富管理机构的推荐性建议。

但CRS同样有专门针对信托架构的申报机制。

在OECD公布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操作手册》,就以大量篇幅来阐释信托在CRS实施时如何界定是金融账户FI,还是非金融实体账户NFE,并对实际控权人有非常详尽的判定原则。

香港税务局也于2016年9月9日发布《金融机构进一步操作指南》,对信托作出穿透申报的决定。

3

代持协议,化茧成蝶

面对来势汹汹的CRS,很多高净值人士或者企业家开始产生恐惧心理。商界一直流行代持的方法来避免自己名下资产量过大,采用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方式来狡兔三窟分散风险。

然而,代持的盛行,往往为实际控权人带来额外的烦恼。

有一天或许突然发现,代持的一方婚变,一半资产突然被稀释了;有一天或许因着代持的一方财务危机,代持的资产从此债台高筑,连带责任巨大;或许又有一天,代持的一方过世了,自己的资产竟然成了别人的遗产,进入复杂的遗产认证过程。

4

注销账户,走为上策

在OECD公布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操作手册》的第三部分的第100页,就专门针对撤销和关闭账户的操作指引采用了美国FATCA法案同理的处理方式,将当年撤销或关闭的金融账户列为优先报告和尽职调查的名单,称之为“逃跑中名单”。这和主动投案自首没有实质性区别。


5

海外账户金额减少到100万美金以下

首先超过100万美元的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只是会被优先收集,这不代表100万美元以下的就不用被收集了。100万只是信息搜集与交换的时间分水岭,对你“藏钱”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6

地产置业,掩耳盗铃

目前流行一种说法,就是CRS是针对金融账户涉税信息的交换办法,CRS不交换非金融账户。于是认为,地产、飞机、轮船、物业等等配置可以规避CRS。

然而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原始社会物物交换的时代,当我们提着100万美金的现金直接购买不动产的时候,立刻会进入和启动AML国际反洗钱程序。

今天的世界,已经很少有人在配置不动产的时候能够绕道不通过银行账户而顺利完成交易。置业规避CRS的方法,在理论上看起来非常有道理,实质上是赵括之论纸上谈兵。

7

珠宝字画,偷梁换柱

很多税务审计查税的案件中,不乏有一些纳税人会使用银行保险箱存储大量现金、黄金、字画、古玩、古董等,甚至还有贵金属。

面对CRS,不少人也有同样的想法,一味地认为把现金资产转换为黄金是可以规避CRS的。

这个方法太天真,税务机关如何取得境内企业对境外投资的信息、选案技巧、应对无法调查取证的成功经验是全世界领先的国税局第一要掌握的技能。

(以上观点摘抄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