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卖难”农民算着行情种大蒜

11月2日,薄雾朦胧。在高青县唐坊镇顺德村河北地块,举目望去,翠绿的蒜苗向远方铺展,在田里劳作的村民弯着腰并排成行,构成了一幅初冬乡村田园美景图。队伍里的裕洼源专业种植合作社“社长”孙树亮给一起干活的村民算起一笔经济账:“咱这300多亩地明年能产干蒜500余吨,今年的大蒜行情是4块钱每斤,若明年还是这个价格,我们将获得400万元的收入。就是价格再落也有账可算。”

“这几天正是大蒜出苗的关键期,这340亩大蒜全部连片种植,全村人一起上,集中行动,出不了几天这钩苗任务就会全部完成。”孙树亮笃定地说。

顺德村有种植粮食作物的传统习惯,虽然粮食产量很高,但是村民收入却上不去,村集体经济更是少得可怜,现在连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成了问题。身为顺德村党支部书记的孙树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孙树亮平常有看报、看新闻的习惯,他心里很明白,现在全县乃至全国都在搞土地流转,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让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这样一来,村里空出大面积土地可以进行特色种植,空余劳动力还能入股合作社,打工赚钱。

思虑再三,孙树亮决定成立农业合作社,走土地流转,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的道路。由于村集体资金有限,他只能自己一个人靠着家里开小卖店积累下的收入成立了裕洼源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有账可算”的大蒜。今年县里制定出台了推广大蒜种植新政策,老孙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上将他脑子里的发展新思路给村民上起了“公开课”。

为使种蒜更稳妥,县里帮助合作社对接了山东高速泰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种出来的大蒜企业保底全收,这让心存疑虑的村民们吃上了“定心丸”,村里三分之二的群众与孙树亮签订了入股合同,将全村337亩土地放心地交给了种植合作社。

为使种蒜更保险,孙树亮还用上了“融资”招数。他坦言,大蒜种植和其他农业生产一样,前期投入较大,回报相对较慢,也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前期,合作社与村里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有了镇、村的信用担保,融资渠道畅通,合作社购买种子、化肥、农药所需资金就有着落了。同时,镇、村经常组织经营户参加农业知识培训,专家也会下乡辅导,服务到家,解疑答惑,这样就把种蒜的风险压到最低。

在孙树亮看来,经营合作社不光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肩上担负的责任,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很快,唐坊镇顺德村依托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种植,一改过去土地分散、小打小闹的状况,这不仅让合作社的村民尝到了甜头,也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可靠的抓手。流转后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产业化经营,让村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记者 赵瑞雪 通讯员 李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