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2019年1月,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全面启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围绕“一环两站”建设创新集聚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先走一步,再造一个千灯湖传奇。

为科学推进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南海区组织开展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深化研究。

今天,2019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未来城市发展研讨会暨城市设计深化成果发布会在南海举行,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成果报告正式发布,从战略定位、发展理念、城市规模、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描绘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建设蓝图——未来,规划8.58平方公里的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按照“一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步骤安排,分阶段逐步开发,致力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西门户、广佛大都市区面向未来城市的样板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

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北部鸟瞰图。

湾区西门户 广佛未来城 两业融合试验区

“三维一体”打造战略新平台

根据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成果报告,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致力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西门户、广佛大都市区面向未来城市的样板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

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方位示意图。

“湾区西门户”,即发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连通大西南等“多重叠加”的区位、交通优势,做好交通的“门户”;同时发挥好“门户”集散人才、资金、创新等资源的功能,建设区域开放合作新平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高铁经济带、西南地区发展、联通东盟,高铁经济带、西南地区支撑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节点,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发展的西门户。

“广佛未来城”,则是依托高铁、轻轨、地铁等高度集中的交通枢纽,加快佛山西站周边创新平台的集聚和城市形态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未来城市“客厅”。

在这个未来之城里,将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城市平台,高标准建设智能便捷、高效创新的智慧社区。用长远的眼光,率先推进5G应用,建设集聚高端产业和人才、产城融合的活力城市。倡导生态文明和紧凑集约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生态肌理和优良文化传统,建设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样板。

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周边城市配套——博爱湖。

而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则是发挥区位、交通、人居环境、贴近产业腹地等优势,围绕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业为方向,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先导产业,推动金融、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技研发、专业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整合。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提到,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以平台为核心、产业为支撑、网络为基础、安全为保障,广泛聚集要素资源,构建“制造-服务融合创新”生态体系,为全国“两业融合”提供广东经验、佛山示范、南海样本。

此外,报告中指出,在建设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中,除了坚持上述三大定位外,还应坚持智慧示范、零碳绿色、立体复合、文化加持的理念,真正让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成为湾区西门户、广佛未来城。

“一轴、两带、三区、五芯”

构建“15分钟步行生活圈”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坚持“立体复合”的理念,突出“紧凑城市”、“立体城市”的建设,地上地下协同开发,构建“邻里-社区-功能板块”多层级复合产业社区,形成“15分钟步行生活圈”,满足人才就近工作、生活、消费及休闲需求。

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以水为主题的站南商业广场效果图。

具体而言,在空间结构上,这座未来之城将规划布局“一轴、两带、三区、五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介绍,“一轴”是以站场为中心,向南、向北拓展,向地下下沉9.5米,综合开发地下空间,“缝合”轨道南北两面,并通过天桥连廊系统,形成多层贯通的立体公共空间。在长约1公里的中央轴线区域,布置商务办公、展览博览、金融服务、酒店商业及创新载体等,构筑多景观、多功能的城市黄金中轴,打造成为未来城市主要的聚会场所、市民中心、综合服务枢纽。

“两带”是指“山”形水景带和两业融合创新产业带。一方面,依托山环水绕的自然环境,通过招大涌、王芝涌、王芝涌截洪沟,串连沿线自然山体、滨水公园、城市绿地等开放空间,延伸区域绿化生态廊道,串珠成链、水绿连城,营造连续有韵律的城市界面,形成一条具有岭南特色的“山”形水景带。另一方面,以“两业融合”为主线,沿兴业路,尤其是东西两翼,建设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园区,搭建新制造产业总部基地、产业孵化和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形成一条兼具发展基础和潜能的“两业融合”创新产业带。

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周边一流的人居环境。

“立体复合”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三区”建设中,即遵循TOD圈层理论,以佛山西站站场为核心,以2公里为半径范围,由内向外合理布置商务、居住、产业区域,设计圈层式城市空间形态,包括中央商务区、高端居住区和生态产业区。

其中,内层基于中心区域汇集交通、人流、信息等多种优势资源和要素,在新城中部的西南区布置具有高功能密度和适宜空间尺度的中央商务区,形成时尚、多元、开放、活力的城市“心脏”。中层通过人性化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在新城西北区布局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整的高端居住区,创造高端优质的休闲生活体验。外层则以创新产业为支撑,在新城东北区域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布置融科研、生态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区。

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二层连廊——通过天桥连廊形成立体公共慢行网络。(效果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筑城过程中,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还强调了“城产人文站”融合发展的思路,加快创新平台的集聚和智慧城市形态建设,提出构建“五芯”,即枢纽芯、商业芯、文旅芯、教育芯、产业芯。

其中,以高铁综合体为中心,打造集高铁、城轨、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枢纽芯,实现地区间资金流、人流、物流、技术流的交换;以商务人群为核心,在站场南面核心区布置大型商业百货和商务配套设施,打造全新商务体验的商业芯;以文旅项目为抓手,在站场北面的会展,打造文化艺术展示体验区和旅游集散中心的文旅芯;在桂丹路东侧的新城区域,引进省级一流名校,打造高水平发展的教育芯;以生态产业区为基地,在兴业路以南的东西两翼产业园区引入高科高智产业,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芯。

“一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

联动周边,构筑百万人口的佛山城市副中心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以智慧、绿色、复合、文化为发展理念,将建成8.58平方公里的紧凑型枢纽新城。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规划总人口约12万人,城市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按15万人口进行配置。按照“一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步骤安排,分阶段逐步开发。

不仅如此,在未来格局中,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有望改变狮山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目前,核心区融合区域构建一个中心城区成为区域发展的共识。

袁奇峰介绍,规划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先导区,还预留了发展空间,未来联动周边。通过“东引”大浩湖生态和休闲功能、“南借”罗村消费力、“西承”博爱城市建设、“北撑”大学城的空间战略,改变目前佛山中部地区城市建设滞后、产城融合滞后现状,实现狮山核心区的融合发展。未来,将构筑一个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的佛山城市副中心。

对标国际理念,这个未来城市将是一个绿色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文化之城,将构建生态循环及绿色智慧的市政基础设施,打造多层次紧凑复合型的产业社区,岭南文化与国际元素将在这里交融展现文化魅力。

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岭南风情水街——岭南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完美融合,领略岭南水街风情,引领年轻时尚潮流!(效果图)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

(1)面积:8.58平方公里

人口规划:规划总人口约12万人

未来格局:联动周边,“东引、南借、西承、北撑”,构筑一个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的佛山城市副中心。

东引:大浩湖生态和休闲功能

南借:罗村城区的消费力

西承:博爱新城的城市配套

北撑:为南海大学城提供优质服务

(2)三大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西门户;

广佛大都市区面向未来城市的样板间;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

(3)空间结构:一轴、两带、三区、五芯

一轴:在长约1公里的中央轴线区域,布置商务办公、展览博览、金融服务、酒店商业及创新载体等,构筑多景观、多功能的城市黄金中轴。

两带:依托山环水绕的自然环境,形成一条具有岭南特色的“山”形水景带;以“两业融合”为主线,形成一条兼具发展基础和潜能的“两业融合”创新产业带。

三区:以佛山西站站场为核心,以2公里为半径范围,由内向外合理布置商务、居住、产业区域,设计圈层式城市空间形态,包括中央商务区、高端居住区、生态产业区。

五芯:枢纽芯、商业芯、文旅芯、教育芯、产业芯。

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文:珠江时报记者 程虹 柯凌娜 李华 通讯员/区智颖 刘四 通讯员供图

重磅!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蓝图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